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环保产业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贡献 ,是战略性产业。人们应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国情 ,建立我国环保产业有效的调控激励机制 :从加强环保产业的驱动因素入手 ,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植政策 ,加强技术创新 ,构筑环保产业大市场格局 ,促进环保产业向深层次快速发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2.
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于2000年12月10日至12月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93.
有效微生物(EM)处理食品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针对有效微生物群(EM)中含有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特点,采用SBR反应器,进行了用EM处理食品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2 000~4 000 mg/L,pH为5.5~6.5时,向废水中投加0.5%~0.7%的EM复壮液,曝气12 h,沉淀10 h,CODCr的质量浓度可降为700~2 000 mg/L,CODCr去除率可达83.0%.   相似文献   
94.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不透水性下垫面急剧增加,进而加剧了径流污染,尤其是屋面径流污染。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对径流的净化效果显著。以屋面径流为控制对象,设计了3个生物滞留池用于探究不同土壤层厚度和不同进水方式对生物滞留池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收集的屋面径流污染严重,COD和TN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经生物滞留池处理后发现,3个生物滞留池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92.2%~98.7%,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生物滞留池较装填15cm土壤的生物滞留池出水污染物浓度低。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TN和TP的去除能力总体相当,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0.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8%、86.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1%和72.7%。  相似文献   
95.
铜陵某富硫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某尾矿库堆积大量富硫尾矿,为研究其氧化状况及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在尾矿库和周边采集尾矿及土壤样品,测试分析尾矿及土壤样品典型重金属(Hg、As、Cr、Cd、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并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尾矿中Fe_2O_3平均占比达到38.08%(质量分数,下同),S平均占比达到5.34%;(2)尾矿库周边土壤中Cd、As、Zn、Hg严重超标,分别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的6.3、3.7、1.8、1.5倍;(3)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但Cd、Hg、Zn的非残渣态平均占比均达到25%以上,生物有效性较高,对周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4)两种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以Cd、As、Zn污染为主,该富硫尾矿库已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96.
通过分析降水化学成分,探讨黄山景观区域降雨的微量元素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降雨中微量元素含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到降雨量、pH值、风向及溶解有机质等因素影响。来源分析和贡献估算结果表明,降雨中Mn、Cu、Pb、Cd、Ni、Co等元素受燃煤和交通污染排放的影响显著,贡献率均在98%以上;土壤源和人为源对Fe的贡献率分别为76. 9%、23. 1%,对Ti的贡献率为22. 8%、77. 2%; Sr主要受海洋源(28. 3%)和人为源(70. 5%)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7.
PCBs污染土壤的CaO诱导低温热处理脱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热处理脱氯技术对废弃电容器封存点附近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脱氯的效果,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CaO添加比例对PCBs去除率、脱氯率的影响以及反应前后土壤中污染物的组分变化。实验土样中PCBs浓度为107.7 mg/g,属于罕见高浓度PCBs污染土壤。当反应温度为400℃、停留时间4h、CaO添加比例为10%,PCBs的去除率为87.7%,脱氯率为85.3%。土壤样品中五氯联苯和四氯联苯反应后含量降低或未检出,部分反应后样品检出一氯联苯和联苯,说明在CaO诱导PCBs低温热处理脱氯反应中存在逐步脱氯/加氢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棉花耐涝相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选用均匀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145对引物,从中筛选出44对SSR引物对48份涝相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4对SSR引物在48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70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386个。其中耐涝材料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分别为0632、1710 4和0393 7,涝敏感材料的PIC、Ne、H′分别为0628、1721 6和0399 4。耐涝材料和涝敏感材料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462~0925和0398~0845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总体平均值接近,但耐涝材料的变化幅度更大。用类平均法(UPGMA)聚类将48份材料分成2个类群。其中,第Ⅰ类包含39个品种,第Ⅱ类包含9个品种。大多数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较高,表明陆地棉耐涝相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本结果可为棉花耐涝育种亲本选配和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
大型会展对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效应成为旅游学界当前关注的热点。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研究大型会展对旅游地的形象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主要通过聚焦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建设、光晕遮蔽作用下的网络宣传、世博宣传片与上海旅游形象联手营销、旅游企业的积极行为以及政府的支持与配合等5种途径提升上海都市商务会展、都市文化、都市休闲等旅游形象,提出利用大型会展的聚焦作用和光晕遮蔽作用提高举办地知名度,将大型会展宣传与举办地旅游形象宣传相结合,将大型会展建设融人到城市的旅游形象建设之中等3个方面提高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