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进夹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厌氧与SBR 混凝法相结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改进方案。研究表明 :SBR及混凝处理的CODCr最大降解率分别达 4 2 5 %、6 3 0 % ,SBR法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曝气时间 30h ,闲置时间 6h ,污泥浓度 5 0mg L ;化学混凝对SBR法处理的出水有较好处理效果 ,其最佳进水pH值应控制在 9 0左右。最后 ,结合填埋场现有的处理工艺及运行现状 ,对处理工艺改进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特征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地级市、县、中心镇三个层次总结了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处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可燃组分、热值逐年上升,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容重、碴石含量呈下降趋势;目前江苏省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四种处理方式中均有一些问题,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很少;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缺少资金,减量化、资源化尚未引起重视,法规不健全,混合收集,废品回收率低,处理模式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都使控制垃圾产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并确定其处理方式,以及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电子垃圾拆解场多环境介质 多氯联苯(PCBs)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组氯代烃类化合物,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通过采集中国某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手工拆解场和焚烧场不同环境介质(大气、土壤、饮用水、食物等)分析15种PCBs同系物的污染水平。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拆解场PCBs的来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毒性当量因子(TEFs)方法评价了两个拆解场环境介质中8种PCBs同系物的毒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大气、土壤、饮用水、农作物和农产品样品中PCBs同系物浓度均高于国际已有报道的同种介质中的PCBs污染水平,其中PCB-047和PCB-171污染最为严重。手工拆解场各介质PCBs同系物中PCB-047、PCB-171所占比例为2%~87%;焚烧场各介质PCBs同系物中PCB-047、PCB-171所占比例为2%~90%;来源分析表明除手工拆解场PCB-126和焚烧场PCB-114外,其余PCBs的来源具有相似性;毒性当量(TEQ)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大气∑TEQ PCBs最高。环境介质中除红薯干外,∑TEQ PCBs均是焚烧场高于手工拆解场,且TEQ PCB-126和TEQ PCB-169的毒性当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两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模拟试验,比较在相同水位变化幅度下不同高水位持续胁迫水平(分别以T0、T1、T2、T3表示恒静止、持续4 d、持续8 d和持续12 d)对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植株伸长、具体形态指标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并同步分析滆湖大洪港内两处风浪差异区(湖岸区M1和湖心区M2)两种沉水植物相应的适应性和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和狐尾藻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环境适应性,T0时任意两处的两种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均最大;在风浪扰动较小区域(M2),持续高水位减弱了两种植物的伸长和生长(p0.01),并显著限制其在地上生物量的投资和茎干横向的分支(p0.05).在风浪扰动较大区域(M1),持续高水位对两种沉水植物产生了相同的形态变化,并显著降低各梯度下其Fv/Fm和快速光响应曲线(p0.05),但M1处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能力均显著大于M2处.狐尾藻对风浪扰动和长时间水位胁迫能表现出更强抗弱光性和光合作用能力.因此,持续高水位胁迫下(小于8 d)两种沉水植物对一定程度水动力仍有较好的形态和生长适应性,对特定水文波动特征进行合理应对以保持沉水植物活力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某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预测及控制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其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填埋场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填埋场防渗层发生渗漏后,渗滤液中Cr6+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以及地面硬化、防渗墙和排水沟3种污染控制措施对污染羽阻隔效果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Cr6+随地下水流方向运移形成污染羽,10 a后污染羽到达水塘边界,运移距离约为1 450 m,但随后10~20 a之间污染羽扩散范围没有明显扩大;地表硬化后,20 a内污染羽未扩散至水塘边界;防渗墙设置到上层含水层底部时,监测井Cr6+浓度高于未设置防渗墙时浓度,设置到下层含水层底部时,Cr6+浓度与设置于上层含水层时监测结果相反;排水沟日排水量达到2 642 m3时能有效控制污染羽扩散,20 a后污染羽尚未污染监测井;地表硬化与排水沟组合控制污染物扩散,效果最佳,同时排水沟日排水量可减少为1 878 m3.因此,当填埋场发生渗漏时,建议采用设置排水沟与周边地表硬化组合的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太湖缓冲带近自然湿地底泥为菌源,利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等微生物手段,筛选出3株氨氧化细菌BW-1、BW-2、BW-3,检测其在富集培养液中的生长特征。测定3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提交至Gen Bank进行同源性检索分析,并通过MEGA 5.0软件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W-1和BW-2皆为Nitrosomonas sp.,BW-3为Nitrobacter sp.。缓冲带近自然湿地中的NH+4-N属于低污染范畴,最高为2.11mg/L。以10%(体积分数)接种量接入约5mg/L的NH+4-N废水中培养12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BW-3去除效果最好,NH+4-N去除率为73.86%,菌株BW-1对NH+4-N降解效果略差于BW-3,去除率为73.42%,菌株BW-2对NH+4-N降解效果最差,去除率仅为34.1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对淮南市窑河洼区环境水文地质调研基础上,对拟建窑河洼电厂灰场及邻区的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模糊数学评价。基于地下水水质模型,以F^-作为模拟因子,对地下水F^-浓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其5a后的污染范围和程度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较为可靠、合理,灰场建成后对场区及邻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短期影响不大,这为电厂灰场选址决策及电厂灰场建设后,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范围和程度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