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17篇
安全科学   367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1439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218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喀斯特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对环境变异的生态响应和调控机制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必需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探讨喀斯特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调控机制,本文以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常见钙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10种必需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量大于10000 mg·kg^-1的元素有N、K和Ca,1000~10000 mg·kg^-1的元素有P、Mg和S,100~1000 mg·kg^-1的元素有Fe和Mn,小于100 mg·kg^-1的元素有Zn和Ni。这些元素中,除 P 外均高于已报道的陆生高等植物所需元素的合适组织浓度,但仍全部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元素含量特点是w(Ca)>w(K)>w(Mg)型。P、Mg、Fe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N、K、Ca、S、Mn、Zn、Ni呈对数正态分布。元素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和S、P和Mg、K和S、Ca和Mg、Ca和Zn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Mg和Zn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N和Fe、S和Fe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根据植物叶片w(Ca+Mg)含量,冷水花(Pilea notate)、荔波唇柱苣苔(Chirita liboensis)和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属于嗜钙型植物,石山吴茱萸(Evodia calcicola)属于喜钙型植物,黄梨木(Beniodendron minus)、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石山桂(Cinnamomum calcareum)和黔竹(Dendrocalamus tsiangii)属于随遇型植物,贵州悬竹(Ampelocalamus calcareous)属于厌钙型植物,荔波鹅耳枥(Carpinus lipoensis)、石山胡颓子(Elaeagnus calcarea)介于喜钙型植物和随遇型植物之间,石山楠(Phoebe calcarea)介于随遇型植物和厌钙型植物之间。对叶片元素化学计量比值的分析表明,喀斯特钙生植物具有低P、K和高Ca、Mg的特点,绝大部分植物属于P  相似文献   
982.
参照《(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测定了土壤样品中17项元素指标,查明了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综合评价得到土壤质量综合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较好,地球化学等级以中等为主,面积占85.9%;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稍缺为主,有机质、N、Fe和Zn较缺乏,Mo较丰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轻度-重度污染面积不足8%,土壤污染主要受As、Cr和Cd的影响.同时,本次评价发现了占研究区面积5.3%的富硒土地资源,为当地发展富硒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83.
福建东山湾养殖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东山湾海水养殖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水平,2016年11月采集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l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鲍(Haliotis sp.)、巴非蛤(Paphia sp.)、牡蛎(Saccostrea sp.)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等6种常见贝类,对其污染指数、膳食暴露量和健康风险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山湾贝类体内Cu、Zn、Pb、Cd、Cr、As和Hg含量(均值)分别为9.69、0.19、43.5、0.65、0.21、0.010和1.69μg·g~(-1),与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限值相比,Cu、Pb、Zn、Cd、Cr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6.7%、83.3%、33.3%、33.3%、16.7%和100%;但除华贵栉孔扇贝Cd含量超标外,Pb、Cr、Hg和As含量均能满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尽管东山湾贝类总致癌风险R_c=1.65×10~(-4),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但5种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略低于我国东部-南部沿海贝类的平均水平,且2010—2017年期间东山湾牡蛎体内重金属污染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养殖生物质量指数<5%),加上重金属膳食暴露风险较低,总非致癌风险R_n=0.94(<1),总体而言贝类质量状况尚可。  相似文献   
984.
为揭示森林苔藓植物分布和丰富度对地形因子的响应,在广东东部康禾保护区内设置6 hm~2样地调查苔藓植物及坡向、坡度和凹凸度等地形因子,分析地形因子与苔藓植物丰富度的关联及不同地形梯度下苔藓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丰富度的差异。样地内共记录到苔藓植物25科36属47种(含3变种),其中苔类15种,藓类32种。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不同的坡度和坡向分组中苔藓植物群落组成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凹凸度间的群落物种组成则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非参数的方差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则表明,坡向和坡度对苔藓植物丰富度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梯度效应,而凹凸度不仅与苔藓植物丰富度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而且还存在显著的强梯度效应,表现为随凹凸度的增大苔藓植物丰富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苔类和藓类对地形因子的响应各不相同。与坡向相关的潜在直射光入射辐射(PDIR)对苔类植物丰富度的影响强于对藓类植物丰富度;而凹凸度对苔类和藓类植物的分布和丰富度变化均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很强的梯度效应。这些结果反映出苔类植物丰富度对与坡向相关的热量变化较为敏感,而无论是苔类还是藓类植物均对与水分条件相关的凹凸度变化敏感。本项研究揭示了森林苔藓植物分布和丰富度对地形因子的响应,可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苔藓植物相关的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5.
