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空间重构不仅事关我国粮食安全,而且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从数量、生产潜力和空间格局三个维度出发,采用GAEZ模型、景观格局指数与重心迁移模型探讨了1980—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重构。研究表明:(1)就数量来看,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但其内部转换频繁。粮食生产空间转出面积约达6458万hm2,其中退耕还林还草与建设用地扩张占到90%左右;粮食生产空间转入面积为6680万hm2,毁林垦草占到75%。(2)从生产潜力上看,其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表现出由东向西降低的梯度差异。生产潜力总量减少主要是由退耕还林还草与城市扩张所导致,使得中低潜力、中潜力与中高潜力等级的粮食生产空间减少。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毁林垦草,使得中潜力与中高潜力等级的粮食生产空间大量增加。(3)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生产空间的规模逐渐变小,形状趋于复杂,相隔距离逐渐变远。同时,粮食生产空间的数量重心整体向南运动,但迁移距离不大。而生产潜力重心不断向东北移动,迁移幅度相对较大。研究结果丰富了土地系统研究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粮食生产空间的可持续集约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投加生物催化剂维生素B12(VB12)对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氟调聚醇(8:2FTOH)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VB12能够改变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的动力学特性并增加其最终去除率,但投加量存在上下限:当VB12投加量≤1mg/L时,8:2FTOH最终去除量无显著增加;当VB12投加量≥5mg/L时,8:2FTOH最终去除量也不再持续增加.投加所有剂量的VB12均可显著增加8:2FTOH的最终脱氟率.投加VB12对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去除率和脱氟率的影响并不一致.此外,投加较高浓度的VB12可以抑制厌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过程中多氟代化合物等中间降解产物的积累,提高全氟代化合物等终态降解产物的产率,同时有利于增加8:2FTOH的矿化脱氟率,但却导致了更低的总物质的量回收率.  相似文献   
73.
探究了剩余污泥(SS)、餐厨垃圾(FW)、玉米芯(CC)、甘蔗渣(BG)4种不同基质生物炭对厌氧生物处理餐厨垃圾效能的影响,对厌氧污泥的关键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分布以及代谢途径等微生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分别加入4种生物炭后,COD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9.49%、23.16%、29.42%、40.32%;傅里叶红外分析表明,投加SS生物炭组出水中羟基、酰胺基以及C-O-C伸缩振动峰减弱.4个厌氧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乙酸激酶活性分别为0.40,0.42,0.96,0.98 μmol/g,表明投加CC与BG生物炭促进了餐厨垃圾的厌氧水解酸化过程;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多糖之比分别为0.415、0.56、1.89、2.8,投加CC、BG生物炭提高了污泥的稳定性.4个厌氧反应器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菌群,投加BG生物炭促进了变形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生长;对于古细菌而言,甲烷杆菌属与甲烷丝菌属为优势种群,SS组的甲烷杆菌属丰度最高(53.48%),而BG组中甲烷丝菌属丰度最高(42.72%).KEGG功能分析表明古菌及细菌均以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为主;而投加BG与SS生物炭后,微生物膜运输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4.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历经4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从分散到统一的跨越发展,监测领域、监测项目不断拓展和丰富,监测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在统筹协同、体系建设、人员装备能力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与服务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监测体系的统筹协调、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能力建设和提升监测技术研发应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规划传导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从理念层面的治理转型、规则层面的事权匹配、空间层面的要素管理入手,对市级规划传导的技术思路与方法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间规划具有的基础性、有限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是规划传导的基础出发点,应建立起涵盖理念宽度、事权力度和要素精度的规划传导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反馈、权责清单、刚弹结合、尺度容差、动态平衡等技术思路来分步推进规划传导,并以广州为例提出了规划传导实施层面的方法途径,为建立能用、管用、好用的规划传导政策规则和体制机制,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76.
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开敞海湾浅海生态系统特征,构建了包含环境现状、环境风险、环境背景、系统结构功能和系统稳定性5类诊断指标以及24个诊断因子的浅海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州湾浅海生态系统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海州湾浅海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指数值分别为0.500~0.689和0.553~0.750,浅海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较健康状态,近岸海域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离岸海域基本处于较健康状态,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低于离岸海域,这与近岸海域开发活动干扰多以及环境压力大有关.  相似文献   
77.
为减少滩涂养殖中的石油烃污染危害、提高水产品的品质,以珠江口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耦验示范研究基地A、B两系统的7个红树种植–养殖塘[包括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单种或组合种植]为对象,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监测了水体、底质及吊养的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肉质的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石油烃含量在11.10~29.3 mg/kg之间;与水体中石油烃含量呈正相关(r=0.88),牡蛎能很好地指示水体水质状况.单种或组合种植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4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水体石油烃含量,与对照相比降幅为50%~80%;使牡蛎的石油烃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红树种植塘牡蛎石油烃含量降幅在20%~60%不等.木榄和桐花树种植塘中,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分别为11.20 mg/kg、14.13 mg/kg,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因此红树种植–养殖塘具有"种植岛基质–红树植物–微生物"的协同效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体石油烃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78.
农用土壤重金属多受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及实例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晓钰  李飞 《环境工程》2014,32(1):120-125
综合考虑了我国现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体系的不足,基于美国环保署(USEPA)现行的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多受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案例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涉及暴露途径的平均暴露剂量的排序为:误食土壤暴露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s)>皮肤接触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a)>蔬菜经口暴露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f);案例区域重金属总非致癌风险HIHQ Cr>HQ Cd>HQ Cu,对人体基本上不会造成非致癌健康危害,但儿童作为敏感受体,其HI children接近于1;案例区域重金属总致癌风险对于成人和儿童二类受体而言都远超过了国际认可的致癌风险限值1×10-6,分别达R adult(1.89×10-3)和R children(1.41×10-2),且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途径为误食土壤暴露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故农业职业人群已存在较大风险,相关部门应立即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和宣传教育手段来缓解该风险。  相似文献   
79.
库存弹药事故人误危险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库存弹药事故人误的定义,从个体角度分析了人误事件发生的机理.构建了人误固有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标准,考虑了6类危险性抵消因子对人误的影响.最后,建立了评估库存弹药事故人误危险性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0.
基于盲数理论的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染风险评价系统多种不确定信息共存的特点,将盲数理论引入污染评价领域,建立基于盲数理论的地累积指数评价模型.用盲数表示沉积物污染物浓度和地球化学背景值,并通过盲数可靠性分析BM模型和隶属度加权计算得出重金属污染程度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洞庭湖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这些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由高至低排列的顺序为:Cd>Cr=Cu=Zn=Hg=As>Pb,Cd是洞庭湖沉积物污染的主要环境污染因子.该模型算出了重金属地累积指数的可能值区间,并且得出与其相对应的可信度水平,进而定量计算出重金属隶属于各污染程度的可能性,它弥补了传统确定性方法的不足,更真实、更客观地表征了评价区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