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黏土的微结构直接决定宏观水?力学特性,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模型都是基于宏观参数所建立,由于缺乏微观机制的支撑,己经难以满足科研和工程需求。因此开展孔隙结构演化研究可以加深对非饱和土复杂水?力学特性的认识。在详细阐述黏土的孔径分布特征及双孔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水?力作用下黏土孔隙结构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并进行了相关讨论。结果表明:考虑颗粒集聚体的双孔模型(集聚体间孔隙与集聚体内孔隙)可以更好地解释黏土复杂的水?力学特性。水?力作用对黏土孔隙结构的影响机制不同,根据文献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初步总结出水?力作用下土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外力荷载只显著影响集聚体间孔隙,对集聚体内孔隙基本不影响;含水率变化会改变土颗粒相对位置,继而影响这两类孔隙结构,但是土水相互作用复杂,导致含水率变化对土孔隙结构影响机制仍不清晰,并且没有统一认识。鉴于此,在研究土水相互作用对微观孔隙影响时应充分考虑物理?化学作用,并构建微观孔隙结构演化与宏观变形的定量关系,这也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2.
为了克服催化分解甲硫醇(CH3SH)技术操作温度高(>400℃)和副产物浓度高的缺点,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自行制备碳纤维(C-PAN)作为载体合成载铜催化剂(Cu10%/P-CAN),并通过碱(KOH)活化来提升催化剂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u10%/P-CAN催化剂在250℃时对CH3SH的转化率仅有90%.经过碱活化的载铜碳纤维催化剂(Cu10%-KOH10%/P-CAN)在250℃时对CH3SH的转化率高于98%,产物中H2S、COS及CH3SCH3等产物的浓度低于0.0004%.进一步分析表明碱活化处理可以改善活性组分Cu O在C-PAN载体表面的分散度,同时提升催化剂表面的碱性位点数量、氧空穴丰度以及活性氧浓度,这是碱活化提升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催化水解CH3SH的过程中,Cu10%-KOH10%/P-CAN把CH3SH中的大部分S元素转化成SO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