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塑料垃圾污染海洋,危害海洋生物的机理、危害的原因及对某些海洋生物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评述。着重介绍了网具、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对海洋动物的危害,塑料碎片、流网等对海鸟的危害。以期望对塑料垃圾污染海洋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定性分析液化气脱硫剂中各个组分,并对其中的主要组分进行了详细结构分析,对N-甲基二乙酶的质谱分裂情况进行了探讨,为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离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环境管理将寸步难行,在过去15年中,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海区监测中心-管区-监察站的四级海洋环境监体系,组建了由国务院有关部委、沿海11省(市)自治区等有关部门100多个单位2500人参加的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每年获取各类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4.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湖水水质逐步变坏。1977年湖的北部出现赤潮,1 983年湖的南部出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物微囊藻。多年来,在深水区湖水温度分层情况下,叶绿素α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湖的表层。但在1 994年夏季降雨量极少的情况下,在深水区叶绿素α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温跃层的附近,这种现象在琵琶湖是罕见的。分析发现叶绿素的峰值在湖水温度分层时出现在温跃层的上部,而且底边界层同时出现了低溶氧和高浊度的现象。叶绿素α和溶氧、浊度的对应关系表明温跃层是一光合成活跃的区间。本文通过流体力学方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粘滞力就会增加,在温跃层出现了随水深增加,粘滞力急剧增大的情况。由此可见颗粒物在温跃层顶的上部沉降速度比温跃层内快,因此颗粒物高浓度出现在温跃层内。计算结果同时发现,在水深10~20 m(对应于温跃层),分子扩散系数最小,一旦颗粒物进入这一区间就不易扩散出去。由于温跃层是一分子扩散系数小、粘滞力高的区间,所以温跃层是颗粒物和营养盐的富集区,出现了藻类和叶绿素浓度的峰值。  相似文献   
15.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湖水水质逐步变坏。1977年湖的北部出现赤潮,1983年湖的南部出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物微囊藻。多年来,在深水区湖水温度分层情况下,叶绿素a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湖的表层(Tezuka,1984)。但在1994年夏季,降雨量极少的情况下,在深水区叶绿素a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温跃层附近,这种现象在琵琶湖是罕见的(Nakanishi,1995)。最近,琵琶湖北湖的藻类爆发显著增加了溶氧的消耗,导致了湖底层溶氧的减少。如果湖底层溶氧持续减少,底泥储存的磷就会释放到湖水中,从而加快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琵琶湖南北10个点1994年4月至1995年3月每月1次的常规观测资料,深入剖析了全湖物理化学参数的时空分布,不仅发现叶绿素的峰值在湖水温度分层时出现在温跃层的上部,而且湖底边界层同时出现了低溶氧和高浊度的现象。分析认为绿素a和溶氧、浊度的对应关系表明温跃层是一光合成活跃的区间。  相似文献   
16.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湖水水质逐步变坏.1977年湖的北部出现赤潮,1983年湖的南部出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物微囊藻.多年来,在深水区湖水温度分层情况下,叶绿素α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湖的表层.但在1 994年夏季降雨量极少的情况下,在深水区叶绿素α或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温跃层的附近,这种现象在琵琶湖是罕见的.分析发现叶绿素的峰值在湖水温度分层时出现在温跃层的上部,而且底边界层同时出现了低溶氧和高浊度的现象.叶绿素α和溶氧、浊度的对应关系表明温跃层是一光合成活跃的区间.本文通过流体力学方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粘滞力就会增加,在温跃层出现了随水深增加,粘滞力急剧增大的情况.由此可见颗粒物在温跃层顶的上部沉降速度比温跃层内快,因此颗粒物高浓度出现在温跃层内.计算结果同时发现,在水深10~20 m(对应于温跃层),分子扩散系数最小,一旦颗粒物进入这一区间就不易扩散出去.由于温跃层是一分子扩散系数小、粘滞力高的区间,所以温跃层是颗粒物和营养盐的富集区,出现了藻类和叶绿素浓度的峰值.  相似文献   
17.
东北大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农业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大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农业资源开发对策武志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晁岳侠,曾丽娟,王萍(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东北大平原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不含朝阳区)和内蒙古呼盟,主要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中平原等七个类型区组成。土...  相似文献   
18.
CGS(CO2地质储存)是CO2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天然裂隙的存在则是CGS的潜在风险.CO2地质储存过程中储层上覆盖层及其浅部含水层是防止CO2泄漏的天然屏障,为了探究深部咸水层中CO2沿断层的泄漏过程并获得断层渗透率及储层中超临界CO2流体初始条件(初始饱和度、初始泄漏压力)对CO2沿断层泄漏速率和泄漏量的影响程度,依据鄂尔多斯CO2灌注工程示范区资料,使用多相、多组分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软件TOUGH2建立了2D概念模型.结果表明,深部咸水层中的CO2在压力差和浓度差的作用下沿断层发生泄漏,到达浅部含水层后开始发生侧向运移,100 a内运移了约200 m的水平距离;由于浮力的作用,CO2集中在含水层顶板处,有效地防止了CO2向外泄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00 a内断层渗透性能为低渗、中渗和高渗条件时,CO2累积泄漏量分别为0、1 050和3 000 t;CO2初始饱和度分别为0.20、0.50和0.99时,CO2累积泄漏量分别为550、1 050和1 650 t;初始泄漏压力分别为17.3、17.6和18.1 MPa时,CO2累积泄漏量则分别为900、1 050和1 400 t.除此之外,断层渗透性、CO2初始气体饱和度和初始泄漏压力对CO2泄漏的影响还体现在泄漏发生时间和平均泄漏速率上.研究显示,各因素对CO2沿断层泄漏过程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断层渗透性能> CO2初始饱和度> CO2初始泄漏压力.   相似文献   
19.
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潘能  侯振安  陈卫平  焦文涛  彭驰  刘文 《环境科学》2012,33(12):4081-4087
再生水灌溉引起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其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备受关注.以再生水利用较典型的北京为研究区,分层采集了不同再生水灌溉历史的城区公园绿地与城郊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一些常规理化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及5种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探讨长期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均高于其自来水对照灌区,农田上升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公园绿地与农田再生水灌区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分别上升了60.1%和14.2%,公园绿地再生水灌区0~20 cm土层中土壤酶活性平均增幅为36.7%,而农田为7.4%.调查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公园绿地0~10 cm与10~20 cm土层间差异极显著.因此,北京地区城市绿地使用再生水长期灌溉有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