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多环芳烃的总去除效率超过80%;大部分三环、四环和五环的芳烃可在处理过程中被厌氧降解.多环芳烃的主要降解反应发生在厌氧滤池工艺段,然而SCOD(溶解性化学耗氧量),BOD和TOC的主要去除工艺段则是膜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改进的湿式石灰—石膏法脱硫工艺基础上研发的新型高效湿法脱硫设备及其工作流程、工作机理与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3.
针对银川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分析了银川配电网历史负荷特性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借助专业软件,对银川地区“十二五”期间配电网负荷、电量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电力市场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银川地区电力负荷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峰谷差逐年增加,最大负荷出现在冬季的特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54.
不同植被覆盖情景下景观水体水质改善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作为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补水的主要水源,能够改善城市景观水体水污染状况,但水体内较高的氮磷物质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爆发水华现象,因此,研究水生植物群落对景观水体水质及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意义重大.镜河是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新建景观河道,为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流场、COD、氨氮及硝态氮为指标,应用MIKE 21和ECO L...  相似文献   
55.
酰胺类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风险。为探究其对藻类的毒性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分别从藻类生长和氧化损伤效应角度探讨了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酰胺类除草剂对藻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暴露组刺激藻类增长,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酰胺类除草剂增加了铜绿微囊藻的氧化压力,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藻体内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显著增强。经96 h暴露后,甲草胺(32.0 mg·L~(-1))、乙草胺(32.0 mg·L~(-1))和丁草胺(15.0 mg·L~(-1))暴露溶液中相对MDA含量分别为138%、204%和154%,相对SOD活性分别为116%、87%和115%,相对POD活性分别475%、278%和627%。结合生物量及氧化损伤效应实验结果可知,3种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丁草胺乙草胺甲草胺。  相似文献   
56.
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级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其对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连续运行90d,试验结果表明:滤池运行稳定,对COD、TP、NH3-N、TN和SS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7%、93.4%、74.9%、60.4%和87.5%,出水满足GB 189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滤池二级串联结构设计系统稳定,改善了出水水质。蚯蚓在试验初期对滤池环境可较好较快的适应,维持了滤池的稳定运行。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工艺简单,兼具经济实用和规模灵活的优点,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7.
58.
目前,警务情报的运作主要依靠侦查员在犯罪调查中对信息的搜集、理解和加工,这项工作往往漫长而又耗费精力。本文提出了一种警务情报分析框架(PLAF)的实现方式,该框架能够自动处理从目击者陈述中提取的信息,以识别事件中的实体,为警察勤务提供一个完整、准确的情境图,进而提高态势感知并支持决策过程。本文概述了处理情报信息所面对的困难,着重研究了处理这些困难所应用的方法,总结了用于案发后警务分析系统方面的理论综述。最后,本文运用一个实际的警务调查案例来演示该系统的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59.
利用高层建筑本身高度设置与房间相连的竖井,热烟气在浮力驱动下进入竖井产生烟囱效应,使房间内产生负压,通过自然补风可以有效抑制烟气溢出补风口,将烟气控制在着火房间内部。通过全尺寸试验,验证了高层建筑利用竖井进行烟气控制的可行性。基于烟囱效应理论得到竖井控烟的临界条件,结合排烟速度、补风速度、补风温度、室内温度以及CO体积分数等试验数据,分析了火源功率、补风口、排烟口面积对负压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火源功率条件下,排烟口与补风口的设置对室内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存在合理的竖井排烟口与补风口设置范围,可以达到烟气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污泥干化芦苇床是人工湿地和传统污泥干化床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湿地植物芦苇种植于人工湿地的填料层中,周期性地将污泥布向芦苇床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污泥层渗透后,通过集水管排出;污泥中的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床体表面,通过植物的蒸发蒸腾作用和水面蒸发作用进一步脱水和稳定。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其使用周期可达810年,其后可清空稳定化污泥并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经芦苇床稳定之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含固率可达到20%10年,其后可清空稳定化污泥并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经芦苇床稳定之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含固率可达到20%65.7%,综合性能优于离心脱水和压滤脱水;污泥中有机质和营养成分氮磷等指标受污泥来源、运行方式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去除效率差异较大。污泥经稳定后,有机质去除率最高可达66.8%,氮去除从负去除到最高去除65.5%,磷去除从负去除到最高去除81%。经芦苇床稳定后,污泥中的有机有害物质多环芳烃可被有效去除,其去除率高出传统污泥干化床29.86%。在对相关文献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