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6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7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18篇 |
废物处理 | 147篇 |
环保管理 | 419篇 |
综合类 | 2454篇 |
基础理论 | 572篇 |
污染及防治 | 350篇 |
评价与监测 | 16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6篇 |
灾害及防治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321篇 |
2013年 | 213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91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城市环境空气臭氧(O3)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在对2017~2022年环渤海地区代表性城市东营市O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气象因素及海陆风环流对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2022年,东营市O3年评价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增加. O3污染主要出现在春夏秋三季,其中5~6月最为严重,且O3污染季持续时间变长. O3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 O3)的月际变化呈双峰分布,第5和25百分位数增加明显,空间分布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特征.此外,近年来东营市夜间O3浓度也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②气象因素对东营市O3浓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在温度 > 30℃、相对湿度 < 50%、风向为西南偏南或东北偏东时易出现O3高值.研究期间东营市气象因素贡献了MDA8 O3变化的30%;在O3中度污染与重度污染的情况下,气象因素对MDA8 O3变化的贡献率可高达40%. ③海陆风对O3超标日的发生具有一定贡献.海陆风日午后O3浓度比非海陆风日高20 μg·m-3左右.在O3中度及重度污染日,海陆风日10:00~16:00的O3浓度比非海陆风日O3浓度高,且20:00~23:00 O3浓度也处于较高水平.可见海陆风能够显著影响沿海地区城市O3浓度,为该地区的O3污染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建议未来环渤海地区城市进一步加强区域O3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力度,以减少陆风气团中污染物浓度,从而降低海风气团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2.
利用电化学将硝酸根转化为有价值的氨是硝酸盐处置绿色、低碳的途径。本研究制备了铜镍纳米结构修饰多孔电极(Ni-Cu NW),同时构建了电场与流场相协同的穿透式电化学反应器体系。在施加-0.6 V (vs. RHE)电位条件下,该体系氨法拉第效率可达到(84.35±3.63)%,而泡沫Cu电极的法拉第效率仅为(17.2±0.63)%。在定制的穿透式反应器中,Ni-Cu NW电极在−0.6 V、300 r·min−1转速条件下对1 400 mg·L−1 NO3--N 溶液电解,100 min后硝酸盐的转化率接近100%,氨选择性为85.5%。电子自旋共振能谱(ESR)和Hads淬灭实验证明除了电极直接还原硝酸盐,体系中的Hads可帮助进一步还原硝酸盐。以50 mA·cm−2恒电流密度运行24 h,运行前后电极的硝酸盐还原性能未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63.
针对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构建高效降解菌群修复柴油污染的土壤,采用组合优化和正交实验构建最佳组合与接种比例的菌群,并研究其柴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筛选、鉴定并命名的4株柴油降解菌为Bacillus sp. VOC18-L1、Enterococcus faecalis-L2、Lysinibacillus-L3、Rhodococcus equi-L4;当4株菌接种比例为3∶1∶3∶4,pH = 7.0,30 ℃,转速150 r·min−1时,柴油降解的效果最佳,14 d对7.0 mL·L−1的柴油降解率达到89.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柴油降解产物,发现该混合菌株能将柴油中的烷烃降解为短链烷烃,最终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同时利用KEGG数据库获得代谢丰度图并初步预测每种菌的功能,根据微生物多样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混合菌对柴油完全降解的效果优于单种菌种。通过人工构建的微生物菌群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64.
为识别反映地下水质量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基于污染物危害性评价体系,结合某炼厂污染物的检出率、检出浓度和超标倍数,建立了石油炼化企业地下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识别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石油炼制厂地下水污染物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炼化行业地下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石油烃、苯酚、挥发性酚类、砷、铅和锰等10种5类污染物。研究结果与实验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石油炼化厂地下水污染应优先控制清单中污染物,尤其是苯系物和石油烃。 相似文献
865.
PLA、PPC或PBAT与2次改性小麦秸秆全降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复合材料是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小麦秸秆的改性处理对制成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且不同的基体材料与小麦秸秆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也有所不同。以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二酸(PBAT)为基体材料,分别以改性前或碱处理及偶联剂方法2次改性后的小麦秸秆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压缩成型工艺制备了6种全降解复合材料,并对制成的6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与比对;分析了3种改性后小麦秸秆制成的全降解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研究了它们的浸提液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次改性小麦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较原始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强,其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均有20%~50%的提升。3种可降解材料降解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LA全降解复合材料 > PBAT全降解复合材料 > PPC全降解复合材料。质量分数1%的3种全降解复合材料浸提液对种子发芽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66.
为帮助受灾群众减轻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危机,对公众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分析。设计了公众心理干预支撑服务体系,通过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支持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平衡模式识别公众心理危机。采用宣传教育、提出心理危机干预议题、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的方法完成公众心理危机干预。针对我国人口与重大灾害发生特点建议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法律法规、科学构建重大灾害发生后相关制度、重视发生次生灾难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叠加冲击,以减轻受灾对象心理危机,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支撑,帮助受灾群众减轻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867.
石油类污染是水体环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并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吸附法处理含有石油类污染的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膨润土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对其进行改性能提高其吸附石油类污染物的性能.改性膨润土在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对石油类污染物脱附行为的研究还较少.本实验考察了搅拌时间、搅拌速度、pH、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饱和吸附含油废水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膨润土脱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脱附条件:搅拌时间为25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pH为3,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脱附率可达92.05%.在最佳脱附条件下使其再生,并和原土进行了比较,通过脱附动力学研究了其脱附的过程.结果表明,饱和吸附含油废水的PDMDAAC改性膨润土在最优条件下,脱附率可达92.05%,可以用来回收石油;再生得到的改性膨润土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去除率在82.84%左右,可以重复使用来处理含油废水;准二级脱附动力学能较好地描述脱附过程.旨在探索改性膨润土的吸附及脱附的规律, 为膨润土用于含油废水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8.
869.
聚焦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利益相关方,引入利益相关方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有关理论,建立适用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框架,涵盖利益相关方识别、利益相关方参与、利益相关方分析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并将其应用于海南省禁塑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利益相关方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禁塑政策执行给核心利益相关方成本利益带来明显改变,政府主体有较强的动因推动政策执行,但行政成本增加较大;企业主体最主要的成本变化来源于原材料成本增加,农贸市场商户是受政策影响利益损失最大的主体类型,可能会影响政策执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构成行为博弈关系,政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越高,企业守规的概率就越高,而企业守规的成本增加越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也越大;公众主体尤其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禁塑政策执行下可能会采取改变生活消费的行为策略,但具体的改变作用有待观察。据此,从利益共荣、成本分摊、利益约束和利益补偿等方面提出促进利益相关方协同的优化对策建议。研究所构建的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有助于识别关键利益群体,厘清利益诉求和政策关联,促使各方以可接受的成本推进政策实施并实现环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