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两性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及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李婷  孟昭福  张斌 《环境科学》2012,33(5):1632-1638
采用两性修饰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8)制备两性修饰膨润土,通过X射线衍射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分析表征了修饰土的结构;以批处理法研究了两性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规律,考察了修饰比例、温度、pH和离子强度这4个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从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角度分析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两性修饰土的底面层间距与修饰比例呈正相关;两性修饰后的土样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20℃和40℃时均表现为150BS(150%BS-18)>100BS(100%BS-18)>50BS(50%BS-18)>25BS(25%BS-18)>CK;吸附量随温度、pH的增加而减小,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Henry模型适用于描述苯酚的吸附;苯酚在供试土样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分配系数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正相关;BS-18修饰土样吸附苯酚是一个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在0~100%CEC比例时,随修饰比例的增大,吸附呈现焓减、熵增特征,而100%~150%CEC阶段,吸附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  相似文献   
72.
李婷  任源  韦朝海 《环境科学》2013,34(7):2899-2905
针对生物降解过程容易受到外界不利环境影响及低浓度下动力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制备了具有吸附功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并研究了对间甲酚的降解.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固定化载体中加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聚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和粉末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采用循环冷冻-解冻结合硼酸法制备了具吸附功能的PVA-SA-PHB-AC复合载体,并用其包埋固定化1株间甲酚优势降解菌Lysinibacillus cresolivorans,考察了载体微观结构、稳定性及扩散性对固定化微生物降解间甲酚的影响.结果表明,PVA-SA-PHB-AC载体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5.30m2.g-1和33.68 nm,对间甲酚的吸附容量和扩散系数分别为3.86 mg.g-1和5.62×10-8m2.min-1,可稳定使用60 d以上;固定化L.cresolivorans的间甲酚去除为吸附-降解的耦合,去除速率由载体传质速率与微生物降解速率共同决定,间甲酚浓度低于350 mg.L-1时,载体传质速率小于微生物降解速率,间甲酚去除速率由传质速率决定,浓度高于380 mg.L-1时相反;添加了吸附剂的载体扩散系数会减小,但能耐受更高的底物浓度,且在更宽的浓度范围可以实现高效的降解作用.间甲酚的降解规律及其差异性显示出经吸附功能改性的载体因传质作用的加强而实现反应动力学的提高,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浓度区间.  相似文献   
73.
李婷  黄艺  黄志基 《生态环境》2005,14(6):870-875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对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 edulis菌丝铜镉积累分配与生长微环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镉胁迫下菌落直径具有相似的增长模式。与对照相比,低浓度的铜镉处理均促进了菌丝的生长,而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Boletus edulis具有很强的铜镉吸收积累能力,显示出较好的重金属耐受性。菌丝体是重金属在离体培养体系中积累的主要场所,最高处理浓度时,菌丝体内的铜镉浓度分别达到对照的26.6和28倍,而菌丝分泌物的作用相对较小。菌丝体对生物体必需元素铜和非必需元素镉具有不同的积累模式,并可根揩重金属的种类,有效地调节生长微环境,以降低重金属对菌丝体的生物有效性。这可能是外生菌根真菌的一种重金属抗性机理。  相似文献   
74.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西宁大气PM2.5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影响西宁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水平的主要来源,于2014年采暖季、风沙季和非采暖季依托西宁市大气地面观测网络在11个监测点采集大气PM_(2.5)样品,对其化学组分(元素、离子和碳)进行分析。研究同步采集了4类固定源、14类移动源和4类开放源的PM_(2.5)样品,并构建源排放成分谱。应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开展源解析研究。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宁市PM_(2.5)主要来源包括城市扬尘(分担率为26.4%)、燃煤尘(14.5%)、机动车尾气(12.8%)、二次硫酸盐(9.0%)、生物质燃烧(6.6%)、二次硝酸盐(5.7%)、钢铁尘(4.7%)、锌冶炼尘(3.4%)、建筑尘(4.4%)、土壤尘(4.4%)、餐饮排放(2.9%)和其他未识别的来源(5.2%)。大力开展城市扬尘为主的开放源污染控制,严格控制本地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源的PM_(2.5)排放,是改善西宁市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5.
李婷  刘庆仁  许金招  顾飞飞 《安全》2012,33(2):19-21
本文以调查研究山东省滨州市各高校机房为例,运用事故树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一系列火灾安全隐患,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为高校机房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6.
利用2017年华北地区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等有关数据,对该区域内的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内的颗粒物浓度的空间聚集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华北地区城市颗粒物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华北地区PM2.5和PM10的污染日出现的平均频率分别为17.25%和14.23%,需重点关注细颗粒物造成的污染。在时间分布上,各省市的颗粒物月均浓度存在“U”型变化,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规律。在空间分布上,各地级市颗粒物年均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性,高聚集主要出现在河北南部,低聚集主要出现在内蒙古。空间计量模型表明,风速、降雨量和人均GDP对华北地区城市的PM2.5和PM10年均浓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第二产业占比、煤炭使用量和机动车保有量均对颗粒物浓度有正向影响,其中煤炭消耗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机动车保有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华北地区大气污染控制提供有效的措施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OECD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探索性的举措为解决“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当下热门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借鉴OECD国家环境税政策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当下中国税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以实现“双重红利”为目标,为中国环境税制改革提供建议,使中国的环境税制度既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78.
光伏产业是河北省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在遭遇欧盟贸易保护所带来的打击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之后,正面临着加大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现状、特点、关键技术以及专利的分析,结合河北光伏发展实际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9.
利用1985年和1994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2003年遥感资料,在ArcGIS 9.0平台上,选取多样性、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和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流沙河上游汉源县宜东乡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观整体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组分有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减弱;景观整体破碎度增大,斑块间离散度增大,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集镇和主要公路的影响使得其周围景观的分布以人为景观旱地为主。地形因素中,居民点、水田在坡度15^o以下区域和平地、阴坡上广泛分布;有林地、灌木林和荒草地等景观在15^o以上坡度级分布较广,其中有林地阴坡分布稍高于其余坡向,灌木林分布阳坡多于阴坡,旱地在半阳坡出现分布峰值。  相似文献   
80.
活性污泥的理化性质与絮凝调理投药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婷  王毅力  冯晶  徐萌 《环境科学》2012,33(3):889-895
采用烧杯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与絮凝调理投药量的关系,分析了活性污泥离心上清液黏度及其中胶体的Zeta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污泥絮体的粒度、分形维数和强度等理化性质指标随调理絮凝剂(CPAM,CZ-8698)投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在确定絮凝调理最佳投药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CZ-8698的投药量对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理化性质均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基于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比阻(SRF)确定的活性污泥絮凝调理的最佳投药量范围为4.28~7.13g.kg-1,对应的CST与SRF值分别为(12.62±1.39)s、0.56×1012m.kg-1.在此最佳投药量区间,污泥离心上清液中胶体的Zeta电位与表面电荷密度均由负值变为正值,污泥絮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09(一维)和1.51(二维),其表面不规则程度最低、结构较为密实;污泥絮体的粒径随着絮凝剂投药量的增加持续增大到mm尺度,但其强度在投药量高于4.60 g.kg-1以后逐渐趋于稳定.此外,当絮凝剂投药量低于上述最佳范围时,污泥离心上清液的黏度已经达到了最小值(1.24±0.04)mP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