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章阐述了武汉市要加快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作好这项工作,对推动全市物质、精神明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82.
对使用或生产我国尚无环境控制标准污染物质的企业如何管理.经对有关法规、资料的研究,推荐采用确定环境控制标准的方法,以控制这些污染物质的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3.
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称“中线工程”)于2014年底正式通水运行,科学识别调水前后汉江下游水生态环境特征与响应规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优化调度的迫切管理需求.基于系统收集的2010—2017年汉江下游水文、气象、水质及水生态数据匹配资料,利用多种数据模型方法识别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汉江下游主要环境要素特征和响应规律,探索了导致河流生态退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结果表明:①中线工程开通后,受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的影响,汉江下游多年平均流量下降了11.5%,流量年内分配趋于不均匀,流量变幅增大,人类活动对汉江下游径流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②调水后汉江下游ρ(TP)、ρ(TN)减小,武汉段ρ(Chla)和藻密度显著上升,汉江下游水华的发生对水文过程改变更加敏感.③基于GAM模型(广义相加模型)的相关分析,调水前后影响汉江下游藻密度变化的关键因子是流量和ρ(TP),调水前贡献率分别为27.7%和20.5%,调水后贡献率分别为65.4%和20.5%,调水后汉江下游流量对藻密度变化的贡献率显著升高,说明上游调水引起的汉江下游流量减小对水华暴发的影响十分明显,而TP等营养盐的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584.
585.
国内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了解我国石油和生物质能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探究国内主要从事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研究部门的进展,展望热解液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6.
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贫困县一通榆县为例,探讨了贫困地区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7.
消油剂乳化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交通部标准JT2014-89“溢油分散技术条件”,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寻找出不同温度、盐度和消油剂与原油配比不同时乳化率的变化规律,绘制出乳化率的变化曲线,并对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过程中消油剂的使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88.
中日两国近期组成中日合作净化槽开发中心,由日本的7家公司向中国提供18个可脱氮的小型合并处理净化槽,目的是收集、分析设置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有代表性城市的净化槽数据,  相似文献   
589.
为满足社会了解和学习地震科学知识的需求,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提高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经合肥省地震局党委研究决定,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于2003年9月在合肥地震台建立了安徽省首家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590.
日本环境厅组织的削减船舶排放污染大气物质手法研讨会提出中间报告,要求在修改防止大气污染法中,将目前尚未规定的船舶排放的SOx、NOx作为新的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