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5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743篇
安全科学   835篇
废物处理   149篇
环保管理   427篇
综合类   2485篇
基础理论   578篇
污染及防治   354篇
评价与监测   170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81.
针对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构建高效降解菌群修复柴油污染的土壤,采用组合优化和正交实验构建最佳组合与接种比例的菌群,并研究其柴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筛选、鉴定并命名的4株柴油降解菌为Bacillus sp. VOC18-L1、Enterococcus faecalis-L2、Lysinibacillus-L3、Rhodococcus equi-L4;当4株菌接种比例为3∶1∶3∶4,pH = 7.0,30 ℃,转速150 r·min−1时,柴油降解的效果最佳,14 d对7.0 mL·L−1的柴油降解率达到89.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柴油降解产物,发现该混合菌株能将柴油中的烷烃降解为短链烷烃,最终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同时利用KEGG数据库获得代谢丰度图并初步预测每种菌的功能,根据微生物多样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混合菌对柴油完全降解的效果优于单种菌种。通过人工构建的微生物菌群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82.
为识别反映地下水质量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基于污染物危害性评价体系,结合某炼厂污染物的检出率、检出浓度和超标倍数,建立了石油炼化企业地下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识别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石油炼制厂地下水污染物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炼化行业地下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石油烃、苯酚、挥发性酚类、砷、铅和锰等10种5类污染物。研究结果与实验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石油炼化厂地下水污染应优先控制清单中污染物,尤其是苯系物和石油烃。  相似文献   
883.
制作复合材料是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小麦秸秆的改性处理对制成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且不同的基体材料与小麦秸秆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也有所不同。以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二酸(PBAT)为基体材料,分别以改性前或碱处理及偶联剂方法2次改性后的小麦秸秆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压缩成型工艺制备了6种全降解复合材料,并对制成的6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与比对;分析了3种改性后小麦秸秆制成的全降解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研究了它们的浸提液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次改性小麦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较原始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强,其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均有20%~50%的提升。3种可降解材料降解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LA全降解复合材料 > PBAT全降解复合材料 > PPC全降解复合材料。质量分数1%的3种全降解复合材料浸提液对种子发芽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84.
梁丰  李盼盼  彭虎军 《灾害学》2020,(1):179-183
为帮助受灾群众减轻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危机,对公众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分析。设计了公众心理干预支撑服务体系,通过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支持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平衡模式识别公众心理危机。采用宣传教育、提出心理危机干预议题、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的方法完成公众心理危机干预。针对我国人口与重大灾害发生特点建议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法律法规、科学构建重大灾害发生后相关制度、重视发生次生灾难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叠加冲击,以减轻受灾对象心理危机,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支撑,帮助受灾群众减轻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885.
石油类污染是水体环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并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吸附法处理含有石油类污染的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膨润土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对其进行改性能提高其吸附石油类污染物的性能.改性膨润土在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对石油类污染物脱附行为的研究还较少.本实验考察了搅拌时间、搅拌速度、pH、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饱和吸附含油废水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膨润土脱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脱附条件:搅拌时间为25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pH为3,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脱附率可达92.05%.在最佳脱附条件下使其再生,并和原土进行了比较,通过脱附动力学研究了其脱附的过程.结果表明,饱和吸附含油废水的PDMDAAC改性膨润土在最优条件下,脱附率可达92.05%,可以用来回收石油;再生得到的改性膨润土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去除率在82.84%左右,可以重复使用来处理含油废水;准二级脱附动力学能较好地描述脱附过程.旨在探索改性膨润土的吸附及脱附的规律, 为膨润土用于含油废水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6.
通过盐溶法去除糖厂滤泥中蛋白质,以处理后滤泥中剩余的蛋白质含量为评估指标,研究了温度,NaCl的浓度,料液比,时间对蛋白质去除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对相关因素在不同水平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溶法去除蛋白质的最优条件是温度为40℃,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料液比为1:10,时间为90 min.处理后糖厂滤泥的蛋白质含量为1.36%,去除率为80%.  相似文献   
887.

聚焦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利益相关方,引入利益相关方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有关理论,建立适用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框架,涵盖利益相关方识别、利益相关方参与、利益相关方分析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并将其应用于海南省禁塑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利益相关方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禁塑政策执行给核心利益相关方成本利益带来明显改变,政府主体有较强的动因推动政策执行,但行政成本增加较大;企业主体最主要的成本变化来源于原材料成本增加,农贸市场商户是受政策影响利益损失最大的主体类型,可能会影响政策执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构成行为博弈关系,政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越高,企业守规的概率就越高,而企业守规的成本增加越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也越大;公众主体尤其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禁塑政策执行下可能会采取改变生活消费的行为策略,但具体的改变作用有待观察。据此,从利益共荣、成本分摊、利益约束和利益补偿等方面提出促进利益相关方协同的优化对策建议。研究所构建的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有助于识别关键利益群体,厘清利益诉求和政策关联,促使各方以可接受的成本推进政策实施并实现环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88.
为了解北方某垃圾场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研究区进行采样分析,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下水综合评分法对填埋场内土壤和地下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填埋场内土壤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二类用地标准,土壤质量等级为安全.地下水中氨氮的检出值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89.
本研究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涂敷硅胶柱于2018年8月至9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展了为期32 d的大气醛酮类化合物样品采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采集样品中醛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大兴区大气中共检测出10种醛酮类化合物,体积分数总平均值为(5.68±4.25)×10-9,其中甲醛、丙酮和乙醛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890.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场地中常见的污染物,其迁移扩散性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VOCs蒸气入侵行为理论及修复与风险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一系列可用于VOCs污染场地修复与风险控制的相关技术,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总结了选择风险控制技术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指出风险控制系统需要开展有效性、稳定性及长期性的效果评估,并提出如下建议:结合我国场地特点和建筑特征,进一步揭示VOCs蒸气入侵的传输机理和驱动机制;建立修复技术与风险控制技术相结合的VOCs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VOCs蒸气入侵风险控制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