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0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净化稀燃汽车尾气中NOx 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单一催化组分或单一类型的催化剂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复合催化剂的研究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复合催化体系的组合形式 ,回顾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复合催化剂体系净化NOx 的研究成果 ,为将来设计新的复合催化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向阜新市化石燃料燃烧源大气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排放清单的理论依据,通过对阜新市(5区、2县、2园区)环境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实地调查,结合本地化大气排放因子,建立了2017年阜新市化石燃料燃烧源涵盖SO_2、NO_x、PM_(2. 5)、PM_(10)、挥发性有机物(VOCs)、CO、黑碳(BC)、有机碳(OC) 8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利用Arc Gis 10. 2遥感技术,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时空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8类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1 915. 49、7 215. 33、3 607. 78、2 002. 96、4 594. 72、4 277. 05、384. 15、16. 62 t;各类污染物的贡献率以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均存在差异,但其在时间上表现出一致性(除PM_(2. 5)),即在时间上均表现出两个峰值,高峰分别出现在夏季的七、八月和冬季的十一月至一月;县区中彰武县污染物排放较多,市区中太平区污染物排放较多;火力发电和热力供应企业对阜新市大气污染贡献较大,应当重点管控。  相似文献   
103.
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现状和成因 ,并从法规建设、监督管理、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大陆CO人为源排放清单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在经济部门、燃料类型、燃烧方式/工艺技术3个层次对排放源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各类源的能源消耗/产品产量及相应的排放因子,建立了中国大陆2001年分省区CO人为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中国大陆2001年CO人为源排放量为1·5×108t.生物质、煤炭和汽油是CO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排放的35·24%、31·67%和20·31%;CO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32·15%)、工业燃烧(23·77%)和机动车排放(21·75%).CO排放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山东、河北、山西、辽宁等12个省区的年排放量在5·0×106t以上,集中了全国总排放的2/3;上海、北京和天津3市的年均排放强度最高(大于100t·km-2·a-1);而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4个省区的CO排放强度均不足5t·km-2·a-1·  相似文献   
105.
酸沉降目标负荷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动态模型模拟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目标负荷的响应,以探讨受损系统恢复的过程和时间,应用该方法对柳州地区酸沉降目标负荷的讨论表明,若2000年硫沉降为6g.m^-2.a^-1,2005年为3g.m^-2.a^-1,2010年达到临界负荷1.2g.m^-2.a^-1,则柳州红和黄红壤大约将在2040年后逐渐恢复,2060年后大约能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利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从数值模拟角度对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比赛大厅内的烟气运动进行了论证分析,以确定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使其达到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统一。文中分析了可能的火灾场景并利用经验公式初步估算比赛大厅所需的排烟量为47.7889万m^3/hr,然后通过CFD模拟的方法对排烟量为40万m^3/hr、35万m^3/hr、25万m^3/hr和20万m^3/hr,补风量为排烟量的50%(补风通过空调送风系统反转实现)时的烟气运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烟气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火灾产生的烟气能够形成明显的分层现象且上部烟气的温度比较低,不超过60℃,在排烟量不小于25万m^3加的时候,比赛大厅内的烟气能够被控制在能够对人员产生危害的高度以上。因此,本文最终的烟气控制系统的排烟量选择为25万m^3/hr,补风量选择为12.5万m^3/hr,能够达到最优化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7.
一种纳米气溶胶发生系统的设计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溶胶发生系统是校准大气颗粒物测量仪器、研究纳米颗粒物特性和开展烟雾箱模拟实验的必备仪器之一.针对现有气溶胶发生仪器稳定性差和不利于外场监测等缺点,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纳米气溶胶发生系统(包括气溶胶发生器和扩散干燥管),并通过搭建实验系统对该仪器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性能测试中使用氯化钠(NaCl)-水溶液和癸二酸二辛酯(DOS)-异丙醇溶液分别产生固态NaCl和液态DOS气溶胶,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测试生成气溶胶的粒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溶液浓度(0.01~0.50 g·L-1)和载气流量(1.64~3.67 L·min-1),生成不同大小(几何平均粒径:25~51nm)和不同数浓度(106~107个·cm-3)的气溶胶.对仪器稳定性能测试发现,在3 h的测试时间里生成的气溶胶几何平均粒径变化小于6%,数浓度变化小于12%.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精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环境管理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在特定区域开展高密度的监测,以弥补现有传统监测的不足.在此背景下,PM2.5传感器监测方法在国内迅速发展,为研究光散射原理的大气PM2.5小型传感器监测性能,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北京市建立了比对测试平台,对不同原理、不同品牌的PM2.5传感器设备进行为期1年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激光粒子计数法PM2.5传感器性能优于红外法PM2.5传感器,激光粒子计数法PM2.5传感器设备与自动标准设备比对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45,红外法PM2.5传感器设备与自动标准设备比对的R2均小于0.40.采用激光粒子计数法的工业级PM2.5传感器数据有效率均在95%以上,更适用于业务化PM2.5监测.(2)多数激光粒子计数法的工业级传感器设备与标准设备有较好的一...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酸催化的生物质制乙醇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素乙醇被认为是最佳的替代燃料之一,但依然存在纤维素水解效率低和水解糖液中有害物质影响酵母菌活性等问题,从而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选取水稻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毛竹等4种典型生物质,进行了基于酸催化法与同步酶解发酵法制取纤维素乙醇工艺条件的优选研究,采用DNS还原糖测定法测定原料还原糖转化量以表征预处理效果,并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转化率。结果表明:水稻以5%固体装载量在125℃下经0.5%稀硫酸处理10 min后,产糖率达28.74%,处理效果在4种生物质中最优;发酵2 d后的水稻和小麦的乙醇转化率分别为51%和54%,显著高于高粱与毛竹;发酵5 d后高粱和毛竹的乙醇转化率达到了61%和65%,高于水稻和小麦。以上结果对改善传统生物质生产纤维素乙醇产率低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在某电厂建设了一套万吨级有机胺法碳捕集装置,采用新型复合胺吸收剂;设计工况下,烟气流量5877 Nm3/h,吸收剂循环流量37500 kg/h,捕集效率可达97%以上,CO2产量≥1.39 t/h,再生能耗较传统MEA(单乙醇胺)降低约23%左右。依据工程设计参数建立了碳捕集系统模型,所建立的模型结果关键参数与工程实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3%;在原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含有富液分流、级间冷却和MVR闪蒸节能工艺的碳捕集系统,考察了富液分流率、级间冷却率和闪蒸真空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碳捕集系统能耗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MVR技术可降低15.45%的捕集能耗,节能效果最佳,富液分流和级间冷却节能效果在2%~4.5%。在得到各节能技术最优操作参数后,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组合节能工艺的节能效果,发现级间冷却+MVR闪蒸技术节能效果最好,富液分流+MVR闪蒸技术居中,级间冷却+富液分流节能效果最小。研究结果可为燃煤电厂烟气碳捕集项目的工艺系统设计、节能降耗及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