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硅对锰胁迫下水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Mn胁迫下硅对水稻中营养元素的影响特点,可为减轻水稻锰毒害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通过水培试验,利用两个对Mn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研究施Si(1.5 mmol·L-1)对Mn(2 mmol·L-1)胁迫下水稻营养元素的影响.同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分析了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以及各元素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高锰胁迫下,耐性品种叶片和根系的Mn含量都显著高于敏感品种.高锰胁迫抑制了敏感品种K元素从根部向叶片的转移,而降低了耐性品种的根部吸收K元素的能力.高锰胁迫下,施硅处理增加了敏感品种叶片中K、Fe和Zn的相对含量;可显著增加耐性品种叶片中K和Zn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其Ca和Fe的相对含量.高锰胁迫下施硅可以促进敏感品种K元素的转运,促进耐性品种Zn元素转运.Si对耐性品种各元素含量保持相对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水稻体内的锰大部分是硫酸锰,高锰胁迫下施硅不改变水稻植株体内的锰形态.  相似文献   
92.
以浙江某制革、纺织印染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和污泥中Cr、Zn、Cu、Ni、Pb、Cd、Fe、Mn等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污染分布特性,探讨了重金属对该污水处理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中Cr和Fe的含量最高,分别达16.40和15.80mg/L;重金属在污泥中发生富集,其中Cr和Fe的浓度高达12550和13671mg/kg。重金属在污泥中富集,不仅制约了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而且影响了污泥的固液分离性能和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3.
水生态治理过程中水生态系统生物要素,特别是水生植物的恢复设计是发挥其水质改善净化功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归纳总结,简述了水生态治理中常用水生植物的分类及作用;从应用及设计角度出发,总结了水生植物适用的光照强度、透明度、水深、水温、水质、水体流速、底质及水生动物等生境条件;综述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治理中的设计重点,包括品种选择、空间布局、种植密度、种植季节、辅助技术及环境效益等,以期为水生态治理工程中水生植物的应用与设计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
选取2011—2020年洱海11个测点水质指标的年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借助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对洱海水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影响洱海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析洱海水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按照主成分分析,洱海水质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和有机物;洱海中部水质最好,南部次之,北部最差;2011—2014年洱海水质污染变轻,2015—2018年水质污染有加重趋势,2019年、2020年水质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5.
刘琨  李萍  林海 《环境工程》2007,25(5):25-27
将微电解和生物流化床工艺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工艺——微电解生物流化床,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水力停留时间为2h,曝气量0.024m3/h,进水pH6.5,载体浓度3%,铸铁屑颗粒粒径0.074~0.154mm,活性炭颗粒粒径0.154~0.28mm。针对CODCr为400mg/L时的实际生活污水,其CODCr去除率为96.1%,比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高4.3%,水力停留时间缩短3h。当进水CODCr在400~700mg/L变化时,微电解生物流化床CODCr去除率变化幅度为11.0%,其抗冲击负荷能力是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的3.35倍。  相似文献   
96.
碱熔-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土壤氟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熔法处理3个土壤样品,采取不同澄清时间的上清液及过滤后的沉淀物分析土壤氟含量。结果表明,上清液中氟含量测值随着澄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 h内增加迅速,而后增速趋缓,58 h后基本达到平衡。3个样品澄清平衡后的测值比澄清10 h的测值分别增加了39.4%、21.8%和27.8%。综合澄清平衡后的上清液及沉淀物得到的土壤氟含量测值比高温热水解法的测值仍然分别偏低0.48%、6.17%和11.88%,这是由于溶液中阳离子的存在使氟离子活度降低造成的。采用传统的碱熔法和高温热水解法分别研究了27个土壤样品的氟含量,碱熔法测值与高温热水解法测值相比普遍偏低,相对偏低在4.23%~34.82%之间,平均相对偏低19.12%。  相似文献   
97.
粉煤灰及沸石对污泥回流液中磷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粉煤灰和沸石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两者在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及流化吸附3种运行状态下,对模拟污泥回流液中磷的吸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及沸石在3种吸附状态下,达到吸附平衡时TP去除率大小为静态吸附>流化吸附>动态吸附.静态吸附效果最好,但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最长,相对效率较低;动态吸附吸附平衡时间短,但TP去除率较低.通过对比粉煤灰及沸石在3种不同吸附状态下的吸附特点及效果,得出宜采用中等粒级的沸石颗粒流化吸附处理污泥回流液.  相似文献   
98.
低碳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高校是我国低碳建设的重要领域,蕴藏着的巨大的节能潜力,通过对"低碳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现状的分析,认为积极推进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是构建低碳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从成立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好宏观和微观的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广绿色科技设备和设施的利用、营造校园绿色文化、树立节约意识,践行低碳生活等方面对低碳校园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不同地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进行碳酸化处理,采用XRF,SEM以及XRD分析飞灰理化特性,通过pH值测定、重金属浸出实验以及重金属形态分析探究CO2对不同焚烧飞灰中超标重金属Zn、Pb、Cd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焚烧过程中烟气排放限值降低需喷入大量氢氧化钙等脱酸剂,导致焚烧飞灰呈现不同碱度特性.根据醋酸缓冲溶液法浸出实验后的飞灰浸出液pH值,将飞灰分为“酸灰”与“碱灰”,并对两类飞灰进行长期碳酸化实验.对比碳酸化前后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酸灰”中重金属浸出毒性远大于“碱灰”,但是碳酸化处置后“酸灰”中重金属Zn、Cd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10%~18%和9%~30%;“碱灰”中重金属Zn和Cd的浸出浓度显著增大,且浸出浓度最大超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1.46与63.2倍;碳酸化对“酸灰”与“碱灰”中的两性重金属Pb的浸出不具有规律性,但总体而言,碳酸化对“碱灰”中重金属Pb的影响更大.最后通过BCR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碳酸化前后飞灰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规律,碳酸化后,“酸灰”中重金属Zn、Cd的浸出浓度受到T4赋存占比增加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但部分样品中T1赋存占比有增加现象,说明此类重金属仍存在浸出风险,而“碱灰”碳酸化后重金属Zn、Cd的浸出浓度受到T1赋存占比增加的影响呈增加趋势.因此在填埋处置前应重点关注不同碱度飞灰中的重金属浸出特性,为飞灰长期稳定填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0.
未来升温1.5℃与2.0℃背景下中国水稻产量可能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ISI-MIP的5个气候模式在4种RCP情景下模拟输出未来气候数据,筛选未来升温1.5℃和2.0℃的情景数据,依托CERES-Rice水稻模型,模拟升温1.5℃和2.0℃的背景下中国各区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特征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和2.0℃升温背景下,中国平均温度相对于基准时段分别升高1.19℃和1.87℃,平均降水量相对于基准时段分别增加3.07%和6.17%。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水稻单产平均减幅7.49%,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8.6%,严重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0.3%,其中华南双季稻区单产减幅最大,而东北单季稻区单产增幅最大;2.0℃升温背景下中国水稻单产平均减幅12.02%,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6%,严重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8.7%,其中华南双季稻区单产减幅仍然最大,而西北单季稻区单产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