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45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61.
民航空管雷达站一般位于山头或地势较高区域,距离市区较远,易遭雷击,因此对雷达站避雷设施及供电系统要求更高。供电系统是民航各种设备的能源中心,供电如果出现故障,将对民航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雷达供电系统入手,主要针对:高低压系统、发电机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结合雷达站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地保障雷达站的供电安全,保障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362.
开阳磷矿大规模采选矿活动对洋水河造成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了解其污染状况,分析了洋水河水体中重金属Cd、U、Cu、Pb、Cr、Zn和类金属As等7种元素的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洋水河河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标准,沉积物中Cd、As和Zn的平均含量为1.27、50.28、151μg/g,分别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6.05、3.14、2.26倍,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约9.07、5.53、2.89倍,其余元素均低于或接近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洋水河沉积物已不同程度受到Cd、As和Zn的污染;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为中度污染,As属于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均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单个重金属元素Cd的生态危害指数最大,其次是As,其余4种重金属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危害性小,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达到中等以上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63.
如何提高分光光度分析的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光光度测定中,从采样、预处理、溶液配制与稀释、回归方程制作、数据计算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有效数字的位数是否满足要求,其对分析结果准确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大吸收波长的扫描、溶液稀释方式、仪器空白值的扣除等操作环节对分析结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4.
编者按 在2006年8月召开的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提出,要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指出了科研院所在环保科技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5.
微囊藻毒素-LR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盛建武  何苗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4):783-786
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免疫自制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完全抗原BSA-MC-LR,获得了质量较好的抗MC-LR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表明抗体的效价能达到1.5×105;固定包被抗原OVA-MC-LR,采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标准曲线表明对水样中MC-LR的检测下限为10ng/L,线性区间为30ng/L·3μg/L,能满足对饮用水和地表水中MC-LR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66.
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为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从生物强化系统特异微生物检测及定量化技术、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动态演替规律研究、生物强化作用机制的分子生物学解析、生物强化菌的基因工程构建、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的安全释放及控制技术几方面,对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67.
长江中下游干流港群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1985~1997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5年~1997年本区域港群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统计分析表明,集中是和东或下注重港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整体趋势,但同时伴随着较大的波动。整个港各和中下游各省地方港群赫佛因德指数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说明中下游港群的集中状态处在低水平,而且这种低产集中和地方港群比较明显的分散趋势同时并存。此外,各地各不同水平的赫佛因德指数也表明了它们在集中程度上的明显差异。通过进一  相似文献   
368.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电解浮选进行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小试试验确定电解浮选进行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适宜工艺条件,在装有Ti/RuO2-IrO2-TiO2阳极、Ti阴极的电解浮选槽中进行了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针对影响电解气浮工艺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接触室电流密度、分离区电流密度和接触室极板间距)及3个合适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区电流密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当进水SS浓度为1687 mg/L时,在停留时间为25 min,接触室电流密度为5 mA/cm2,分离区电流密度为4 mA/cm2,极板间距为3 mm的条件下进行电解浮选验证性试验,悬浮固体颗粒物去除率较高,去除率为98.9% ,能耗0.54 kWh/m3。  相似文献   
369.
倒置AAO工艺中物料及能量流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某城市污水厂的曝气池各单元及二沉池营养物质变化进行跟踪试验,分析该污水厂的活性污泥单元倒置AAO工艺部分碳、氮、磷的物料流向,并且基于物料平衡分析了工艺中的能量流向.  相似文献   
37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酚类(苯酚、氯代酚、甲酚、硝基酚等),芳香烃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杂环芳烃)及其他化合物(酰胺类、氰、农药、杀虫剂、合成洗涤剂等)。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