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粤北山区连州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北山区连州市为研究区,采集了3009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利用GS+软件构建的半方差变异函数模型、ArcGIS中的克里金插值法以及SPSS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硒元素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的均值为0.432 mg·kg-1,变化范围为0.048~4.650 mg·kg-1,耕地土壤整体处于富硒和足硒的水平,富硒土壤较为丰富.在空间分布上,富硒土壤主要连片分布在连州市的南部和东北部,中西部地区则呈斑状分布.土壤中硒的赋存形式主要以残渣态和强有机结合态为主,二者占全量的60.5%;土壤硒全量与残渣态硒、强有机结合态和腐殖酸结合态硒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H和TOC对土壤硒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成土母质是影响连州市耕地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72.
李磊  黄士林  唐峰华  沈新强 《生态环境》2010,19(7):1715-1719
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东海近岸海域采集了4种贝类,对不同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06年6月调查海域4种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范围为0.25-0.59mg·kg^-1,褶牡蛎(Crassostrea plicatula)体内残留量最高;2007年6月残留量范围为0.80-1.50mg·kg^-1,紫贻贝(Mytilus edulis)体内残留量最高。在2次采样间4种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的平均值表现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牡蛎〈紫贻贝。2006年6月调查海域各站点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范围为ND-0.78mg·kg^-1,平均值为0.31mg·kg^-1;2007年6月残留量范围为0.20-2.22mg·kg^-1,平均值为1.19mg·kg^-1。2次采样间贝类体内挥发性酚在调查海域的分布格局为东海中部〉东海南部〉东海北部。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主要受自身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73.
李磊  沈新强 《生态环境》2010,19(12):2941-2947
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分别对长江口海水中的营养盐(DIN、SiO32--Si、PO43--P)进行调查,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机理,并对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春、夏季表、底层DIN、SiO32--Si的平面分布有从近岸向离岸逐渐降低的特点,而PO43--P则表现出一种缓冲现象;各营养盐在表、底层的质量浓度春季均小于夏季,且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均为NO3-_N;DIN、SiO32--Si主要来源于径流输入,PO43--P则有多种来源。春、夏季表、底层SiO32--Si/PO43--P、DIN/PO43--P均远大于Redfield值,具有营养盐比例不平衡的特征,且DIN/PO43--P、SiO32--Si/DIN、SiO32--Si/PO43--P在长江口海域的分布不均匀;从浮游植物吸收DIN/PO43--P的配比分析,PO43--P是春、夏季长江口海域潜在性营养限制因子;春、夏季E值均远大于富营养化阀值,该海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574.
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六个矿业废弃地的植被组成,采集了55科、152种共452份植物样品和74份土壤样品,分析了植物及土壤样品Zn、Mn、Cd、Pb和Cu的含量.结果显示,所有植物样品中Zn、Mn、Cd、Pb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9、370、90.7、28.6和13.0 mg kg-1(干物质量).采自大田湾样点的满天星(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叶片中镉含量最高,为310 mg kg-1(干物质量),其次是采自三立样点的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和地枇杷(Ficus tikoua),它们叶片中镉含量分别为231和212 mg kg-1(干物质量).镉含量超过100 mg kg-1(干物质量)的植物还有大田湾的醴肠(Eclipta prostrata)、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苦蘵(Physalis angulata)和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以及三立的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和野艾蒿(Artemisia umbrosa)等,这些植物可能都具有超积累镉的潜力.调查区内,有些植物能积累多种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如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光叶楮(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玉米(Zea mays)等,这些植物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有些植物如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虽重金属含量较低,但具有发达的根系,因而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  相似文献   
575.
压力容器是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为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压力容器的设计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它规定的要求。但有些设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图样的设计有时不符合标准的规定,造成压力容器产品质量问题。甚至会造成今后“后患无穷”的局面。所以压力容器设计是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但在我们的监检过程中发现一些设计问题。现提出来与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576.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三废”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其中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排放,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以,国家已明确规定,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排放。工业废水的处理,如何能做到少化钱而效益高,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各地的特点来制定合理方案。本文提出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加以探讨。一、充分了解当地污水的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这是对城市工业废水处理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前提。包括工业区的布局,现有下水道的  相似文献   
577.
沈志豪  周翔 《安全与健康》2006,(5S):F0003-F0003
4月27日下午,晋江市召开全市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去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部署了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晋江市市长杨益民、常务副市长王远东以及市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各镇(街道)、安平管理处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办主任、各公安分局、派出所、边防所负责人和驻泉新闻媒体共160多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78.
7月19日下午,泉州市消防支队举行庆建军80周年警民警政座谈会,驻泉13家新闻媒体、廉政监督员、行政服务中心等人员以及支队领导、在家部门副职以上领导共50余人参加座谈会,支队长陈建华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579.
双氧水氧化法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的试验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氧水(H2O)氧化法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初始pH值为7、电机搅拌速度为100 r/min、体积分数为30%的H2O2投加量为2.5 mL/L、反应时间为2h条件下,总氰去除率可达93%以上.实际工程应用中,出水口总氰浓度远低于国家有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80.
表层岩溶带及其植被、土壤构成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本文系统分析了兰电堂泉域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样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土壤水到岩溶泉水的水文过程中,电导率、暂时硬度、总碳量不断增加,不同阶段各阴、阳离子的吸附和淋溶存在差异,对大部分离子,植被层和浅层土壤有较强淋溶作用,深层土壤吸附作用较强。表层岩溶带水文过程是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植被层是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土壤层是无机碳、有机碳和HCO3-转化的重要化学场,植物-土壤系统主导了碳的转化和转移,影响表层岩溶动力系统。随植物群落正向演替的进行,表层岩溶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能有效调控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