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长江经济带氮淋溶流失空间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淋溶流失是地表和地下水环境退化的重要驱动过程.由于氮素迁移转化过程复杂,量化氮淋溶流失及其水环境影响是区域营养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从天然和人为输入角度构建了陆域氮淋溶流失模型,核算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单元的氮淋溶流失量,并基于灰水足迹和水资源量评估了氮淋溶流失的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的氮年均输入强度为8465 kg·km~(-2),以人为输入源为主,占总氮输入的89.9%;②研究区总氮输入的19.4%被淋溶流失到水环境中,平均淋溶流失强度为1656 kg·km~(-2);非点源是长江经济带的最大来源,淋溶流失系数平均值为0.143;③基于实测氮通量的反演结果与氮淋溶流失核算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基于氮输入核算的氮流失量能够反映氮淋溶流失空间分布规律;④长江经济带的氮淋溶流失导致的灰水足迹已经超过地区水资源总量,地级市单元的氮污染指数最高达到29.2,氮的水环境超载问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42.
高伟 《安防科技》2005,(4):23-26
前言 当前,公司已全面实施"项目法施工",它标示着公司在生产与经营上与国际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接轨,也是公司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性标志.随着重组改制的不断推进和纵深发展,给公司可持续发展注人了生机和活力,"项目法施工"作为一种有效的、先进的施工组织管理形式已不再让人感到陌生.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安全管理难度增大.面临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公司安全管理模式与思路的创新和探索就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那么,各管理部门如何改进宏观控制?各施工现场如何规范微观管理?其结合点在哪里?关键又是什么?因此,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3.
为控制车间空气氨的含量不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需定期对车间空气进行监测.以往测定空气氨含量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1],但当空气中氨含量高时,用纳氏法会出现混浊或沉淀,需将样品稀释后再测定.本文介绍的酚-次氯酸盐比色法是在碱性介质中以酚、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与氨反应生成稳定的靛蓝色(靛酚蓝),据颜色的深浅比色测空气中氨的含量,方法简单、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4.
环境友好消毒剂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毒是一个非常重要水处理单元过程,但常规消毒剂氯气会产生具有"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二氧化氯(ClO2)灭活效率高,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小,是一种环境友好消毒剂.总结了ClO2对水中细菌、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原生动物、浮游动物、藻类等的灭活效果,分析了温度、pH、CT(ClO2浓度×灭活时间)等对ClO2灭活水中微生物效果的影响,探讨了ClO2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的性质,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展望了ClO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5.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H2S的释放动态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城市污泥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堆肥原料配比对H2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尽管从释放H2S浓度的动态变化来看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是:降温期〉高温期〉升温期.采用堆肥物料上、下分层的处理,堆肥所需时问较短,堆体腐熟时H2S的总释放量也最少;同时,采用大功率风机进行鼓风,堆体释放H2S浓度的最大值降低.因此,在城市污泥的堆肥中,采用堆肥物料上下分层与大功率风机相结合的措施,既可以减少H2S的释放量,又可以缩短堆肥时间,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堆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6.
安全管理预警及辅助决策技术在高危场合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网络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需要依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可靠、高效、便捷的系统化方法。本文对目前应用在高危场合的基于GIS的辅助决策技术和基于网络技术的安全管理预警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高风险管理、灾害预警和应急决策指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7.
水生态承载力是指维系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的人类活动阈值,揭示的是某一区域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规律,可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糊方法进行求解,并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方法对方案进行优选.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污染物环境容量利用率作为情景方案设定的依据,分别设定了双指标(CODCr、NH3-N)、三指标(CODCr、NH3-N、TN)、四指标(CODCr、NH3-N、TN、TP)3种控制方案. 结果表明,3种控制方案的优化结果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推荐四指标控制方案为优选方案. 四指标控制方案优化结果表明:2020年状态指标水环境容量利用率、生态用水比例分别为99.3%、59.1%;调控指标GDP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城镇化率分别控制在7.4%、0.5%、70.3%以下,污水治理资金占GDP的比例为0.9%,第三产业比例为52.1%,化肥施用强度为251.0 kg/hm2;在此基础上,湖州市2020年可承载目标人口总量为350.0×104人,GDP为2 965.4×108元.   相似文献   
148.
基于PEST的HSPF水文模型多目标自动校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数校准是流域水文模型构建的关键步骤之一。针对HSPF水文模型,系统梳理并形成PEST-HSPF多目标自动校准的输入、输出、交互、迭代和终止等流程,以滇池流域中和子流域为研究对象(数据为1999—2010 年日流量),与人工校准(HSPEXP)和单目标校准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提出的以日流量、月流量和流量频率的偏差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各目标初始偏差的倒数为权重的校准思路,可实现相对人工、单目标更好的模拟精度、变化趋势和一致性;②人工校准擅长于把握径流总量和年际变化趋势,但对于日径流过程(精度和变异性)改进效果有限;③多目标自动校准不仅平衡了3 类目标函数的偏差贡献,还能一定程度上继承各目标函数的优势,在捕捉日月总径流量、整体变化趋势、局部变异性、不同保证率特征值上表现出可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9.
珠三角区域PM2.5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三角区域PM2.5污染严重,以 2012年9月─2013年8月62个大气监测站的PM2.5联网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该区域ρ(PM2.5)的时空变异特征. 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基底效应在0.12~0.30之间,相应ρ(PM2.5)变异属于以结构性变异为主的Ⅰ、Ⅱ类,对应的空间自相关程度为强、较强,说明珠三角区域的ρ(PM2.5)分布差异主要由区域结构所致. 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空间自相关距离受气象因素影响,随方向和时间在51~85 km之间变化,东西方向的影响距离(75~85 km)最大. ②ρ(PM2.5)在南北方向的变异幅度指数(0.34~0.70)和变异速度指数〔0.14~0.38 μg/(m3·km)〕在各方向中均为最大;而东北─西南方向的2个指标则均为最小,其中变异幅度指数为0.25~0.42,变异速度指数在0.13~0.34 μg/(m3·km)之间,即南北方向的ρ(PM2.5)变化大于其他方向.③综合异质指数介于0.14~0.54之间,说明ρ(PM2.5)总体保持在中等异质水平. 鉴于珠三角区域ρ(PM2.5)的空间变异特征,在进行监测站布设时,矩形网格相较于方形网格更适合于对该区域地理空间进行划分,其中网格的长为东西方向平均空间自相关距离(78 km)的2倍,宽为南北方向平均空间自相关距离(56 km)的2倍.   相似文献   
150.
以渤西油田海上平台中质原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岸滩模拟溢油生物降解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生物降解条件下双环倍半萜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并对该化合物诊断比值的变化规律以及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1 d的生物降解,加入生物降解菌剂和营养盐的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化合物的分布变化不大,加入生物降解菌剂和缓释肥的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化合物降解比较大.经过t检验分析,经过21 d短期生物降解,双环倍半萜化合物诊断比值DR3、DR6、DR9以及DR10,可以用于判别生物降解前21 d内油样是否来自同一油源.双环倍半萜化合物诊断比值对于溢油来源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