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261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空间环境中子效应及测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航天事业向长时间载人深空探测方向发展,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器及其器件、对宇航员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空间辐射的诸多因素中,中子的辐射危害相当可观。介绍了空间中子探测研究的重要性,总结了空间中子的分布和来源、中子导致的辐射剂量贡献、中子对航天器危害和对航天员的损伤以及空间中子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2.
双通道气相色谱法观测本底大气中的CH_4、CO、N_2O和SF_6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商用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基础上,通过自组装、集成及调试,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立了双通道气相色谱在线观测系统,以实现同时高精度分析本底大气中的CH4、CO、N2O和SF6.同时,利用保留时间定性,用峰高定量CH4、CO和SF6,用峰面积定量N2O,对体积分数分别为2000.3×10-9、199.8×10-9、320.04×10-9和5.9×10-12的CH4、CO、N2O和SF6混合标气重复进样110次,分析时每隔3个未知样品穿插分析1个标气,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该站试运行期间的数据表明,该系统分析CH4、CO和SF6的稳定性较好,能满足清洁本底大气高精度、高准确度分析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4%、0.50%、0.08%和1.80%.  相似文献   
203.
通过对蓝藻暴发原因的分析,说明了滇池污染治理要从根本上改变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抑制蓝藻的繁殖,逐步培育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使滇池流域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4.
采用批处理方法,评价几种典型的环境有机质对缺氧或无氧FeS-水体系中,林丹非生物脱氯转化动力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反应介质条件下,林丹的非生物脱氯转化速率和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林丹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转化速率为对照体系的18%;萘醌对林丹转化的速率及其产物分布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加入25 mg/L胡敏酸可使林丹的转化速率提高1.29倍;加入2 mmol/L 2,2'-联吡啶明使林丹的转化速率提高2.2倍.研究表明,水生态环境中与FeS共存的有机物可能对有机氯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5.
环境污染损害评估与赔偿修复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目前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国家及公众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法律和制度的滞后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法律长期将自然资源损害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的做法是法律和制度滞后的典型例证.因此,完善法律法规,拓展环境损害赔偿范围是大势所趋;而随着赔偿范围的拓宽,如何对纳入赔偿范围的"自然资源损害"予以救济的问题必将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6.
伶仃洋水域纳潮量计算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有研究资料和成果,对伶仃洋水域面积和岸线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利用遥感资料准确计算了过去近30 a内伶仃洋水域面积的演变情况。分析显示,由于沿岸围垦造陆,近30 a间,伶仃洋水域面积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最大的年份出现在1988~1995年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近30 a来伶仃洋水域纳潮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07.
分析了监测县涝洼农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8.
福建省闪电监测数据与雷暴日关系分析及片状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67个县市2004-2010的年雷暴日观测数据与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到的雷闪次数为数据基础,对区域雷暴日与闪电监测数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福建省中部区域雷暴日与闪电监测数据的相关程度较高外,总体上福建省雷暴日与闪电监测数据间的关系呈现不规则的片状分布,论文通过数学的方法证明了该片状分布是一具有稳定形态特征的区域分布,为此论文提出了片状函数的概念,用来表达不规则片状分布数据的数学特征,通过对片状函数特征的讨论,对实践中一些看似没有相关规律的数据做了可能存在片状分布规律的猜测。  相似文献   
209.
不同植被类型对风沙灾害的响应研究有助于风沙灾害的遥感监测评估和防灾减灾工作。采用传统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利用MODIS的每日反射率和土地类型产品,分析了风沙灾害后南疆西部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风沙灾害后,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差异在增大,NDVI变化值在一0.3865~0.4148之间,NDVI减小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4.98%,变异系数增大值在2.44%~36.75%之间;受到风沙灾害的影响,研究区植被NDVI全局Moran’SI系数从0.7982减小到0.6786,但在空间上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由NDVI差值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集聚图以及不同植被类型NDVI差值的空间关联区域面积百分比,可以发现落叶针叶林和裸地或低植被覆盖地受风沙灾害的影响较小,郁闭灌丛和作物受风沙灾害的影响较大。上述关于风沙灾害后南疆西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其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防护林的风沙阻挡作用,也可以为风沙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10.
香格里拉本底站大气CO2浓度及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 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初步观测.该站春、夏、秋、冬季CO2平均本底浓度分别为394.78×10-6(物质的量之比,下同)、386.82×10-6、386.46×10-6和390.74×10-6.全年浓度在4—5月最高,7月份最低,全年月均值振幅约12.22×10-6.四季浓度日平均高值出现在上午7∶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4∶00—17∶00.日变化振幅在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分别为1.51×10-6和21.82×10-6.四季西南来向的地面风对CO2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通过四季每日整点后向轨迹聚类计算,结合浓度资料分析发现,该站春、夏、秋季来自于西南方向的气团降低了观测的CO2浓度,而在冬季未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主要因该站局地植被生态系统排放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