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2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廖振良  李怀正 《四川环境》2010,29(1):121-125,129
突发环境事故现场具有形势紧迫、信息获取困难等特点,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设计开发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ANN-EEDSS),能够完成现场应急指挥调度的定量化决策支持。关键技术包括突发环境事故神经网络构建方法,事故信息与应急措施的数字化方法,决策信息的翻译表示,事故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最后阐述了系统现场运行和工作的流程。  相似文献   
23.
印钞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印钞废水的水质分析以有对印钞废水进行实验小试的基础上,提出了4条并行的小试工艺路线,经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流程为处理印钞废水的可行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4.
潜流湿地处理不同浓度有机污水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晟  徐祖信  李怀正 《环境科学》2006,27(11):2194-2200
通过供氧平衡及物质平衡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根系泌氧、水中自带溶解氧、植物吸收营养物在湿地净化中的贡献,并通过落空运行来启动大气复氧.结果表明,当处理Ⅳ类以下地表水时,根系泌氧和水中携氧可使基质内为好氧环境、出水DO>0;植物吸收和介质吸附可使N、P去除稳定.当处理生活污水时,植物供氧不足,基质内为缺氧/厌氧环境、铵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菌数量只有氨化细菌的1/1 000~1/100,出水DO≈0,使基质易堵塞;植物吸收和介质吸附有限,氮去除率≤20%;磷去除率随介质吸附容量的饱和逐渐下降,运行前3个月去除率为54%,运行1a以后降低到5%.潜流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时污染负荷远大于植物供氧和吸收营养物的上限,是其存在技术局限的根本原因.启动大气复氧是湿地工艺改进的一个重要方向,预沉-常规湿地对COD、NH4+-N、TN、TP的去除率为79%、34%、36%、34%,预沉-落空湿地则为79%、88%、14%、69%,必须合理利用大气复氧才能实现去除总氮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5.
电子企业水质特征因子与雨污混接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雨水管网旱天混接排放来源中,工业企业接入雨水管网可能造成的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以城区内存在的电子类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电子类企业混接水质特征因子识别与混接诊断研究.研究表明,在22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显著表征电子类企业废水混接的水质特征因子指标包括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其中氟化物的显著性最高,且浓度变化范围相对最低,约为(10.5±1.76) mg/L(均值±标准差).针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某排水系统,以氟化物作为特征因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和随机算法对半导体废水混接进行了解析,与调查结果相比,混接水量解析误差在15%以内.进一步针对各种典型工业行业类型,建立混接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可将水质特征因子推广应用于雨水管网混接成因识别.  相似文献   
26.
高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处理精养虾塘排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精养虾塘排水的中试试验,探讨了在不同高水力负荷条件下[1.10~5.34 m3.(m2.d)-1]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以及悬浮物的去除效果,以期为其设计运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与COD、TN、TP、SS的去除率呈负相关;COD、TN、SS去除速率随水力负荷的升高,先升后降,最高分别达到69、1.8和117.6 g.(m2.d)-1;TP的去除速率随水力负荷的升高变化并不明显.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2.52~3.24 m3.(m2.d)-1范围内运行时,污染物去除总量最高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7.
面对施工期间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在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了工程环境监理的试点工作。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将环境监理作为工程监理分支开展的弊病,提出了建立专门化环境监理制度,将其纳入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8.
工业区污水治理路线和政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工业区污水类型及三种基本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从排放标准、排污收费、运行费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的差别,指出了工业区不愿建设污水厂的根本原因,提出鼓励工业区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29.
董梦珂  李怀正 《环境工程》2017,35(3):137-140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设计参数、运行情况以及污泥干化芦苇床的处理效果比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污泥负荷、植物、进泥周期、气候条件等。同时还归纳了蚯蚓堆肥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将蚯蚓堆肥技术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强化型人工湿地技术,为日后人工湿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0.
潜流湿地处理旅游区生活污水生产试验:以COD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型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实验基地,对潜流人工湿地工艺进行生产研究,本文介绍其对COD的去除性能。该工程COD进水平均98mg/L,出水平均38mg/L,达到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当单级湿地进水COD浓度小于80mg/L,两级串联湿地进水COD浓度小于100mg/L时,可使湿地出水浓度小于50mg/L。工艺类型上,下行流湿地优点突出、最为全面,优势明显。不同植物配置上,本生产实验条件下,一级湿地种植芦苇和芦竹去处效果接近,二级湿地不同植物优劣排序:灯芯草〉美人蕉〉香蒲〉水竹〉香根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