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对天津地区海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蓟运河、北塘排污河(北排污河)、大沽排污河(南排污河)和南运河等9条具代表性河流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河流沉积物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氧芴)、二苯并噻吩(硫芴)、荧蒽、芘、菌、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荧蒽、苯并芘、苝、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系列多种单体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荧蒽、芘、菌等;不同河流或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沉积物中有机物和烃类污染物含量及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北塘排污河、大沽排污河和南运河有机物和烃类污染物含量较高,海河及津北地区的潮白新河、蓟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有机物和烃类含量较低;津北地区河流沉积物中烷基取代物与多环芳烃母体化合物的相对比值较低,且从上游到下游有增大的趋势,海河、南北排污河、南运河沉积物中该比值相对较高,且从城区河段到下游有降低的趋势;不同河流沉积物中四环芳烃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四环以上芳烃化合物变化比较明显,其中海河、南北排污河及南运河沉积物中四环以上芳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低,津北地区北运河、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的相对含量较高.由此推测,城区及津南地区的南北排污河、南运河多环芳烃中石油烃贡献相对较大,津北地区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蓟运河和永定新河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源贡献相对较小,大气沉降物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火灾中球罐应力场分布情况,找到球罐失效破裂条件,以液化石油气为研究对象,基于球罐稳态热响应,通过ANSYS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充装率85%的液化石油气球罐最高温度部位出现在气相区,约619.66 ℃;最大应力值出现在气液交界处,约615.18 MPa;得到球罐破裂失效时温度值和应力值,并设置2次预警值。研究结果可为液化石油气储罐失效预警提供参考和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以南京仙林新市区典型湿地为例,综合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及其集水区内土地利用情况,根据湿地受城市化影响程度,将10个典型城市湿地分为农村型、城郊型和城市型三大类,采用RDA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湿地氮、磷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型湿地水质最好,城郊型次之,而城市型湿地水质明显劣于农村型与城郊型.2各类型湿地TP、TN浓度均表现为湿季大于干季特征.其中,农村型与城郊型湿地TP浓度干湿季差异较城市型明显;而TN浓度干湿季节变化则呈现相反规律.3湿地水质受到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的综合影响.在土地利用方面,TP、TN浓度在干、湿季节均与不透水用地呈显著正相关,与草地、林地和湿地均表现为负相关,并且湿地与水质指标的负相关性较草地、林地显著.在土地利用格局方面,TP、TN浓度在干、湿季均与平均斑块形状呈负相关,与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为正相关;在景观相邻性影响方面,土地利用格局与TN浓度关系密切,湿季呈负相关,干季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
气体喷射火灾下热辐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少火灾的热辐射伤害和制定合理的作战、疏散方案,借鉴国内外泄漏模型和热辐射模型,考虑到火灾中火焰高度因素,建立压力泄漏-火焰高度-热辐射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对点源辐射模型进行改进,增加火焰宽度的影响,改善了单点源模型的精度,且试验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改进的多点源模型比单点源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火灾热辐射情况,误差在5%左右。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气体喷射火灾热辐射分布的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35.
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案例,根据2011年4~5月对海滨湿地土壤采样分析结果,结合2011年ETM+遥感影像,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线性回归模拟和地统计学方法,探索自然条件下盐城海滨湿地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水分平均值在36.820%~46.333%之间;土壤盐度平均值在0.347%~1.328%之间,具体表现为米草滩>光滩>碱蓬滩>芦苇滩.②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空间变异具有一致性,东西海陆方向上的变异大于南北海岸延伸方向上的变异.土壤水分和盐度最高值出现在西南部米草滩;最低值出现在芦苇滩内.将土壤水分和盐度从低到高分成Ⅰ到Ⅴ级,其中Ⅳ级比重最高,分别占36.156%和28.531%.③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组合呈现高盐度高水分到低盐度低水分的"双高到双低"组合特征.具体表现为:芦苇滩土壤水分<40.116%,盐度<0.676%;碱蓬滩土壤水分为38.162%~46.403%,盐度为0.471%~1.295%;米草滩土壤水分>43.214%,盐度>1.090%;光滩的土壤水分>43.214%,盐度>0.677%.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辽东湾双台河口湿地变化原因,对该地区全极化SAR影像进行湿地分类.引入Freeman分解建模全极化SAR影像,得到二面角散射、体散射、表面散射的散射功率,利用SVM分类法对散射机制假彩色影像进行分类,进而确定该地区的湿地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2007年与2016年的湿地分布情况,同时考虑区域特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盘锦市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径流量、海平面高度、城市建成面积、原油年产量、水产品年产量和逐年GDP等8个驱动因子,研究双台河口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全极化SAR影像分类结果总精度达到80.25%,较光学影像的分类精度提升7.43%,并且可将芦苇湿地进一步细分为芦苇池塘和芦苇草甸;②2016年双台河口各湿地面积占比依次为草本沼泽(28.54%)>浅海水域(22.44%)>灌丛沼泽(16.88%)>水产养殖厂(9.54%)>河流(8.91%)>稻田(7.58%)>淤泥质沙滩(6.11%);③不同湿地的变化原因有所差异,驱动因子也不尽相同,如水产品年产量增加是水产养殖厂转化为淤泥质沙滩的直接驱动因子,而气温上升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等社会因素是草本沼泽退化和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显示,全极化SAR影像较光学影像更适合湿地分类,而双台河口湿地自然湿地减少和人工湿地增加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为更好了解贵阳市饮用水源地阿哈水库的水质动态变化规律,对近10年来(2009~2018)库区及主要支流的水质、水文气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水文气象及藻类生长的周期性影响,阿哈水库库区及支流水体的营养盐、透明度(SD)、叶绿素a (Chl.a)均呈季节性变化。阿哈水库水质以III类为主,库中水质(超标率为19.82%)优于库东(超标率为45.0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分析表明,阿哈水库水体处于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状态,近年来水质有所改善。入库支流水质优劣顺序为:游鱼河>白岩河>蔡冲河>金钟河,主要表现为总磷(TP)和氨氮(NH3-N)超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区Chl.a和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呈显著正相关,和SD、水位、气压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藻类生长主要受控于水文气象因子。当前,加大金钟河等入库支流外源污染整治力度,是提升库区水质的关键。未来应加强水文、气象因子作用于藻类水华的过程机制研究,提升藻华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8.
依据国家标准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评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不确定度.认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保存条件、培养条件、人员操作和判定计数等.通过对地表水和海水样品粪大肠菌群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分量计算,建立一种简单的水中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本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研究了2017年4个季节大亚湾大鹏澳水体浮游植物以及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紫贻贝( Mytilus edulis)和珍珠贝(Pteria margaritifera)3种双壳贝类中脂溶性毒素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水体浮游植物中存在具尾鳍藻...  相似文献   
40.
以南京市仙林新市区为例,运用土地转移矩阵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类评价,对其结果进行空间化表达,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仙林新市区耕地和水体面积大量减少,而建设用地、密集型草地和裸地面积大量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体现在耕地、水体向建设用地、密集型草地和裸地的转移。(2)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整体降低,但生态服务功能改变程度具有空间异质性,西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程度高,而东南部小部分区域降低程度低。(3)耕地、有林地和水体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造成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作用程度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