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微波(MW)-活性炭(AC)强化过硫酸盐(PS)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不同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工艺对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及活性炭的多次使用情况.结果表明,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随着AC用量、PS用量(S2O82-:12COD0)、MW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H值对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NH4+-N在碱性条件下得到更理想的去除效果;在活性炭用量为10g/L,PS用量为S2O82-:12COD0=1.2,pH=9,MW功率和辐射时间分别为500W和10min时,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78.2%和67.2%,BOD5/COD由0.17增至0.38;不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显示,MW-AC-PS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MW、AC和P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MW热效应显著;活性炭四次实验后,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61.2%和46.1%.  相似文献   
32.
工业废水的直接过滤吸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炉渣直接过滤吸附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工艺操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3.
利用黑曲霉常用液体培养基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扩大培养得到的菌丝球经过冷冻干燥后磨成粒径约为180 μm的粉末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考察了pH、吸附时间以及预处理方法对吸附的影响.在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对Cr(Ⅵ)终浓度以及吸附量进行线性转换,发现pH=2.0条件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P.chrysosporium菌丝球粉末对Cr(Ⅵ)的吸附.比较吸附前后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可知,P.chrysosporium吸附Cr(Ⅵ)后,其主要成分和结构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34.
合成碳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双酚A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纳米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双酚A(BPA)。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环境因子pH值、吸附时间和BPA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HAP对BPA去除率在酸性(pH=3~6)溶液中较好,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减弱。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得知,CHAP对BPA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HAP对BPA吸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35.
溶菌酶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溶菌酶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提取制备、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溶菌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6.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N11。以菌株N1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得到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蔗糖20g、酵母膏0.5g、脲0.5g、硫酸胺0.2g、NaCl 5g、水1000mL、pH值7,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7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的絮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7.
作为目前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在其生产、使用及处置等环节会被释放到环境中,由于四溴双酚A具有持久性、累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文章在简单介绍四溴双酚A主要性质和毒性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四溴双酚A在光降解、微生物降解和高级氧化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38.
SBR无厌氧段实现生物除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SBR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 SBR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好氧曝气,废水中磷的浓度仍下降较快.在曝气时间为4h,进水COD浓度为400mg·L-1左右,反应过程中pH值7.0±0.2时,进水中TP浓度由15-20mg·L-1降到1mg·L-1以下,磷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反应过程中传统的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基本保持不变且含量较低(PHA浓度在5mg·L-l左右),聚合磷酸盐(聚磷)在4h好氧阶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好氧开始时聚磷含量为83.034mg· g-1,好氧1h时污泥中聚磷含量为79.980mg·g-1,好氧结束时聚磷含量为83.086mg·g-1),在0.5h沉淀和3.5h静置期内聚磷没有明显的水解现象.此研究表明在无厌氧段、无PHA合成而直接好氧曝气,聚磷菌亦能将废水中磷酸盐合成聚磷,通过排除富磷污泥而达到除磷目的,这和传统的理论与研究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9.
2种典型基质作为碳源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工艺以2种典型基质(R1:葡萄糖;R2:乙酸钠)作为碳源时的除磷效果,试验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 h)→沉淀、静置(8 h)→瞬时出水.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中R1磷的去除效率明显高于R2.R1、R2中好氧曝气段反应器中单位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总磷(TP)去除量约为7.2~7.7、3.8~4.6 mg.g-1,静置期单位MLVSS的TP释放量分别为3.6~3.8、2.7~3.1 mg.g-1.R1反应过程中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糖原质浓度在曝气30 min时增长到最大值,曝气结束时微生物体内糖原质水平消耗到微生物的原始水平;R2中PHA和糖原质在曝气约45 min时均观察到最大的积累量.本研究试验现象表明在R1反应器中糖原作为其好氧段主要的能源物质为其生物代谢提供能量,而在R2反应器中其主要的能量来源于PHA的分解辅以糖原的水解,这也表明在单级好氧生物除磷过程中糖原质能代替传统厌氧/好氧(A/O)工艺中的PHA成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且由于R1比R2有更多的糖原质的积累,使得R1中磷的去除效率高于R2.  相似文献   
40.
在常温(25℃)条件下,对Fenton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组合工艺处理博落回提取废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7300mg·L-1时,通过多个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Fenton反应条件为:初始pH=3.0,n(H2O2)∶n(Fe2+)=15,H2O2投加量为7300mg·L-1.在此条件下反应120min后,CODCr去除率为65.3%,BOD5/CODCr由原水的0.14上升到出水的0.22,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同时,研究证明,出水pH不影响CODCr去除率,但污泥体积指数(SVI)值随着出水pH的增大而减小.Fenton氧化出水经SBR工艺处理后,CODCr可控制在500mg·L-1以内,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