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9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杨辰  王强  李海宏  潘顺 《灾害学》2023,(2):141-149
气象灾害是上海等超大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如何定量挖掘气象条件的致灾影响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近10年的气象类报警灾情数据,采用FP-Growth频繁模式挖掘算法开展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识别,得到气象对于典型承灾体的致灾影响阈值,并且基于挖掘结果构建了气象条件与典型承灾体的气象致灾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暴雨灾情主要分布在100~250 mm的大暴雨区间以及50~100 mm的暴雨区间,其主要承灾体为房屋、车辆、道路和小区;大风灾情主要分布在10.8~17.1 m/s(6~7级风),其次为17.2-24.4 m/s(8~9级风)区间,主要承灾体为车辆、道路、树木、房屋及相关构筑物。并且在不同统计时段灾情通常都集中于风雨共同影响的区间范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对角线分布特征。通过FP-Growth挖掘可以得到一些较为明显的致灾特征,如强降水会导致工厂、加油站、市场、学校、幼儿园、仓库、车库等积水,强风会导致电信设施、加油站、围墙和大棚受损。此外,强降水和大风的共同影响还会造成加油站、学校、幼儿园等灾情高发。本研究通过构建定量化的气象致灾影响知识框架,从而加深对于灾害性天气致灾影响的认识,为...  相似文献   
102.
煤矿开采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后,普遍呈现出围岩变形量大、支护构件失效的技术难题。为研究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以矿典型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巷道为研究背景,在现场矿压监测、地质雷达探测以及地应力实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此类巷道的变形规律。同时基于现场监测及分析成果,提出了以高预应力锚杆、注浆锚杆(索)和“U”型钢架为核心的分步刚柔耦合支护关键技术,并阐明了其具体支护机制。为进一步检验新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在新掘的胶带大巷进行了现场实验,相比原支护围岩松动破坏范围减小了近 50%,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以及底鼓量仅 163、135 和 107 mm,52 d 内基本实现了巷道变形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生态环保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是其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结合全国环保产业发展,分析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讨现阶段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实力提升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4.
分析我国安全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从实现安全本质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对生产实习的实践性模式进行了一些新探索.根据学校所依托的质检行业背景特色及校区所处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以检测技术及仪器为平台,针对典型工业生产过程,让学生立足于教学计划中课程模块所涉及知识点获取生产过程的完备安全信息,评估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安全本质化,切实提高本科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例说明该生产实习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5.
在美丽的海峡西岸,雄伟的太姥山下,沈海高速公路八闽段的最北端,有一支守卫着我省北大门的年轻交警队伍。他们,就是被誉为“边关铁军”的福建省交警总队直属高速公路支队宁德四大队。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现状与水资源、海拔高度、地表起伏指数和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综合的适宜人口分布模型,计算了中国各省的理论人口密度发布,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7.
胡杨生理指标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响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受生态输水影响的断面和未受输水影响断面的胡杨生理指标脯氨酸、脱落酸和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就胡杨生理指标对生态输水的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受到生态输水影响的断面,胡杨叶相对含水量增加,脯氨酸、脱落酸因水分条件的好转而分解降低;在未受到生态输水影响的断面,因为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胡杨叶相对含水量减少,脯氨酸、脱落酸因积累而增加.②在生态输水前,胡杨生理指标总体上与地下水位变化相一致,即: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胡杨脯氨酸和脱落酸水平增加;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脯氨酸和脱落酸水平有降低的趋势.③从个别数据的异常看,在塔里木河下游,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地下水位的升降仅是影响胡杨干旱胁迫的一个因子.因此,在塔里木河下游开展的生态输水工程,对该区胡杨生长的影响非常显著,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胡杨水分的亏缺,减轻了干旱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108.
内河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城市内河原有的水文、生态节律都受到很大的扰动。针对胶州市水资源量相对有限、水环境质量较差的现状,以河道生态需水量理论为指导,以期通过实施科学的生态补水,逐步恢复城市内河的生态功能与城市景观功能。结果表明,胶州市城市内河以景观功能为主,经测算其生态需水量为36 486.9m3/d,而根据胶州市的相关发展规划,其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能力为5万m3/d,可以满足生态补水工程的需求;根据生态补水工程实施后的污染物入河情况预测,实施生态补水后,胶州市城市内河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基本可消除水体黑臭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消落带土壤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环境行为,采用静态淹水法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向上覆水迁移释放规律以及上覆水温度、光照、含氧量等外界环境条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中DBP在淹水前期由土壤向上覆水中迁移释放,该过程分为短暂但是释放速率较快的快速释放阶段和释放时间较长但释放速率较慢的慢速释放阶段,其中慢释放是主要控速步骤,此过程可以很好地用二室一级动力模型拟合.在淹水中期释放达到最大值,继续淹水后,释放到水体中的DBP转而由水体向土壤中迁移,最终在淹水后期上覆水DBP含量达到平衡状态.随着温度的升高,DBP向上覆水释放的强度增大,同时增加了DBP快速释放的速率,降低了慢速释放速率.不同光源照射下,DBP向水体释放浓度不同,采用自然光照的处理中上覆水DBP的浓度高于采用UVB、UVA光源处理;DBP在上覆水达到最大浓度后,UVB、UVA处理中上覆水DBP含量减少比较快速,而自然光处理相对要缓慢.上覆水中的含氧量对DBP的最大释放量与达到最大释放的时间有影响,总体上来看,上覆水中含氧量越高,上覆水DBP含量越高;上覆水高氧处理和低氧气处理,上覆水中DBP最大浓度提前至淹水第8d出现,自然状态下DBP在淹水第12 d达到最大值.土壤中共存的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对DBP的释放有明显影响:在淹水第4~12 d,添加DEHP组分试验的DBP释放量要明显大于单一组分的DBP释放量,而且快、慢释放速率均要比单一DBP组分处理的大.微生物活性对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迁移释放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添加微生物活性抑制剂处理后DBP的迁移量要略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0.
土壤微生物代谢对土壤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为明确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养分限制和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的长效影响机制,于2012年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 20、 40、 60和80 t·hm~(-2))施入塿土,与耕层土壤(0~20cm)混匀,小麦玉米轮作7 a后,通过生态酶化学计量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养分限制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①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显著提高,碳氮磷活性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总磷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5种胞外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亮氨酸氨基多肽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显著降低.②所有处理土壤微生物均受磷限制;在施加生物炭各处理中,随施用量的增加微生物代谢碳和磷限制显著提高,微生物CUE显著降低;当生物炭施用量为20 t·hm~(-2)时,碳限制(0.625±0.022)和磷限制(62.153°±0.892°)最低,微生物CUE(0.511±0.007)最高.③偏最小二乘路径建模分析表明,土壤碳氮磷及其元素化学计量比对磷限制产生了直接的极显著正效应(P0.01),碳限制与磷限制呈正相关关系(R~2=0.242,P0.001),而碳磷限制又对CUE产生了极显著的负效应(P0.001).综上,过量施用生物炭使土壤元素化学计量失衡是导致土壤微生物代谢磷限制加剧的重要因素,继而诱导了微生物碳限制的增强和CUE的降低.当生物炭施加量为20 t·hm~(-2)时,微生物代谢所受碳磷限制最低,且具有最高的微生物CUE,对于调节土壤微生物代谢、维持生态功能和减少微生物二氧化碳排放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