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掌握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实现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扬中市为研究区,基于田间采样的99个土壤碱解氮样本数据,运用地统计学与缓冲区分析方法,研究县域稻田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14.30 mg·kg~(-1),处于较丰富水平。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插值结果显示,扬中市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总体上呈斑块状,大致表现为中部高、两端低,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3镇,在工业区与养殖基地附近均出现局部高值区。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城镇化、土壤质地、产业分布、农户经营等因子对研究区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均具有较大影响。距离养殖合作社1 km以内区域的土壤碱解氮易于积累,工厂、企业对周边600 m范围内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2.
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2种有机碳源苹果酸和葡萄糖对铜绿假单胞菌还原Cr(Ⅵ)效果的影响,并从pH、氧化还原电位和细胞生长量等方面对2种有机碳源的影响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苹果酸均能促进菌株对Cr(Ⅵ)的还原,苹果酸的促进作用比葡萄糖更加显著,加入葡萄糖和苹果酸时Cr(Ⅵ)还原率分别提高了16.34%和25.72%。加入苹果酸时的细胞生长量明显高于加入葡萄糖时的细胞生长量。添加葡萄糖时还原过程中培养基pH值下降,氧化还原电位上升,而添加苹果酸其变化趋势相反。添加了葡萄糖的培养基代谢液(无菌体细胞)对Cr(Ⅵ)具有较好的还原作用,但添加了苹果酸的培养基代谢液(无菌体细胞)不能还原Cr(Ⅵ)。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对土壤中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提取测定.通过改变加速溶剂萃取条件,选取了最佳条件参数,减少了组份的损失;通过改变气相色谱条件,使得20种有机氯农药快速分离.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快速、溶剂消耗少等优点,方法检出限为1.23~ 3.11 μg/kg,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2.3%~119.7%.  相似文献   
114.
短程硝化反硝化较传统脱氮方式具有节约碳源与曝气能耗等优势而备受关注,而抗生素在污水中被广泛检出,抗生素选择压力对该工艺中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实验室规模SBR反应器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并稳定运行(阶段一),考察了100μg/L四环素与磺胺嘧啶胁迫下(阶段二)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阶段一与阶段二中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0%、90.35%和90.42%、92.48%.同时,四环素和磺胺嘧啶的持续暴露使得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升高,促进了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分泌.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四环素和磺胺嘧啶胁迫下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降低,属水平上,TM7a和Tessaracoccus是优势菌属,在100μg/L四环素与磺胺嘧啶胁迫下,TM7a和Tessaracoccus的相对丰度均呈上升趋势.此外,四环素和磺胺嘧啶的存在促进了反硝化菌Thauera和Rhodobacter的富集,Rhodobacter可能对于TN的去除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中NOB并没有被完全淘汰,只是活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100μg/L四环素...  相似文献   
115.
微藻混合培养可以在高效去除水质污染物的同时,积累更多生物量及油脂,促进微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然而存在菌种间相互竞争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故找出微藻藻种间最佳协同组合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将一株可在黑臭水中快速生长的原壳藻Auxenochlorella protothecoides,分别与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普通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bliquus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培养,结果显示4种微藻1∶1∶1∶1混合培养为最佳组合。为进一步提升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促进资源化利用水平,将经12C6+重离子辐照诱变后的4种藻株按相同比例混合培养进行性能强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藻株组合,12C6+重离子突变藻株组合 COD、NH4+-N 及 TP 最大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12.12%、11.01% 及 22.12%,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油脂增长率分别提高了63.03%和79...  相似文献   
116.
纳氏试剂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氨氮的国家标准方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的优点。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纳氏试剂光度法对水中氨氮的测定结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试剂等可能影响氨氮测定结果的有关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只要切实做好监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就能保证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7.
考察了Fenton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时,不同因素对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即[H2O2]∶[Fe2+]为6∶1,反应初始pH为4.0,H2O2和FeSO4的投加量分别为3.6 mmol/L和0.6 mmol/L,反应时间为30min,UV254、DOC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4%、52%和84%,ADMI7.6和稀释倍数表征的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和96%。通过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疏水性物质是引起色度的主要物质,所占比例以ADMI7.6表征时为92%,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53%。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对此水样中的非酸疏水物质和疏水酸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弱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性有机物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干水材料对淀粉云燃烧的抑制性能,采用小尺寸竖直管道燃烧系统和高速摄影仪系统进行试验。通过分析小麦淀粉云火焰形态、火焰温度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研究干水材料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小麦淀粉云燃烧的抑制机制及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干水材料的惰化抑制主要表现为干水材料中水的汽化吸热作用和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的隔热作用;干水材料能减弱小麦淀粉云火焰的传播速度,降低火焰的最高温度;干水材料的抑制效果随粉尘云质量浓度的增高先提升后降低,当粉尘云质量浓度为400 g/m~3时,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9.
采用中试规模的厌氧-好氧交替式颗粒污泥SBR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处理效果及颗粒污泥的特性。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72 d的培养后,反应器内出现小粒径颗粒污泥。在随后的230 d运行实验中,通过调整曝气阶段的溶解氧浓度、排水体积交换率以及周期运行方式,使得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粒径和比例逐渐增加。在最佳工况运行条件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为3 000~4 000 mg/L,SVI值为45~55 mL/g,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3%、74.02%、68.42%和96.41%,达到了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0.
优化绿地空间配置(如破碎度)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绿地破碎度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能随绿化覆盖率的变化而变化,对改善城市热环境提出了巨大挑战,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以长沙市为例,利用Landsat地表温度表征城市热环境,使用解译于高分2号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图在1 m像元尺度量化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破碎度(用绿地边界密度表征)。以419个1 km格网为分析单元,应用分段线性回归揭示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破碎度间的非线性关系,识别绿化覆盖率阈值并以此为标准将419个1 km格网划分为高绿化覆盖率区和低绿化覆盖率区。以1 km格网平均地表温度为因变量,绿化覆盖率、绿地破碎度、水体覆盖率和裸地覆盖率为自变量从研究区、高绿化覆盖率区和低覆盖率区3个方面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阐明绿地破碎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后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绿化覆盖率、绿地破碎度和其他土地覆盖率对地表温度的独立和联合影响。结果显示,1)绿地破碎度随绿化覆盖率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阈值为44.9%。2)整个研究区,4个指标可解释69.1%的地表温度变异,地表温度随绿化覆盖率、水体覆盖率、裸地覆盖率和绿地破碎度的增加显著降低。3)低绿化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