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_b]_0与[Al_b]间的差值大小随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_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_b值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为Al_13是Al_b形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密云水库供水现状,针对突发性无机金属污染事件,采用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进行应急处理。选用Cu2+、Fe2+、Zn2+和Cd2+ 4种金属离子为目标污染物,首先通过小试实验确立了最佳混凝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8.0左右,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Cu2+浓度降至0.96mg/L和0.67mg/L;初始浓度为1.5mg/L和3mg/L的Fe2+浓度降至0.27mg/L和0.24mg/L;初始浓度为0.05mg/L和0.1mg/L的Cd2+浓度降为0.0089mg/L和0.0078mg/L;调节pH值为9.0时,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Zn2+浓度降至0.57mg/L和0.48mg/L。4种污染物出水浓度均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小试基础上,在北京第九水厂开展无机金属污染处理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简便易行,可实现污染物快速、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03.
铝矿赤泥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  栾兆坤  何绪文 《环境化学》2007,26(5):638-641
对聚合氯化铝(PAC)投加赤泥前后的除磷效果及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泥对PO3-4有吸附作用;投加一定量赤泥,提高了实验室模拟废水和实际污水中磷的去除率;与单用PAC相比,赤泥的加入增强了絮体的持磷性,增加了絮体的密实度,缩小了底泥的体积,强化了PAC的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04.
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絮凝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秉晖  栾兆坤  潘纲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74-1880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特性粘度分别为2.7,1.4,0.7)为絮凝剂,对比PAC和PFC,通过残余浊度、Zeta电位、FI絮凝指数的测定,研究了PDADMAC对高岭土悬浊体系(浊度分别为6000,1000,200和10 NTU)的絮凝特性,并对其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DADMAC的吸附构型决定其絮凝机理在较低初始悬浊物浓度下(200 NTU)为单个颗粒物表面吸附覆盖及其"吸附电中和"絮凝模型;在高浊条件下(>1000 NTU)为单颗粒表面(Monomer)部分吸附覆盖及其"吸附架桥"絮凝模型.  相似文献   
105.
选用三种活性染料分别配成模拟染料废水,用阳离子聚电解质(PDADMAC)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料.结果表明,PDADMAC去除活性染料的机理为聚电解质络合絮凝.PDADMAC的阳离子度高,分子量低,疏水性大,脱色去除效果较好.而且,活性染料的脱色去除率随活性染料色度的深浅而不同,表现为活性黑K-BG>活性艳红K-2BP>活性嫩黄K-6G.  相似文献   
106.
新农药吡虫啉水解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吡虫啉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情况.实验表明,吡虫啉在酸性、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不易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速度较快.通过对水解产物的鉴定,确定了水解产物主要是1(6氯—3吡啶甲基)—2咪唑酮,从而推测了有关吡虫啉的水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7.
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正在从事一项把在烧煤的工厂中产生的一种主要工业废物——煤渣,作为肥料使用的研究工作。这种煤渣是一种新型的烧煤流化床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废渣。这种流化床能够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并且在美国已得到大量地应用。据出席农作物科学第六十九届年度会议的该机构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目前正在估计把这种流化床所燃烧的含高硫量的煤的废  相似文献   
108.
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作用。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归结于土壤有机质对它的结合,其它因素影响较小,Freundlich常数Kf与OM(%)有较好的相关性;吡虫淋能与腐殖酸作用发生电荷转移,并能与腐殖酸羟基形成氢健。  相似文献   
109.
水解聚合铝溶液中形态分布的定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 ̄(27)Al核磁共振(NMR)法,并应用“MINEQL”化学平衡模式计算法,对采用不同反应途径制得的聚合铝(PAC)溶液中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和对比。模式计算结果与两种实验定量分析结果都较为吻合,结果表明,在水解聚合铝溶液中较稳定的化学形态主要有五种:一种单体形态[al_a],即Al ̄(3+),Al(OH) ̄(2+),Al(OH)_2 ̄+;3种聚合形态[Al_b],即和以及一种溶胶或凝胶形态[Al_c],即Al(OH)_3(am).这些化学形态的分布和转化不仅取决于溶液的化学特征,而且也取决于制备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0.
混凝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水解形态的动力学转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并结合电泳测定研究了混凝过程中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的水解形态动力学转化及稳定性。结果表明,AC在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水解形态完全不同于PAC的预制水解聚合形态,其电荷及分子量均明显低于聚合铝且不稳定,AC随混凝条件如投加浓度、PH和混合时间而变,而PAC-25水解聚合形态不随混凝条件变化,始终保持稳定状态,AC水解沉淀规律与理论计算相符并形成无定形Al(OH)3絮体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