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由于人们往往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自身利益,导致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进而加速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激化。为解决日渐严重地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崇和实施,极大改变和缓和了这一矛盾现状。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同时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完善和发展我国环境评价评价制度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522.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因其利用率低、长期大量堆积,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探究以煤矸石为主要材料的优质的绿化基质对于实现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盆栽试验和淋溶试验,将一定量煤矸石混合不同比例的土壤、聚丙烯酰胺(PAM)、粉煤灰和玉米秸秆组成基质,各因素设置3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并撒播白三叶草进行温室栽培.结果显示:土壤添加600 g时对白三叶草生长状况影响极显著(P〈0.01),但会增加铬(Cr)元素的富集和淋溶;PAM添加120 mg/kg可显著增加白三叶草的株高和生物量(P〈0.01),并对Cr、砷(As)元素产生明显的吸附作用;粉煤灰添加75 g时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的出苗及生长(P〈0.05),但添加150 g时会对Cr、As元素的富集与淋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玉米秸秆添加量为25 g时对白三叶草的出苗率、株高、生物量均产生促进作用(P〈0.05),但对Cr、As元素的富集与淋溶基本无影响.淋溶试验检验发现上述配比基质的Cr、As元素淋溶均低于国家标准.综上,最适宜白三叶草生长且抵御重金属Cr、As污染、可用于生产的基质配比为600 g土壤与煤矸石混合,并添加120 mg/kg PAM、75 g粉煤灰与25 g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523.
离子液体是一类广泛用于生产、科研的有机溶剂,其生物毒性已被验证,然而在非致死浓度下离子液体对于生物体的潜在影响还有待研究.为探究离子液体对糖代谢的影响,选取人体肝癌细胞HepG2为受试对象进行体外实验,研究一种常用的咪唑类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对HepG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Cl暴露会导致HepG2细胞对胞外葡萄糖的吸收显著降低,减少胞内的糖原含量,同时也会抑制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率最高下降57%.RT-qPCR结果表明,[Bmim]Cl暴露后,HepG2细胞中糖原分解的重要基因糖原磷酸化酶(PYGL)的表达上调,而调控糖原合成的重要基因糖原合酶2(GYS2)的基因表达在中、低浓度暴露后受到了抑制.此外,葡萄糖转运、糖酵解、糖异生和TCA循环的相关基因在不同的暴露浓度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综上所述,[Bmim]Cl暴露会影响HepG2细胞对胞外葡萄糖的吸收,影响胞内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促进糖酵解,抑制糖异生.高浓度的[Bmim]Cl暴露会引起HepG2细胞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24.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期间,执行了严格居家隔离措施,人为排放源急剧降低,但北京仍出现了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本研究使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气溶胶数浓度和气象要素数据,结合气团轨迹模式(HYSPLIT),计算了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了两次重霾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演变特征及其潜在源区贡献.结果表明,COVID-19期间居家隔离措施对PM2.5和黑碳(BC)的日变化特征影响较大,对CO、NO2、SO2和O3的日变化影响较小.两次重霾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是PM2.5,污染过程1主要是以局地污染为主,污染过程2以局地污染和外来输送为主.不同过程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均为单峰型分布,峰值位于0.3 μm,在污染过程中主要是0.2~0.5 μm粒径气溶胶数浓度增加,是干净日的3.3~13.6倍.不同过程中BCliquid对BC的贡献为64.8%~85.1%.BCliquid的浓度为:污染过程2(5.04 μg ·m-3)>污染过程1(3.20 μg ·m-3)>干净日(疫情前,2.31 μg ·m-3)>干净日(疫情,0.76 μg ·m-3).不同过程中PM2.5和BC的PSCF和CWT分布特征不同.PM2.5的PSCF高值区在干净日(疫情前)和干净日(疫情)主要分布在北京的西南方和西部,权重浓度超过30 μg ·m-3;在污染过程1和污染过程2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和西南部,权重浓度均超过90 μg ·m-3.BC的PSCF高值区在干净日(疫情前)、干净日(疫情)和污染过程1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权重浓度分别超过2.4、0.9和4.5 μg ·m-3;在污染过程2中分布在北京西南部,权重浓度超过5μg ·m-3.  相似文献   
525.
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文章分析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恶臭气体的产生特点及其处理特殊性,在技术手段方面提出了工艺优选、密闭性设计、技术改造等措施来强化恶臭气体的污染控制;在管理手段方面提出了科学规划、源头控制以及完善科学管理等方式来控制恶臭气体排放.进一步的说明了加强科技投入、创新生产...  相似文献   
526.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裂解正己烷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一种新型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方式滑动弧放电对正己烷的裂解效果,检测了主要裂解产物,并分析了供给电压、正己烷初始浓度、电极材料和反应器结构对裂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有效处理正己烷,最高裂解率达96%.在空气中的主要裂解产物为CO2、CO、NO2和H2O.增大供给电压可以提高正己烷裂解率;初始浓度增大后裂解率下降,但绝对处理量增大;相同能耗情况下,采用铁电极时能量利用率最低,正己烷裂解率低于铝电极和铜电极;电极最小间距和喷嘴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裂解效果,优化两者的匹配关系可以提高裂解率.  相似文献   
527.
祁连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开展该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对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指导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要素,根据“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存量后流量、先分类后综合”的编制原则,构建“总表—分类表—扩展表—底表”的报表体系,对祁连山区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果显示:青海祁连山区自然资源资产自2011年以来稳中有增,2011年、2015年和2017年总资产分别为91 672.31亿、91 674.95亿、91 698.19亿元,其中,土地资源资产占99%以上,其次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林木资源价值最小。所构建的报表体系及核算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乃至青海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8.
缺氧-好氧生物膜法系统处理腈纶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石化总厂腈纶厂为年产48000t腈纶纤维的大型化纤厂。每天从厂区排出的废水量达10000t之多,其中主要含有丙烯腈(AN)、硫氰酸钠(NaSCN)、丙酮(ACT)、异丙醇(IPA)等有毒物质。该厂于1976年建造了塔式生物滤池生产装置(简称塔滤)。废水经塔滤处理后,大部分丙烯腈虽已被生物降解,但硫氰酸钠并未去除。根据1982年  相似文献   
529.
本文介绍了袋式除尘、静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等燃煤锅炉传统烟气除尘技术的原理、特点,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低低温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聚并技术、协同脱除技术等新型除尘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30.
物联网感知安全应用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拓展物联网行业应用、加快发展中国物联网产业,基于提前感知,超前防范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介绍物联网感知安全应用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物联网感知安全行业应用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路径的差异、现有标准及新标准制定的基础上,研究顶层设计、资源部署、应用标准建设等感知安全应用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的内容、目标;提出在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防范重特大事故、安全监管、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