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修复区增产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2.
农田生态系统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向人体传播的重要环境,其中农产品的食用是抗性基因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施肥等农业活动改变了农田中抗性基因及其宿主菌的组成,而复杂的微生物活动使抗性基因及其宿主菌进一步转移到农作物体内。近年来,PCR、宏基因组测序和外源基因标记等方法的进步不断拓宽了ARGs的研究思路。水平基因转移可促进ARGs快速向更广泛的宿主菌进行迁移,尤其是存在迁移到人类致病菌中的风险。为了深入探明ARGs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途径和优势宿主菌,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ARGs的来源、分布传播,介绍了农田生态系统抗性菌和抗性基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总结了抗性菌和抗性基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机制。基于当下研究的不足展望了继续深入探索的方向,为今后进一步探索ARGs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机制提出了设想,以期降低潜在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克氏文献综述五步法,从碳排放概念、测算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概念内涵可指CO_2-e的排放,也可特指CO_2;②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测算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路,具体的测算方法一般采用碳排放指数法;③旅游交通碳排放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研究、测算及特征研究、碳减排研究三个方面。文章认为,旅游交通碳排放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性:比重大、测算难度高、跨区域性明显以及涉及部门多。然而,以往研究中仍存在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各类交通方式的碳排放系数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我国交通统计数据不能直接用于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研究。鉴于此,结合旅游交通与交通碳排放的宏观研究视角与内容。认为未来旅游交通碳排放研究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加强:研究方法上,应加强对各国家、区域的标准化数据的研究,如碳排放系数;研究尺度上,应凸显不同空间尺度对象研究中的尺度效应,包括国家尺度、市级尺度、景区尺度等;研究内容上,应完善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系统研究,丰富相关研究内容,在碳源选择、测算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区域碳减排责任分配、碳减排措施、游客交通体验与行为、减排政策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对河道治理工程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力求通过注重建材堆放、科学设置污水池、保持水土、减低噪声等方式,在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5.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全过程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雨水收集处理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要求,对3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展开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原材料最为环保,污染物排放最小;雨水花园产生的综合环境影响最小,水体污染物减排效应最为显著,环保优势较为明显;透水路面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荷,应考虑环保材料、改进工艺等手段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雨水收集系统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6.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喷涂用锌丝、锌铝合金丝和铝丝及其喷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和阴极保护性能;测试了3种喷涂层经实海曝露4年后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3种喷涂层材料对碳钢在海水环境中均具有阴极保护效果,但喷锌涂层腐蚀较快,喷铝和喷锌铝合金涂层表面生成氧化膜,腐蚀较小。  相似文献   
157.
为探究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类群间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21年4月在黑石礁岩相潮间带采集了受人为干扰(S1)和自然生境保持良好(S2)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用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S1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20.04‰~-18.63‰和6.30‰~11.05‰,采样点S2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19.96‰~-13.71‰和6.28‰~14.62‰。S1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3.40,S2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4.45,表明受人为扰动的潮间带生物营养级均值较低,营养级层次较短。由δ15N值计算所得的营养级图分析可知,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滤食性双壳类及杂食性的腹足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植食性多板类、甲壳类及肉食性虾虎鱼类。  相似文献   
158.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该方法将污水处理的曝气及沉淀等单元操作工序在一个反应池中按时间顺序反复进行。在总结SBarg特征和运行控制基础上,为了探讨低温条件(10-15℃)下SBR工艺设计和运行参数的影响因素,实现低温条件下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工艺条件的优选,在一个有效容积为5.5m^3的反应器内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工况时间设置为厌氧3h、曝气8h、缺氧1.5h、闲置1.5h时,达到最佳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59.
<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文明意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桐华幼儿园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汉江师范学院校内,周围绿植丰富,林水相依,是一所集教育、培训、科研、实习等一体化的规范幼儿园。先后获得“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十堰市巾帼文明岗”“十堰市绿色学校”“十堰市平安校园”“十堰市示范幼儿园”“十堰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十堰市为国育才幼儿园”“十堰市绿色示范学校”等荣誉。建园9年来,桐华幼儿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0.
徐婷  李勇  朱怡嘉  薛梦婷  汤同欢 《环境科学》2019,40(3):1353-135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考察以膜分离为主的物化处理方式对城市污水中各污染因子的去除特性,尤其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经以膜分离为主的物化方式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属于低碳氮比废水;微絮凝过滤主要富集的是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 000的芳香类蛋白物质,富集程度在60. 93%,尤其是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 0. 45μm和0. 22μm醋酸纤维膜能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 000的溶解性有机物全部富集,但是微滤膜对有机物的富集没有选择性;纳滤主要对城市污水中的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有很好富集效果,富集程度分别为52. 01%和53. 57%,溶解性有机物的总体富集程度在4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