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41.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且有高山环绕,所以有着独特的干旱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它们是新疆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及人类经济文化生活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生产发达的近代社会中,它们的大部分其作用有增无减。因此,预测野生动植物资源未来发  相似文献   
42.
供水水库沉积物中铁锰的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考察了溶解氧、pH值、微生物活性和温度等因素对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环境中(DO<1.0 mg/L),酸性条件(pH=6.0)能够促进铁锰的释放,而碱性条件(pH=9.0)则会抑制铁锰的释放;微生物活动能够显著促进铁锰的释放;温度对铁锰的释放有较明显的影响,升高温度有利于铁锰的释放;好氧条件下(DO>5.0 mg/L)铁锰的释放则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3.
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将发挥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珠江流域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及其运作机制,为珠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稳定化处理对矿渣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土壤中重金属的不同存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并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以石灰、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为稳定剂,对某金矿区含重金属矿渣进行组合处理;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淋滤试验、植物盆栽试验,探讨矿渣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后,酸性矿渣的pH升高至中性以上,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矿渣中As、Pb、Zn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使矿渣中可交换态As和有机结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65.6%、87.7%;添加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使矿渣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As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As转化;添加石灰和粉煤灰使矿渣中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Pb、Zn主要向残渣态Pb、Zn转化.经前期稳定化处理后,矿渣淋滤液中As、Pb、Zn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添加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的As、Pb、Zn含量进一步下降.其中,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57.4%;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Zn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24.9%.添加稳定剂处理矿渣明显有利于植物的萌发与生长,其中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效果最好,香根草的萌发率为76%.  相似文献   
45.
将6组不同初始种群密度的溶藻细菌L7(Bacillus cereus)菌悬液和添加了溶藻细菌L7胞内、外代谢产物的2216E培养液加入到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悬浮液中,将5组不同初始种群密度的中肋骨条藻悬浮液和添加了中肋骨条藻胞内外代谢产物的f/2-Si培养液加入到溶藻细菌L7悬浮液中,探讨溶藻细菌L7和中肋骨条藻的相互作用。在第7天时,L7胞外代谢产物使中肋骨条藻细胞数量下降95.42%,表现为间接溶藻,胞内代谢产物使藻细胞数量增长361.47%,表现为加快藻增长。L7初始种群密度为3.89×106 cfu/mL和3.89×107 cfu/mL时,在第7天藻细胞数量均下降80%以上;初始种群密度为3.89×102~3.89×104 cfu/mL时,在第7天L7促进藻生长。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为3.89×103 cells/L、3.89×104 cells/L及3.89×106 cells/L时,最迟于第7天,L7种群密度开始低于对照组,即中肋骨条藻能够在一段时间后抑制L7生长。从第4天开始,中肋骨条藻胞外代谢产物使L7种群密度低于对照组,即中肋骨条藻对L7产生抑制作用;胞内代谢产物对L7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普查基层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业污染源普查的基层工作经历,分析污染源普查特点和要求,对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清查、普查环节提出了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改进,总结出一套工业源普查基层工作方式,为今后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某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以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硫酸亚铁(Fe2S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为稳定剂,采用其不同组合对矿区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蜈蚣草、香根草、苎麻为供试植物,研究稳定化处理对土壤中As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修复植物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稳定剂组合处理后,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4.4%~29.0%、23.3%~41.1%、17.8%~45.0%;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Fe2SO4组合处理对土壤中的As稳定化作用最佳,可交换态As和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分别为62.3%、55.3%;添加KH2PO4会活化土壤中As,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KH2PO4组合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6.9%、101.9%.不同稳定剂的组合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植物生物量、影响As在植物中的富集、增加植物对As的累积量.3种植物生物量的大小表现为苎麻 > 蜈蚣草 > 香根草.粉煤灰、干化污泥和粉碎花生壳组合处理使蜈蚣草和苎麻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2SO4和KH2PO4组合处理使香根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Fe2SO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分别为45.5%、29.5%和53.9%;而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KH2PO4的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8%、25.2%和62.7%.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2SO4和KH2PO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对As的累积量都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7倍,12.8倍和3.3倍.3种植物对As的富集能力和累积量表现为蜈蚣草 > 香根草 > 苎麻.  相似文献   
48.
李晓春  潘伟斌 《环境保护科学》2015,41(1):99-103,112
矿区不当开采导致下游土壤As污染(As含量达到194 00 mg/kg),研究了柠檬酸、氮川三乙酸三钠(NTA)、乙二胺二琥珀酸-三钠盐(EDDS)3种天然螯合剂清洗修复As污染土壤的效果以及清洗对As化学形态的影响,并探讨了清洗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柠檬酸、NTA和EDDS的最佳清洗条件:液土比分别为30、30和15 m L/g,浓度分别为0.2、0.05和0.1 mol/L,p H分别为2.67、13和13,震荡清洗时间分别为6、3和2 h,对应的去除率为88.70%、94.05%和89.89%。运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对As的清洗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准一级方程拟合决定系数达到0.982 07,是描述柠檬酸清洗过程的最佳方程;NTA和EDDS则是准二级方程,NTA分段拟合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 04和0.940 37,EDDS对应为0.97825和0.816 92。3种天然螯合剂对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均有40%~90%的去除率,其中NTA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去除率分别为91.24%和95.03%,显著高于柠檬酸和EDDS。  相似文献   
49.
通过比较我国与美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初步探讨了两者在环境修复立法方面的差异。我国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足以解决我国在环境修复实践过程中的环境责任、环境修复资金分担、环境修复标准以及保障环境修复工程顺利到位实施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内外环境修复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构建我国环境修复法律法规体系是必要的。遵循“谁污染谁付费”,评价环境修复效果的标准考虑污染物检测限,与现有与环境相关的标准一致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环境修复标准,做到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应急性、跟踪治理等原则。最后对我国环境修复法规体系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