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不同暴露方式下酞酸酯在黄斑篮子鱼体中的富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在3种暴露方式条件下,4种酞酸酯化合物(DEHP、DBP、DEP和DMP)在体内积累与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在水体暴露处理组中,鱼体内积累的含量分别为:DMP0.036mg/kg,DEP0.122mg/kg,DBP0.276mg/kg,DEHP0.921mg/kg,其中DMP和DEP在内脏中含量最低,而在鱼残体组织和肌肉中含量较高;DBP和DEHP在鱼残体组织中含量最高,内脏中含量次之,而在肌肉中含量最低.在食物暴露处理组中,分别为:DMP0.024mg/kg,DEP0.124mg/kg,DBP0.573mg/kg,DEHP1.034mg/kg,其中DMP和DEP在肌肉组织中含量最高,而DBP和DEHP在内脏中含量最高,在肌肉中含量最低.在水体与食物混合暴露处理组中,分别为DMP0.058mg/kg,DEP0.178mg/kg,DBP0.702mg/kg,DEHP1.87mg/kg,其含量均高于水体暴露组和食物暴露组.食物暴露处理组中侧链较长的DEHP和DBP在鱼体内的含量较高,而侧链最短的DMP富集量较低.食物暴露处理组中DMP在鱼体内含量最低;水体和食物混合暴露处理组中DEHP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2.
泰安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凯  潘宁  梅如波  王玉军 《环境化学》2022,41(2):482-490
2018年夏季对泰安市城区站点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研究了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特征污染物比值,利用PMF源解析模型对VOC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 表明,观测期间泰安市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16.57±7.99)× 10-9,VOCs中浓度占比最高的为OVOCs(41.9%),其次为烷...  相似文献   
123.
孙可明  李凯  韩亮  秦健 《环境工程》2010,28(5):17-19
通过实测阜新新邱长营子桥段5个连续排污口处污染物浓度,采用水平二维水质迁移模型对细河城市段排污口排出的生活废水及1 500 m长的细河河段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多排污口在耦合叠加作用下,河段内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征。模拟分析得出:第1、2、3年污染物在3个监测断面处的横向迁移距离和纵向迁移距离,污染物最大浓度所在的位置以及岸边处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曲线,为城市污水治理和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4.
完整梯烷脂是存在于厌氧氨氧化菌的厌氧氨氧化体膜上的一类特殊磷脂.分别从厌氧EGSB反应器、好氧SBR反应器、自养脱氮SBBR反应器、以及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中提取了污泥样品中的磷脂混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测了污泥磷脂提取物中完整梯烷脂的种类,分析了完整梯烷脂的特异性,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自养脱氮SBBR反应器和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污泥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完整梯烷脂的分析结果表明厌氧EGSB反应器和好氧SBR反应器的污泥磷脂提取物中未检测到完整梯烷脂,而自养脱氮SBBR反应器和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的污泥磷脂提取物中检测到了完整梯烷脂.自养脱氮SBBR反应器的污泥磷脂提取物中检测到了5种完整梯烷脂,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的污泥磷脂提取物中检测到了7种完整梯烷脂.高通量测序结果证实自养脱氮SBBR反应器含有Candidatus Brocadia属与Candidatus Jettenia属An AOB,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含有Candidatus Kuenenia属与Candidatus Jettenia属An AOB.结果说明完整梯烷脂为厌氧氨氧化菌所特有的磷脂物质.  相似文献   
125.
UV-vis光照下唑类抗菌药氟康唑的光化学反应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唑类抗菌药氟康唑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其在纯水中的光降解动力学和光化学反应类型,发现模拟日光(λ>290nm)照射下氟康唑未发生光解,在UV-vis(λ>200 nm)光照下,氟康唑发生了光降解并服从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采用活性氧物种猝灭实验和竞争动力学方法,研究发现氟康唑发生了直接光解和·OH参与的自敏化光解,氟康唑与.OH的反应速率常数为(5.95±0.58)×109L·(mol·s)-1,表层水体中相应的半减期为(32.41±3.16)h·通过鉴定光解产物,得知氟康唑发生了脱氟、光致水解、光氧化等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6.
活性炭是一种性质优良的吸附剂,其制备原料来源广泛,大多是固体废弃物或可再生资源。活性炭以其优异独特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活性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活性炭已经不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特殊要求,于是超级活性炭应运而生。超级活性炭因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用于燃料气的吸附存储、气体分离、催化剂载体、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等方面。但目前超级活性炭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文章就超级活性炭的原料、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27.
四溴联苯醚对剑尾鱼毒性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四溴联苯醚(tetrabromodiphenyl ether,BDE-47)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肝脏还原型谷光甘肽(GS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DE-47对剑尾鱼毒性作用属于高毒.GST和EROD...  相似文献   
128.
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是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指标体系的设定是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当前生态系统价值还缺少统一的核算指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系统价值在生态系统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在总结归纳当前生态系统价值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和相关绩效考核为目标,提出了包括生物生产性、人类收益性、保护成效性、实际发生性、实物度量性、数据可获性、持续更新性、非危害性在内的8项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原则,筛选形成了包括7个功能类别、15个一级科目和26个二级科目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并针对实物量达到一定数值才能形成服务的指标设定了核算基准.以厦门市为例探讨了这一指标体系的应用能力,其不仅包括了厦门市主要生态系统服务,而且体现了厦门市作为沿海旅游城市的区域特色.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开展生态系统价值统计核算的可能途径,主要包括建立生态系统价值统计核算公式,编制技术导则,开展培训、制定定期发布制度等,旨在为实现生态系统价值的业务核算及其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探究不同煤矿安全管理行为的相互影响关系,用以指导煤矿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在对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调查法获得了25种煤矿安全管理行为,运用提名分组技术筛选出13种最重要的安全管理行为,运用模糊决策实验室方法对这些安全管理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各煤矿安全管理行为间的直接影响矩阵,计算各煤矿安全管理行为间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得到总影响度和净影响度,进而探析不同煤矿安全管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特点。又进一步将这13种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划分为5个管理维度,研究了不同安全管理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和安全管理维度的相互影响作用是不同的,煤矿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影响作用特点,更加合理地选择和实施各种安全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0.
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β-carotene-15,15'-momoxygenase 1,bco1)是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过程中的关键酶,bco1与bco1l是编码此酶的主要基因。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的与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编码相关的基因bco1与bco1l,以便深入开展对斑马鱼bco1的功能研究。分别在斑马鱼bco1与bco1l基因2号外显子选取sg RNA识别位点,体外转录制备sg RNA并与Cas9 m RNA混合对斑马鱼Ⅰ细胞期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24 h后收集部分胚胎进行PCR检测并将PCR产物进行单克隆测序确定sg RNA的有效性,构建首建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CR检测、凝胶电泳及测序筛选可遗传突变体。本研究分别获得了bco1基因突变与bco1l基因突变,分析表明这些缺失和插入均可导致编码序列的移码,为研究鱼类胡萝卜素代谢及相关发育过程等后续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