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韦啸  张永杰  王沛涛  洪燕  夏瑞  高伟 《环境科学》2022,43(4):1788-1798
建立一套适用于工业园区VOCs无组织排放的监管溯源系统,该系统通过多通道分布式质谱在企业内部和厂界进行多个在线监测点位连续监测,实现对VOCs的无组织排放污染源的初步识别.监测数据结合正交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二元条件概率函数(CBPF)方法精准识别园区内不同范围尺度的污染源.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台州市化工园区内某医...  相似文献   
122.
火灾荷载是研究火灾全面发展阶段性状的基本要素,是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础数据.为了获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火灾荷载数据,利用实地调研与文献查阅方法获取了合肥和天津地区宾馆类与高校宿舍类建筑的火灾荷载数据,利用概率统计Lilliefors正态性检验的方法及正态Q-Q概率方法对火灾荷载分布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宾馆类建筑和学生宿舍类建筑的火灾荷载分别具有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通过试验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火灾荷载数据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3.
通过现场实验,考查污泥干化床和污泥干化芦苇床稳定污泥过程中的腐殖质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污泥腐殖化率和污泥腐殖化指数的变化情况。系统运行了3年,包括前2年的污泥负荷期和第3年的自然稳定期,检测分析在第3年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污泥腐殖质含量历月变化不大,基本在1.1%~2.1%范围;总体上污泥的腐殖化率具有上升趋势,同一时间样品芦苇床中污泥的腐殖化率略高于干化床;污泥腐殖化指数呈上升趋势,但芦苇床略低于传统于化床;4-11月,干化床中的污泥腐殖化指数从0.079升高到0.742,芦苇床从0.042升高到0.715。经过3Y的稳定化处理,污泥的腐殖化程度和腐熟度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4.
针对企业事故灾害预防控制的保险应急手段不健全现状,阐述了安全经济管理、风险管理、保险三者的区别与关系以及保险对企业事故灾害预防的作用。根据企业事故灾害预防控制、风险控制和发展与保险防灾的相关性、企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的社会保险补偿及其损失的商业保险补偿等问题,对与企业事故灾害预防控制相关的保险问题进行研究,以在企业事故灾害预防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能高度认识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吴东少  高伟  陈岩  张远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2):376-383
污染源精准解析是河流水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技术 .针对基于流量-浓度关系的 LAM 模型(负荷分摊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性高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流量-通量关系的新型 LAM 源解析模型,并以广东省北江为案例,解析了 2018 年北江 CODMn的污染来源特征 . 结果表明:(1)改进模型与原始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改进模型的解析结果显示 2018 年北江 CODMn主要来源于非点源,其负荷占比高达95.1%,点源仅占 4.9%,而原始模型的结果为非点源占比 100%;(2)改进后的 LAM 模型可实现拟合优度的提升,相对于原始模型,判定系数由0.89提升到 0.92,主要参数的标准误差显著下降;(3)原始模型无法识别负荷占比较小的污染源,改进后的模型识别能力显著提升,结论与研究区实际污染源结构更相符 .研究提出的改进模型与应用可为多源河流污染源精准解析提供方法和案例借鉴 .  相似文献   
126.
除藻剂应急治理玄武湖蓝藻水华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湖泊富营养化是中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2005年9月在南京玄武湖开展了化学除藻剂治理蓝藻水华的实验研究,除藻剂平均用量为26.87 g/m2,治理后实验区藻类总量下降了82.8%;水体各项理化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但停止洒药后部分指标回升;浮游动物未出现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除藻剂可能在短时间内除抑蓝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7.
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是当前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现有水环境承载力预警大多停留在评价层面,预警技术方法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以水环境承载状态指数为预警指标,以经济社会发展、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等14个指标作为调控指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水环境承载力预警调控模型,并以非点源为主要污染源的承德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现状趋势发展,承德市未来水环境承载状态指数将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并于2023年开始超载.3种调控方案的结果显示,污染治理调控方案不能满足水环境系统支持承载力的要求,推荐经济社会发展调控与污染治理调控双约束方案,该方案下,2035年水环境承载状态指数为0.65,可承载的GDP为3866亿元,人口数量为368万人,需通过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再生水回用率、污水处理率、以及调整种植结构和畜禽养殖规模等实现.本文为以非点源污染为特征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预警与调控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并为承德市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定量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8.
设置省煤器烟气旁路系统是提高燃煤机组脱硝系统入口烟气温度、实现全工况脱硝的有效途径。为分析燃煤机组频繁变负荷过程的脱硝经济性,本研究建立了某660 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动态模型及SCR脱硝系统动态模型,研究了燃煤机组在50%~100%THA升负荷过程的尿素成本、NOx排放环境成本和燃煤成本。结果表明:在变负荷过程中开启省煤器烟气旁路挡板时,燃煤成本的变化最大,总成本有一定的增加;在50%~75%THA升负荷过程中,烟气旁路挡板开度分别为5%和10%时,燃煤成本分别增加了600元和1 200元,尿素成本分别减少了442.48元和554.89元,而NOx排放环境成本变化较小,仅为62.22元和63.19元;在75%~100%THA升负荷过程中,燃煤成本分别增加了1 800元和2 300元,而尿素成本和NOx排放环境成本的变化量较小,因此不建议开启烟气旁路挡板。  相似文献   
129.
滇池流域高分辨率氮、磷排放清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氮、磷富集是我国浅水湖泊水质恶化和水生态退化的关键原因之一,但以往流域尺度氮、磷排放清单不足以精确识别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和满足地表过程数值模拟的分辨率要求.为了提高控源减排措施的针对性,以滇池流域为例建立其高分辨率氮、磷排放清单.通过现场调查、采样观测与资料收集,确定各污染源的活动水平和修正排放因子,基于GIS平台核算企业源(工业、第三产业)、生活源(城镇、农村)、城市源(暴雨径流)、农业源(种植业)等7种点源和非点污染源在110个子流域的氮、磷排放量(平均分辨率约5 km×5 km).主要结论包括:①2008年滇池流域氮、磷排放总量分别为10736 t和542 t,且以城镇生活点源为主,占72.7%和42.8%;②氮、磷排放空间异质性十分明显,子流域氮、磷排放总量分别为(97.6±291.7)t(1个标准方差)和(4.93±11.8)t,其中全流域70%的氮、磷排放量仅集中在占流域面积16.2%的10个子流域和37.9%的21个子流域,而排放量最大的是盘龙江上游(氮、磷分别占21.9%和20.2%);③各污染源的排放格局异质性也大,对于氮而言,除了滇池北岸城区和沿流域边界的外围子流域以城镇生活和种植业为最大污染源,东、南、西岸湖盆区大部分则以其他污染源为主;相比而言,磷排放的各子流域最大污染源差异性更大;④通过与传统分辨率结果的比较,高分辨率排放清单能够更为准确甄别排放格局异质性、污染类型等信息,更加有利于明确控源减排的措施、布局和规模.  相似文献   
130.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中水回用水平较低,提高污水回用水平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常州市为例,全面分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不同中水回用情景,比较不同情景对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水环境状况和社会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维持现状中水回用规模不变,常州市未来将出现供水短缺,至2020年缺水量达到2.49亿m3,同时污水排放量达到14.97亿m3;如果中水回用率逐步提高到20%和40%,用水和排污总量将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会持续增长;如果202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60%,常州市的用水和排水规模将维持不变,实现供排水的总量平衡。三种提高回用率的控制方案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均低于0.1%,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常州市未来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