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官厅水库库滨带非点源污染控制效应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官厅水库库滨带为研究区域,应用SPOT5遥感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建立了高分辨率的Quick Bird遥感数据与SPOT数据的尺度转化关系,对SPOT信息提取结果进行了校核,以提高SPOT卫星对库滨带结构的解译精度;最后结合点上的实验结果对流域尺度上的库滨带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厅水库陆相库滨带的结构不利于非点源污染的防治,应该适当增加林地的比例,同时提高林地、草地的植被覆盖度;(2)按照官厅水库流域非点源区年均TN量为188.1×104 t、TP量为101.2×104 t计算,库岸库滨带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1.6%和0.4%;(3)为了有效地防止官厅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必须加强水库流域的农业管理和库岸库滨带的科学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42.
流域污染分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地表水十大流域水质差异较大,以2013年国家监测网监测数据为例,重度污染水质断面多分布于海河、淮河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究其原因,黄河、海河、淮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率较高、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长年居高不下的污染物排放累积效应严重影响水质改善;重污染行业集聚、排放强度大、城市化进程较快、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等因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最终影响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江西省2012—2014年监测的4 781个具有代表性的通信基站电磁环境数据统计,从行政区域、城乡环境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江西省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质量与管理现状。结果表明,江西省通信基站电磁环境影响整体控制在较低水平,98.7%的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功率密度4.0×10-2W/m2,可同时也面临部分通信基站周边公众活动区域电磁环境强度较高、电磁环境整体水平快速增强、中心城区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管理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4.
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优化调整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简要回顾了中国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及优化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区域地表水点位优化的目的和原则,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的对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进行调整的步骤和方法,并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监测断面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李茹  李青  梁煜  李茜  张宇  牛惠翔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7):1752-1761
采用远程氨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通过水接触角表征了改性前后PVDF超滤膜表面的亲水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改性前后PVDF超滤膜表面的形貌、化学成分变化,通过牛血清白蛋白(BSA)过滤实验评价了改性前后PVDF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远程氨等离子体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射频功率为40 W,处理时间为45 s,气体流量为20 cm~3·min~(-1);远程氨等离子体通过将含氧、含氮官能团引入PVDF超滤膜表面,使其表面亲水性官能团增多,表面的亲水性能得到提高,水接触角从95.63°降至52.79°,同时降低了对材料表面的刻蚀作用;通过BSA溶液过滤实验,改性后PVDF超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其水通量、 BSA通量分别从87.42、48.00 L·(m~2·h)~(-1)增至129.36、79.98 L·(m~2·h)~(-1),截留率从81.43%增至87.70%,总污染率从70.25%降至45.96%。综合上述结果,经过远程氨等离子体改性后,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能、过滤性能及抗污染性能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6.
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2001-2010年2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共计2353个样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演化规律.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综合污染指数4个空气质量指标与人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4个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和演化规律,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倒U型曲线,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10年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SO2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到达拐点,符合倒U型曲线;而对于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10年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建成区面积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7.
针对目前简易垃圾场环境安全性评价中,风险因素具有复杂性、灰色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基于德尔菲(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法)和熵权法,建立了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综合赋权方法,既考虑了专家群体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主观评分对系统的客观影响程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环境安全性灰色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8.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监测数据说明评价体系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NO2和PM10的年平均二级浓度限值收严,用新标准评价全国325个地级以上城市2012年的达标情况,将有164个城市由达标变为不达标;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评价2012年度地级以上城市的达标情况,达标率由91.4%降为41.8%;不同时段O3的1 h平均浓度值对计算其8 h滑动平均浓度值的贡献不同,可能引起8 h滑动平均浓度值计算结果的差异;由于在计算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时PM10和PM2.5使用24 h滑动平均浓度值,当空气质量突变时会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不符的情况。  相似文献   
49.
山东省环境监测转型发展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环境监测工作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目前正处于继往开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工作重心转到环境监测业务和技术上来,实现各级监测站的成功转型,是环境监测系统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转型中成长,在转型中发展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点。文章从山东省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回顾和评价出发,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定位、制度、技术体系、重点领域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信息化现状和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提出了基于建设项目管理的资源目录体系、决策支持体系、全过程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并提出了组织实施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