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运用城市生态规划的原理及方法,对吴家山城区绿地进行了规划。包括城市的组团式规划、控制性组分规划、非控制性组分规划、生态平衡构架规划四部分。通过规划,实现吴家山生态城市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匹配及能流、物流的畅通,使绿地系统上升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控系统来建设。  相似文献   
22.
四种微生物絮凝剂的相对分子量及化学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文  胡勇有 《环境化学》2004,23(2):227-228
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安全、生物可降解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我们首次采用诱变方法,获得了HHE-P7,HHE-A8,HHE-P2l,HHE-A26四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经鉴定,菌株HHE-A26和HHE-A8分别为半知菌类从梗孢科曲霉属杂色曲霉和烟曲霉;HHE-P7为半知菌类从梗孢科青霉属产紫青霉系:HHE-P2l为半知菌类从梗孢科青霉属圆弧青霉系.  相似文献   
23.
方战强  成文 《环境化学》2007,26(6):858-859
由于OHMP(其中O代表氧气漂白,H代表次氯酸盐漂白,M代表M助剂漂白(M为专有技术产品),P代表过氧化氢漂白)漂白工艺是目前结合国内造纸工业的实际情况而开发出的少污染漂白工艺,本文以苇浆为研究对象,通过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技术和GC/MS分析技术,对苇浆少污染漂白废水的关键毒性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4.
25.
微生物絮凝剂MBF7的化学组成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菌株HHE-P7能够分泌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胞外多聚物MBF7。应用无水乙醇可从发酵液的上清液中将絮凝多聚物提取出来。采用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方法测定,MBF7由磷酸根、氨根、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组成;通过凝胶色谱法得出此微生物絮凝剂分子量大约在3×105Da。另外根据絮凝实验结果显示,HHE-P7所产微生物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絮凝效果受到高岭土悬浊液pH、微生物絮凝剂及Ca2+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内容的分析 ,认为对“生态林”的界定标准 ,不能仅仅依据树木种类 ,还应考虑栽种的目的 ,这一观点在退耕还林的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由于城区道路较多,路况复杂,城区交通尾气污染预测比较复杂。为了准确预测城区汽车尾气污染,首先将城区道路按照道路等级进行分类,然后对每条道路进行分段直线模拟,根据每段道路的车流量及路况,分段对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将不同道路污染物的预测浓度进行叠加,从而得出整个城区交通尾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状况。用此种方法对三亚城区交通尾气污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按照目前三亚市机动车发展速度,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到2015年会出现局部地区NO2小时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8.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对土地利用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对库布齐沙漠5种自然植被和5种人工植被0~10和10~20cm深度土壤水分和盐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小尺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种群落的土壤水盐平均值下层大于表层,且盐分的空间相关性较水分更高;人工植被土壤水分(CV=5.3%~22.7%)和盐分(CV=15.7%~51.2%)具有空间分布均匀、层间差异不明显等特征,而自然植被水分(CV=9.9%~32.6%)和盐分的(CV=26.9%~180.0%)却与之相反;小尺度上,人工植被土壤不同层间的水分关系、盐分关系以及水盐关系可能随建植时间的增加会越来越不明显,格局强度将不断减弱,这也极有可能改变大尺度上的水盐运移状况,进而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生态完整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态完整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方法。生态完整性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生态完整性评价可从评价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两个角度进行。然后以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为例,进行了生态完整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评价区生产力明显增加,对雏护生态完整性有利。但大面积种植原料林,降低了生态系统的阻抗稳定性,对生态完整性不利。为此,在整地造林时,必须保护原料林周围的次生林;如果一块原料林面积超过50亩,建议横纵各建一条宽30米的乔灌混生的隔离带,增加植被的异质性,从而增强其阻抗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三亚市风景资源生态敏感性及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三亚市海陆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和旅游资源单体的生态敏感性,根据区域所具有的承载力和风景资源的生态功能,对典型滨海型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具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