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05年12月30日晚20:00时.海安县县委书记张爱军和县长章树山带领政府办、发改委、公安局、质监局、文化局、教育局、工商局、卫生局、总工会、粮食局、安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对麦喀隆超市、城西中学、飞亚化工有限公司、巾帼加油站和万丰宾馆等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批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在深化改革的今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社会上的竞争机制引进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来,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招标承包制,能够更好地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控制新污染工作中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具体说有以下几点作用:  相似文献   
165.
铁屑法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外已有专利报导。日本用200目以上细铁粉加到酸性含铬废水中,处理后铁粉与重金属污泥一起除去,不再重复使用。国内大多采用铁屑过滤法处理含铅废水。目前主要存在铁屑的钝化问题,需要消耗较多的酸来再生,并且运转周期短,处理能力小。近年来铁屑法处理技术又有新的发展,田中昭等人对铁屑法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得很高  相似文献   
166.
湘江是我国的重要水系之一,该流域的矿产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之一。但由于长期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使湘江某些江段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对附近的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湘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对湘江的水体和底质的污染问题已有一些研究。本文主要对湘江中下游底质中Zn、  相似文献   
167.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概述了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等环境行为,阐述了土壤组成、土壤pH值以及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各种环境行为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阿特拉津环境行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8.
根据国外环保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环保工业发展中尚存在的脆弱性,分析了我国加入国际贸易关税总协定(GATT)以后,对我国环保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因势利导,迎接GATT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9.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 ,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 ,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金矿以Au As Sb Hg组合为特征 ,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 ,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 ,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70.
王延涛  刘高  康胜  毛深秋  崔凯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80-384
秦峪滑坡是国道212线上最严重的滑坡之一,以前对其研究程度较浅,认识深度不够,导致该滑坡至今未得到有效治理。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大量现场调研、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该滑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秦峪滑坡是一个在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一个多层次、多期次大型滑坡群组合体。同时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角度,恢复演化时序,建立了滑坡的时空格局,并进而探讨其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获得了秦峪滑坡客观的本质认识,为国道212线秦峪滑坡的治理以及拟建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的选线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