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2006—2016年省级层面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两者的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2006—2016年,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升了12.8%,物流业发展水平提高了10.6%,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型发展格局。(2)城镇化发展起点较高地区的发展速率相对缓慢,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则经历了起点低和速度快的发展历程,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初级协调水平以上的省市区占比提高了约16%,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收敛效应显著,空间关联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2.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是目前常用工业锅炉之一,文章简介了CFB的特性、现状及其脱硫前景,结合现有的脱硝技术和工程应用实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气脱硝作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烟气脱硝工艺。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7~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PM2.5、 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复合污染下天津市VOCs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及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9年,天津市复合污染日为34 d,分布在每年的3~9月,年度变化呈现稳中略升趋势;小时ρ(PM2.5)在75~85μg·m-3时,小时ρ(O3)存在峰值区(301~326μg·m-3).复合污染下ρ(VOCs)为72.59μg·m-3,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质量分数分别为61.51%、 20.38%、 11.54%和6.57%; VOCs中浓度较高的前20种物种的浓度均上升,其中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异戊烷等烷烃类物种质量分数上升,烯烃和炔烃类质量分数略下降,芳香烃类中的苯和1,2,3-三甲苯质量分数略升....  相似文献   
74.
人类已迈入新的千年。但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人们十分渴望能得到以独特视角、广阔的视野,将城市发展与安危、国有防灾减灾方略熔为一体,并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特点的新著。非常庆幸,笔者怀着极大地兴趣关注着由著名青年减灾专家金磊等策划并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的问世(广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4月)。作为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专著体现了众多专家为减灾事业付出的辛劳和心血,是继《中国减灾规划》之后,中国安全减灾学者在城市减灾领域的又一新进展、新成果,其权威性、学术性、探索性、战略性、指导及文献性堪称21世纪中国城市科学减灾的“蓝皮书”。  相似文献   
75.
76.
通过田间试验,在冬小麦和大豆生长季设置3种不同臭氧(O3)浓度的处理,包括自由空气(对照,CK)、100 n L·L-1O3浓度(T1)和150 n L·L-1O3浓度(T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排放通量,研究地表O3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冬小麦返青期,T1和T2处理都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N2O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37.8%(P=0.000)和8.8%(P=0.903);在拔节-孕穗期,T1和T2处理使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5.0%(P=0.217)和39.1%(P=0.000);从冬小麦全生育期来看,T1、T2的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8.9%(P=0.138)和25.6%(P=0.000).由于本年度大豆生长季降水偏少,受干旱胁迫的影响,O3浓度升高对大豆田N2O排放的作用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地表O3浓度升高会减少旱作农田N2O排放量.  相似文献   
77.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异养呼吸变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谢薇  陈书涛  胡正华 《环境科学》2014,35(1):334-340
土壤异养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中的关键因子之一.通过文献调研,收集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异养呼吸的观测数据,同时收集整理了试验地点气候资料(年总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和环境因子(如树木生长年龄)指标.结果表明,异养呼吸与土壤呼吸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异养呼吸随土壤呼吸的增大而增大,该幂函数方程可解释异养呼吸73%(R2=0.730,P<0.001)的变异.异养呼吸与年总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均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描述.异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与年总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均可用对数回归方程描述,异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随年总降水量的增大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小.异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进一步的结果表明,经验模型模拟得到的异养呼吸模拟值与实际样地观测结果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采用的经验统计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异养呼吸的变异.  相似文献   
78.
杀菌剂对湖泊水体温室气体浓度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往湖泊水样中添加杀菌剂(CuSO4和HgCl2),利用平衡法,用气相色谱仪测定CO2、CH4、N2O浓度,研究杀菌剂(CuSO4和HgCl2)添加对湖泊水体CO2、CH4、N2O浓度分析的影响.实验设计:对照组(CK)不加任何试剂;处理组T1加1mL CuSO4溶液,T2加5 mL CuSO4溶液,T3加0.5 mL HgCl2溶液;每组的水样分两批分析:(Ⅰ)预处理完成后立即分析和(Ⅱ)预处理完成后静置两天再分析.结果表明,CuSO4和HgCl2的添加均能明显增加水体中CO2的浓度,CK(Ⅰ)和CK(Ⅱ)的CO2平均浓度分别为(11.5±1.47)μmol·L-1和(14.38±1.59)μmol·L-1,T1(Ⅰ)和T1(Ⅱ)的CO2平均浓度分别为(376±70)μmol·L-1和(448±246.83)μmol·L-1;T2(Ⅰ)和T2(Ⅱ)的CO2平均浓度分别为(885±51.53)μmol·L-1和(988.83±101.96)μmol·L-1;T3(Ⅰ)和T3(Ⅱ)的CO2平均浓度分别为(287.19±30.01)μmol·L-1和(331.33±22.06)μmol·L-1.但CuSO4和HgCl2添加对水体中CH4和N2O的浓度没有影响.对比Ⅰ和Ⅱ的实验结果可知,在水样预处理完成后需当天分析其温室气体(CO2、CH4、N2O)浓度.本研究表明,杀菌剂的添加能显著增加水体CO2的浓度.  相似文献   
79.
保护性耕作对后茬冬小麦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后茬冬小麦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在前茬进行常规耕作(T)、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常规耕作+秸秆施用(TS)这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没有改变后茬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季节性规律,对冬小麦生物量无明显影响;保护性耕作显著减少了土壤CO2和N2O累积排放量.与T相比,TS、NT、NTS的全生育期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95%(P=0.132)、12.94%(P=0.007)和13.91%(P=0.004),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1.23%(P=0.000)、61.29%(P=0.000)和33.08%(P=0.000).本研究表明免耕与秸秆施用能减少后茬作物生长季土壤的CO2和N2O排放量.  相似文献   
80.
水分减少与增温处理对冬小麦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控制试验,设置对照(CK)、水分减少30%(W)、增温2℃(T)、水分减少30%+增温2℃(TW)这4种不同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呼吸,研究水分减少与增温处理对冬小麦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T和TW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增幅分别为46.0%(P=0.002)和19.8%(P=0.032);T和TW也显著增加了收获的地上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9.8%(P=0.050)和34.6%(P=0.028);而W对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W、T和TW处理都没有显著改变地下生物量.相比于CK,T和W对土壤呼吸平均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TW使土壤呼吸平均速率降低了22.4%(P=0.049).T降低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本研究表明水分与增温的复合处理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了与单—因子处理不同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