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与长江1954 年洪灾相比较,1998 年洪灾具有“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的特征。流域内原始森林的过量采伐、大量湖泊的消亡、河道的普遍淤塞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了长江产流、汇流、洪水调蓄、行洪等水文条件的严重恶化。这是长江流域洪灾频繁,灾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以流域尺度为研究单元,流量、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了雨强对太湖缓坡丘陵地区农田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10场降雨试验结果显示,雨强对农田氮、磷径流迁移有巨大影响.总磷、磷酸盐及氨氮EMC值随雨强的增强而增大;小降雨强度条件下,总氮、硝氮EMC值随雨强的增强而增大,强降雨条件下,其EMC值与雨强呈负相关.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条件下,总氮及总磷的SMA值依次为1.91、311.83、127.65、731.69g/hm2及0.04、7.77、2.99、32.02g/hm2,与雨强表现出正相关.硝氮及氨氮是氮素迁移的主要类型,且主要是溶解态迁移.磷酸盐是磷迁移的主要形态.小降雨强度下,磷以溶解态迁移为主,随着雨强的增强,颗粒态磷迁移量逐渐增加,当雨强达到暴雨时,磷主要是颗粒态迁移.次降雨量、小时最大雨强、平均雨强及降雨历时影响因素中,氮、磷迁移量与小时最大雨强及次降雨量显著相关(p0.01),均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水流流向不定、上下游关系不明确的特点,以太湖流域为例,根据“十二五”期间流域内各区域COD和NH3-N两种污染物的削减量和削减成本,运用非线性回归获得各区域的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根据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以流域污染物削减总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以区域间污染物转移量不超过30%为约束条件,构建基于单目标非线性规划方程组的流域污染物削减总成本最小化模型,求解模型获得太湖流域各区域间的污染物削减成本优化配额方案,计算行政指令配额方案与成本优化配额方案下各区域污染物削减成本的差额,以此为依据,核算生态补偿金额并确定生态补偿方向.核算结果表明,相比行政指令配额方案,太湖流域的成本优化配额方案能够节省9 897.03×104元的污染物削减总成本,根据成本优化配额方案,江苏省需要向浙江省和上海市提供10 577.86×104元的生态补偿费用,浙江省和上海市可分别获得8 909.12×104和1 668.74×104元的生态补偿费用.这种基于流域污染物削减成本最小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核算生态补偿金额并确定补偿方向,由于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有一定的变动性,因此,允许两个区域间根据成本变动情况改变补偿方向,是一种双向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4.
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目标,亟待实施长江经济带水质目标管理.按照“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理念,在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构建长江经济带下游典型区域一、二维联解的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以长江岸线长度的10%作为最大排污混合带,且在断面水质达标的基础上根据概化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计算结果,对研究区域长江干流90个水环境功能区进行容量总量计算.结果表明:沿江8市中南京市COD、氨氮、TP的区域总量控制值分别为59 537、8 099、1 008 t/a,扬州市分别为26 830、2 668、356 t/a,镇江市分别为44 683、3 344、480 t/a,泰州市分别为36 919、2 598、388 t/a,常州市分别为6 689、538、76 t/a,无锡市分别为831、121、15 t/a,苏州市分别为42 384、4 365、546 t/a,南通市分别为32 893、2 986、382 t/a,其中南京市COD、氨氮和TP的容量总量最大,无锡市COD、氨氮和TP的容量总量最小.该结果可为沿江城市污染负荷削减、污染物入江量管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5.
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流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出发,调查分析太湖流域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结构设计,构建了包括预警方案订制、风险预警模型库和预测结果三维展示3个子系统为一体的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为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下游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下游主要水源地特点及水污染事故特征,以长江江苏段为例,建立整体一维、分段二维的水量水质预测模型,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于固定源、移动源等水污染事故风险过程的动态模拟及风险预警;将水质预测模型、风险预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远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技术有机耦合,研发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可准确直观地表现水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为水源地水污染事故风险预警应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针对平原河网水动力状况的特点,利用MIKE11软件包建立了常州市河网水动力模型,并利用常州市13个水文站点1997、1999和2009年实测水位和流量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河道糙率值在0.020~0.035之间,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能够反映河道的主要水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28.
红色粘土对模拟及畜禽养殖废水中磷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污染控制及提高红色粘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了3种红色粘土对模拟废水及畜禽养殖废水中磷的净化性能,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继而分析了红色粘土在处理实际畜禽养殖废水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3种红色粘土对35mg.L-1模拟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率皆达到90%,对50mg.L-1模拟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率皆达到85%,均显著优于活性炭,其中R-3处理效果最佳.红色粘土中的氧化铁铝易与磷结合成铁磷、铝磷,且颗粒组成越小越有利于其对磷的吸附净化.经R-3和R-2处理含磷浓度为29.3mg.L-1的畜禽养殖废水,总磷浓度达到我国相应排放标准,而处理含磷浓度为93.7mg.L-1的畜禽养殖废水时,经R-2和R-3二次处理后可达到排放标准.综合分析表明,红色粘土可作为废水中磷的净化材料,尤其在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磷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以跨界融合子基因工程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处理系统投资最小化数学模型及相应的约束方程,探讨该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研究中以进水BOD浓度S0、微生物浓度X和回流比R为初始控制变量,通过对跨界融合子降解豆制品废水实例验证,表明在给定的初始变量范围内有惟一的最优解,为处理工艺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遗传工程菌Fhhh降解精对苯二甲酸与mnp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界融合构建的遗传工程菌Fhhh及其亲株黄孢显毛平革菌 (PC) ,降解精对苯二甲酸的比降解率受到Mn2 + 、酒石酸铵、H2 O2 、pH共 4因素的影响 .除pH值外 ,其余 3个因素影响 2菌株比降解率大小的排序完全一致 .pH值对PC菌的影响排序处于第 3位 ,对Fhhh则处于第 1位 .Fhhh比降解率比PC高出 11 11% ;mnp基因表达的锰过氧化物酶 (MnP)比活力水平比PC高出 15 2 2 % .降解精对苯二甲酸 4因素优化水平 ,也是mnp基因表达的优化条件 .比降解率与MnP的比活力水平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 (r>r0 .0 5( 4) ,r >r0 .0 1( 4) ) .研究结果为高效处理精对苯二甲酸废水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