氮肥减投条件下膜材料使用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氨挥发排放是稻田系统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现有技术多以调控氮肥施用为削减氨挥发排放的技术手段;但由于氮肥投入基数较大且减投不能改变氨挥发途径氮损失比例,氮肥减投后的氨挥发排放仍是限制氮肥利用效率提升的瓶颈.对此,本研究选用满足环境友好和使用便捷的农业废弃物粉末和两性分子物质作为膜材料,配合氮肥施用在田面水表进行多次铺洒,研究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过程及排放总量的影响,结合作物生长和氮去向探索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的影响机制.连续2 a小区试验发现,膜材料使用可减少水稻种植期氨挥发排放总量的19%~31%,由此减少的氮损失或以矿质态氮形态贮存于土壤或提高了作物氮吸收量.施氮条件下,田面水铵态氮含量和pH以及膜材料使用是影响氨挥发排放的主控因子;氮肥减投后,膜材料使用可进一步削减氨挥发排放.基于不同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影响机制差异,应用时,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膜材料进行按需选择.  相似文献   
986.
介绍了基于CFSv2产品开展空气质量数值模拟的技术方法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成都市延伸期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评价了2019年9月25日至12月25日的预报结果,以2019年12月为例分析了系统对具体污染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系统AQI预报准确率为36.67%,等级预报准确率为68.93%,"时段1"的预报效果优于其余时段,但"时段2"和"时段3"在污染物浓度水平上仍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系统在PM2.5浓度、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趋势上提供21 d左右的参考。后续工作中,将针对CFSv2产品开展气象模型参数方案优选,并尝试结合基于GFS产品驱动的常规业务数值预报产品为延伸期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污染物浓度初始场,减少误差传递,从而提高延伸期空气质量预报产品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98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本文利用代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生态与经济指标聚类分析了中国1666个县(市、区),筛选出21个典型地区并分析了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路径,总结提出5类典型模式。其中,以浙江省衢州市的6县(市、区)为案例,综合设计衢州市各县(市、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实践方案,论证县域典型模式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对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生态价值核算、出台县级层面的评价标准和规范、开展试点示范、出台经济激励与优惠政策等建议,进一步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88.
本研究通过对20年来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重要文献等进行统计,采用文献检索和文献计量等方法,分析我国在生态补偿研究区域、研究领域、关键环节等方面的研究趋势,并基于政策变迁视角,从政策的制定思路、政策文本形式以及政策执行主体等维度来探究我国生态补偿20年政策发展历程,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热点领域和热点区域研究直接受政策导向影响,区域重大战略催生区域生态补偿研究呈井喷式增长,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力度大、范围广、领域多,制度设计从分散体现走向精准聚焦,补偿领域从单点起步走向全面布局,补偿模式由自上而下走向多元参与。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征程,展望生态补偿未来改革和创新路径,建议围绕“全面”“综合”“多元”“民生”等核心关键词,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研究,将生态补偿的研究进一步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相结合,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为核心,推动生态补偿向更加立体、更加纵深和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89.
碱木质素作为重要的工业木质素来源,通过水热液化技术可以保留其中芳环结构,用于制备生物燃料中芳烃组分。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对生物油产率和组分影响较大。重点研究了在Mo/Al2O3催化碱木质素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过程中,反应温度对油产率和芳烃产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生物油产率先增加后减少,在280℃时获得最高生物油产率。生物油的O/C比随温度升高持续下降,最低可达0.22,同时H/C比则持续增加,最高可达1.14。此外,高位热值也持续增加,最大值可达30.41 MJ/kg,温度的升高促进了生物油燃料特性的提升。然而,温度的升高对生物油中芳烃的富集不利,温度越高,生物油中芳烃的相对含量越低,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越高。在260℃和添加质量分数15%的Mo/Al2O3催化剂条件下,芳烃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值34.1%,此时芳烃产物中对甲苯的选择性高达97.7%,芳烃产物富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0.
稀土对烤烟增产与品质改善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先科  李敏  武艺 《环保科技》2005,11(3):33-35
通过在烤烟不同的生长期,对烤烟喷施不同浓度的稀土微量元素肥料(稀土微肥),研究烤烟产量、品质的变化情况,得知稀土微肥对增加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有帮助;并对其改善品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