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评价的范畴。虽然中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但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更准确地对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山东“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目标网架规划环评为例,探讨了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要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范围,建立了指标体系以及内容框架等,并提出实际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22.
日本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文章简单介绍了日本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再次分别从固定源和流动源二个方面梳理了日本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并概述了日本实施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成效。最后总结了日本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特点:排放标准是根据排放氮氧化物的设备或设施的不同来区分的,且时间上都体现了新源比旧源严格的思想;日本的排放标准非常详细具体;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是日本大城市的氮氧化物污染难以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2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露天煤场带来的粉尘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防风网作为一种控制煤堆场起尘与扩散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该文概要地介绍了国内外防风网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阐述了防风网的抑尘机理;分析总结了防风网的板型、开孔率和设置方式、网高、网宽、网一堆距等因素对其防风抑尘效果的影响,为今后在工程应用中合理选择防风网的各项参数提供了参考;并对防风网防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5.
26.
80年代初美国环保局为研究点源大气扩散特征所需的大气测量要求,组织一个专家工作组,提出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专门的测量技术和精度以及测量规范化等方面意见。专家组的工作报告中强调用湍流强度的现场测试表征大气扩散特征甚于以Pasquill-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分析了80年代发展起来的几种对流边界层扩散模式,利用神头(1984)浓度实测资料和Willis、Hukari(1984)水槽实验结果对模式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小浮力(F.<0.1)条件下,Venkatram(1983)模式(考虑地面和混合层顶各一次反射)为对流条件下的适用模式;在大浮力(F.>0.1)条件下,当无穿透或少穿透(穿透系数P<0.4)时,采用Venkatram(1980)模式,当穿透较多(P>0.4)时,采用PPSP模式。 相似文献
28.
利用AERMOD模型预测了我国东部某电厂"上大压小"项目污染物排放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受厂址东南山体影响,SO2、NO2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552.00%和1223.33%,NO2日均最大落地浓度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117.50%。据统计,SO2小时贡献值超过标准时次为1次;NO2小时贡献值超过标准时次为5次,超标发生的概率均较低。预测超标原因主要与预测模型中烟羽遇到山体后的烟羽分层简化处理与实际烟羽运行状况存在一定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9.
通过定量、半定量及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城市电网规划环评中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的三级指标体系,旨在强化和完善电网规划环评协调性分析的内容,提升规划环评的有效性,真正发挥规划环评在决策源头和决策过程中影响规划、完善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