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王田丽  杨阳  韩霞 《环境工程》2022,40(12):173-179
为探究原油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模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原油污染量(2%、5%、10%)和污染时间(2,15,30 d)条件下,土壤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的粒径和含油量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油提升了土壤粒径>2 mm的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含量,降低了粒径<0.25 mm的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含量。随着污染时间增加,粒径>2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粒径<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相同粒径团聚体的含油量随着土壤总原油量的增加而增加,原油量为10%的土壤各粒径团聚体的含油量最高;原油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配顺序为:2 mm以上>0.25~2 mm>0.25 mm以下,且粒径>2 mm的团聚体中分配的原油量占原油总量的60%以上。总体来说,原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增加了团聚体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中粒径>2 mm的大团聚体的形成,而原油主要赋存在大团聚体中。  相似文献   
92.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于表征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对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菜地和果园两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菜地(芋头地、红薯地)和果园(橘树园、西瓜地、梨树园)为研究对象,对菜地和果园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 N、 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 N含量基本表现为果园>菜地(P<0.05),其中橘树园土壤C含量最高(4.44 g·kg-1),西瓜地土壤N含量最高(1.46 g·kg-1).而土壤P含量基本表现为菜地>果园(P<0.05),其中红薯地土壤P含量最高(0.19 g·kg-1);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均表现为果园>菜地(P<0.05),其中,橘树园土壤C/N(7.40)、 C/P(61.43)最高,西瓜地土壤N/P最高(10.27);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含量与容重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93.
卢小慧  余方中  范一鸣  杨阳 《环境科学》2023,44(3):1646-1656
我国各大城市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企业搬迁,并产生了众多污染搬迁遗留场地,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峻.为了分析三门峡某铅厂遗留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采用地统计学分析场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利用PMF模型解析场地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u、Pb、Hg和Ni的平均值远超过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As、Cd、Pb和Hg含量超过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Pb和Hg含量超过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Cr的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北侧,Ni和Cd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北侧和场地南侧,As的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南侧与生活区之间,Cu和Pb高值区较为分散,主要集中于中部的原料堆场和炼炉区,Ni和Cd、Cu和Pb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PMF模型可知,7种重金属有3种主要来源,Cd以废渣堆积源为主,贡献率为87.60%;Cu、Pb和Hg以土壤母质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92.50%、75.20%和95.40%;Cr、Ni和As以原料粉尘废气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80.80%、83.30%和62.00%.  相似文献   
94.
应用机器学习方法解析区域土壤-小麦系统镉(Cd)富集特征有助于风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区域调查,构建了Freundlich-type转移方程、随机森林(RF)模型和神经网络(BPNN)模型对小麦Cd富集因子(BCF-Cd)进行预测,验证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并评估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RF(R2=0.583)和BPNN(R2=0.490)模型预测性能均优于Freundlich转移方程(R2=0.410).重复训练结果显示RF和BPNN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较为接近,但RF(R2为0.527~0.601)较BPNN(R2为0.432~0.661)模型精度和稳定性更高.特征变量重要性分析显示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小麦BCF-Cd的异质性,其中土壤磷(P)和锌(Zn)是影响小麦BCF-Cd变化的关键变量.参数优化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5.
本文借鉴了自然灾害相关损失评估方法和思路,立足于浒苔绿潮的影响对象,以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为原则,从海水养殖、滨海旅游、海上交通、工业取排水、灾害应急管理和海洋生态影响几方面构建损失调查与评估方法,为浒苔绿潮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6.
彭飞  杨沿平  殷仁述  李娟  杨阳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4136-414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运用Ga Bi软件建模,采用EDIP 2003评价体系,对某款商用车铝合金轮辋和钢制轮辋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材料获取阶段铝合金轮辋对环境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钢制轮辋;制造阶段两种轮辋对环境的影响相差不大;使用阶段钢制轮辋对环境的影响大于铝合金轮辋;综合所有阶段来看,当车辆总行驶里程低于11.6万km时,铝合金轮辋对环境的影响更大,超过11.6万km后,钢制轮辋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田NH3挥发对垄作的响应,揭示其释放机制及污染风险,于2011—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按照随机裂区试验设计布置田间试验,采用通气式田间原位酸吸收方法测定NH3挥发. 主区为常规栽培及3种垄作,副区为2种施N(氮)处理——未施N(0 kg/hm2,以N计)和施N(180 kg/hm2). 结果表明: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在施肥后10 d均达到峰值,在施肥后30 d稳定在较低水平. 垄作单季NH3累积挥发量(以N计)平均值为5.748 kg/hm2,比常规栽培降低4.9%;施N处理下NH3累积挥发量平均值为6.512 kg/hm2,比未施N处理提高26.8%. 氮肥NH3挥发损失率为0.47%~1.38%,其中垄作平均损失率比常规栽培降低60.1%. 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与土壤w(NH4+)、含水量呈正相关;与2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pH在冬前(施肥播种至土壤结冰阶段)呈正相关,而在冬后(土壤解冻至小麦收获阶段)则呈负相关. 土壤w(NH4+)和土壤温度是控制NH3挥发的两大主要因素. 冬前垄作降低NH3挥发通量主要是由于垄作集中深施肥会增加NH3挥发扩散阻力所致. 可见,旱作冬小麦种植区采用垄作可降低NH3挥发风险.   相似文献   
98.
系统分析重金属铅(Pb)在"源-土壤-小麦"传输途径中的累积特征是小麦Pb污染防治的关键.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耦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Freundlich回归方程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构建特定源风险评估模型(SRAM),预测不同场景下小麦籽粒Pb累积风险,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污染防治措施进行评估和优化.结果表明,大气沉降和磷肥应用是区域农田土壤Pb污染的主要来源,贡献了小麦籽粒Pb超标累积的29.0%.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是影响小麦籽粒Pb累积的关键土壤因子.在受大气污染影响显著的高风险区域(研究区西北和西部),通过相关措施提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20 cmol·kg-1)可将大气沉降源导致小麦籽粒Pb超标风险从10.5%显著降低至2.39%.  相似文献   
99.
蔬菜镉(Cd)富集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以湖南省攸县为例,测定重金属镉(Cd)在585个灌溉水样品和625对土壤蔬菜样品中的含量水平,结合农业与气象调查数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各环境因子对于Cd在土壤-蔬菜系统累积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灌溉水、土壤、蔬菜中Cd含量差异较大.蔬菜Cd富集因子(PUF)服从自然对数分布,有10%的概率大于1.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对PUF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灌溉水pH,降雨量和氮肥施肥量通过与pH及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关系间接影响PUF变化.研究区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对于Cd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累积风险应给予一定关注.  相似文献   
100.
承压设备由于其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对经济、环境等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役的承压设备,受加工处理原料、操作工艺条件变化的影响,其风险具有显著的动态属性。从新的角度,提出动态风险评估的理念,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探索性地研究介质浓度波动因素对承压设备风险评估的影响。基于RBI技术,针对减薄技术模块,尝试用泰勒级数法把浓度的影响加入失效概率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际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