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河口是大气中CH4和N2O的重要源。于2019年春季、2020年秋季台风前后沿三亚河从下游到上游采集了11个站位的样品,测定三亚河水体中CH4、N2O浓度及相关参数,并估算了水-气界面释放通量。结果表明:春季、秋季以及台风后CH4平均浓度分别为(15.92±23.04)、(364.43±265.41)、(666.02±502.60) nmol/L,N2O平均浓度分别为(24.37±19.88)、(8.47±5.19)、(47.48±33.47) nmol/L,台风后大于台风前。水体中CH4、N2O主要受溶解氧(DO)和降雨影响,下游河段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现场产生和沉积物释放是水体中CH4的主要源,硝化作用是水体中N2  相似文献   
122.
以泥鳅鳍二倍体(DIMF)和三倍体(TRMF)细胞系为受试细胞,研究杀虫单对2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得DIMF与TRMF 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73 mg·L-1、146.26 mg·L~(-1)。DIMF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RMF。经杀虫单处理的活体细胞表现为细胞伸长,空泡化和脱落并游离于培养基表面的现象。2种细胞系酶活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杀虫单浓度为0~100 mg·L~(-1)时,SOD和GST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200 mg·L~(-1)浓度组酶活力逐渐降低;0~200 mg·L~(-1)时,ACh E活力与杀虫单浓度呈负相关,并且三倍体3种酶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50 mg·L~(-1)杀虫单就能对细胞核造成损伤并形成微核,微核率随杀虫单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杀虫单浓度达到200 mg·L-1时,微核率出现最大值,DIMF和TRMF分别为3.3‰和3.7‰,2种细胞的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DIMF和TRMF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DIMF和TRMF病理变化情况相似:染色质凝集趋边,细胞核分解成多个,细胞内出现空泡和凋亡小体,表现出凋亡的特征。研究表明杀虫单的细胞毒性机制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酶活性从而诱导凋亡,不同倍性细胞系之间的差异主要与多倍体细胞体积大,胞内物质多,分裂快,生长旺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3.
微波和催化剂联合作用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微波频率2 450 MHz、额定微波输出功率400 W、压力0.2 MPa条件下,分别添加催化剂活性炭C、Fe3O4和TiO2,去除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结果表明,添加3种催化剂后,微波作用下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Fe3O4和C加入量为0.2%时,石油烃去除效果最好;TiO2加入量为0.5%时,石油烃具有最佳去除效果.TiO2作催化剂时的最佳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C和Fe3O4为7 min.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石油烃去除的重要因子,土壤含水量为16%~20%时,石油烃去除效果最好.TiO2作催化剂、微波辐射7 min、土壤含水量16%时,石油烃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4.5%.微波加热和催化剂联合作用可增强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对石油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作用,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组合生化一催化氧化工艺在橡胶促进剂废水处理中的运行和调试情况。应用生亿处理和催化氧化相结合的工艺,治理橡胶促进剂废水,处理效果好,对COD、NH3-N的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5.
聚环氧琥珀酸合成及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环氧琥珀酸(PESA)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绿色阻垢剂。实验分析PESA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如,反应体系pH、温度和时间,对产品阻垢性能的影响,借助中试实验平台,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环氧化过程pH对中间体ESA产率影响显著;聚合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存在关联性。根据自主开发的双反应釜及其反应控制技术,实现了中试规模的PESA化学合成过程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精确控制,反应副产物减少,中间体ESA纯度高,可达90%以上,系统合成的最终产物PESA 20 mg/L时阻垢性能可达到90%以上,产品具备了较高的阻垢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解三亚河营养盐污染状况,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三亚河流域进行逐季调查,分析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河流富营养化状况,并进一步估算三亚河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三亚河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显著,三亚河水体中DIN的浓度范围为0.028—2.096 mg·L-1,平均浓度为(0.700±0.279)mg·L-1,冬季>秋季>夏季>春季,NO3--N和NH4+-N是水体中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P浓度范围为0.007—0.442 mg·L-1,平均浓度为(0.140±0.066) mg·L-1,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上,N、P营养盐均呈现出上游及入海口河段浓度低,中下游河段浓度高的特点.河段环境特征、人为活动、降雨、潮汐作用是影响三亚河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综合富营养盐指数(EI)结果显示,各季节三亚河上游及入海口河段均处于中富营...  相似文献   
127.
研究植被变化对区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沿海地区为例,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降水、夜间灯光等自然和人为因子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相关分析和Hurst指数,多时空尺度探讨了中国沿海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研究区植被状况较好,NDVI多年均值为0.762,具体到各分区,东北沿海的NDVI均值最高,其次是华南沿海,华东沿海和华北沿海;全区NDVI逐年变化率为0.019/10 a(P<0.01),不同分区的上升趋势从大到小为华南沿海、东北沿海、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区域内植被状况不断改善,退耕还林还草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效益不断显现;2)夜间灯光指数在全区各个因子中的解释力最大(q值为0.354),人为因素对NDVI的解释力明显大于自然因素,其对植被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3)两因子结合后的解释力大于单因子,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在全区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对交互作用为土壤类型∩夜间灯光,其他分区则为日照时...  相似文献   
128.
基于ABAQUS的呼吸防护面具卡扣装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呼吸防护面具结构和装配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卡扣装配尺寸、受力、变形的关系表达式。在表达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型卡扣装配分析模型,并用ABAQUS软件分析了卡扣不同过盈量和插入角对卡扣连接和装配力的影响,进而根据最大装配力、最大应变与许用应变的关系,得到了环型卡扣的最佳过盈量、最佳插入角,满足了装配可靠、连接紧凑和密封性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9.
支河  邱富容  李霞 《劳动保护》2011,(12):82-83
铀矿样品本身及其在分析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化学药品会通过挥发、理化反应、排放等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接触、吸入、误食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从人、机、环、管4要素(4M)分析常用铀含量分析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确保操作安全、加强药品管控、控制废物排放等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0.
李霞  张丹  沈飞  青会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3):1064-1069
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加工废弃物固定制成吸附小球,研究初始p H值、反应时间对Cu~(2+)吸附的影响及吸附特性,并应用到实际废水的处理中。结果表明:固定金针菇、毛木耳、杏鲍菇和平菇废弃物吸附小球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81.3%、60.8%、42.8%和50.0%;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比颗粒内扩散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固定食用菌加工废弃物吸附小球对Cu~(2+)的吸附过程;固定金针菇、毛木耳和平菇废弃物吸附小球的等温吸附过程与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度高,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层吸附,固定杏鲍菇废弃物小球的等温吸附过程则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小球吸附Cu~(2+)后,细胞壁增厚,细胞壁上形成了明显的Cu~(2+)无机沉淀或晶体,表现为物理性吸附。研究表明,固定金针菇废弃物吸附小球对自然废水中Cu~(2+)的去除率为73.11%,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