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选择膨润土作为吸附回收落地浮油的原材料,制备了原土吸附剂和颗粒吸附剂。通过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吸附剂的油回收率和重复使用性的影响,对比性评价了不同吸附剂的落地油吸附回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不同材料吸附回收落地油前后的形貌和组成变化,探讨了材料的吸附机制。SEM结果表明,颗粒吸附剂的脱附能力优于原土吸附剂。BET结果表明,原土吸附剂比颗粒吸附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经过3次吸附一脱附循环后,原土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明显下降,而颗粒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则基本保持不变。FTIR测试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的吸附回收落地浮油过程对油的性能不存在影响,原土吸附剂中的油含量,随吸附一脱附次数的增加,明显比颗粒吸附剂增大。原土吸附剂对落地浮油的吸附,主要是以层间吸附机制进行,而颗粒吸附剂则以表面吸附进行,颗粒吸附剂综合吸附回收性能优于原土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13.
以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为受试生物,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研究了石油烃对马粪海胆性腺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实验结果发现当石油烃分散液(WAFs)浓度低于40 mg/L时,未对马粪海胆性腺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当浓度达到50 mg/L时,马粪海胆性腺细胞DNA则发生了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表明高浓度石油烃分散液可以对海胆性腺细胞DNA造成严重损伤,且马粪海胆性腺细胞的DNA受损率、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以及DNA平均迁移长度与暴露天数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石油烃污染对海胆胚胎及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石油烃污染对海胆的毒性, 采用海胆胚胎发育技术, 观察0号柴油、船用轻质柴油和船用重质燃料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胚胎及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 三种油品分散液使得胚胎发育至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囊胚期的时间延后,这种延后的现象随着发育进程和油品分散液浓度升高而愈发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的海胆浮游幼虫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二腕幼虫及四腕幼虫的体长均变短.三种油品对于海胆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毒性顺序为:0号柴油>船用轻质柴油>船用重质燃料油.  相似文献   
15.
NiO纳米颗粒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细胞胁迫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球藻生长及细胞微观结构方面对比研究了纳米NiO与Ni2+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的胁迫性.结果表明概率单位法计算得纳米NiO对小球藻96 h EC50为31.4 mg/L,而Ni2+对小球藻96h EC50为1.73 mg/L,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受纳米NiO和Ni2+胁迫前后小球藻细胞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受Ni2+胁迫的小球藻多数出现细胞缩小、变形、细胞器损坏、空泡等细胞凋亡现象,而受纳米NiO胁迫的细胞则部分表现细胞凋亡现象,表明Ni2+对小球藻的毒性远大于纳米NiO.  相似文献   
16.
Cr6+和Cr3+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毒性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两种不同价态的重金属铬对小球藻和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比较了Cr6+和Cr3+的毒性大小及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敏感性。分别使用标准方法检测了Cr6+和Cr3+对小球藻和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r3+对小球藻的毒性在短期内比Cr6+大,但最终转变为Cr6+的毒性大于Cr3+,说明Cr6+较Cr3+稳定。Cr6+对发光细菌的毒性大于Cr3+,且Cr3+的其它典型抑制效应值之间的变化大于Cr6+的变化,说明发光细菌指示Cr3+较Cr6+敏感。Cr6+和Cr3+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效应拟合效果较小球藻好,并且发光细菌测定周期短,因此可认为发光细菌更适合作为监测重金属铬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气质量模糊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权广义距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城市空气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能充分利用实际数据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同一应用实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文章提出的评价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大连海域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外溢油应争信息系统基础上针对大连海域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大连海域溢油模拟信息系统”,综合了三维溢油扩散模型、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性质变化,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益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预测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验情况完全相符,可用效地提高对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熊德琪 《环境工程》2000,18(2):61-63
运用模糊集理论中的权距离和隶属度概念推导出一种改进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评价过程能充分利用实际数据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实例应用结果表明 ,与广泛采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相比较 ,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0.
苯酚、苯胺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苯酚、苯胺对藻类、卤虫急性毒性,得出苯酚、苯胺对小球藻的24-96hEC50为82.9- 110.74mg/L,44.40-61.08mg/L,并且在48-72h之间毒性作用最强;苯酚、苯胺对卤虫的48hLC50分别为27.88mg/L和0.794mg/L。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了X2检验,均符合精度。卤虫对两种物质的敏感性远大于小球藻,可以考虑其用于海水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