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富磷上清液铁接触除磷污泥性质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技术,对富磷上清液铁接触除磷污泥进行了成分与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经陈化作用后其主要成分为FePO4、FeO(OH)和Ca3(PO4)2,各组分的相对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7.01%、65.52%和7.47%。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沉淀6~8 h后总铁浓度<3 mg/L。分析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提出可将污泥直接用作农肥或土壤改良材料,也可通过高温灼烧、焦硫酸钾溶解、过滤等过程将其分离为铁矿(Fe2O3·nH2O)和磷矿(FePO4和 Ca3(PO4)2)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62.
综合印染废水混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察了几种常用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在最佳pH值9~11时,硫酸亚铁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复配试验表明,当硫酸亚铁投加量为400mg/l,熟石灰400mg/1,PAM为2mg/l时,COD去除率76.3%,色度去除率94.5%.处理成本为0.16元/t。  相似文献   
63.
折流式水解-复合膜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折流式水解-复合膜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COD与色度去除效果显著.组合工艺出水COD在100 mg/L以下,总去除率90%以上,出水色度为6倍以下,色度去除率达97%以上,达到纺织印染行业一级排放标准(COD≤100 mg/L,色度≤40倍).其中,ABR段的COD去除率在50%~65%,MBR段的COD去除率在78%~85%,COD的去除主要在MBR段,而色度去除主要在ABR段.此外,还对MBR段的HRT、污泥浓度、曝气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BR段适宜的HRT为8~12 h,污泥浓度为3~8.6 g/L,气水比为23:1~31:1.  相似文献   
64.
选取4种植物(鸢尾、香蒲、麦冬和美人蕉)和3种基质(炉渣、沸石和砾石),通过植物和基质的不同组合构建了7组潜流型人工湿地,研究不同植物、相同基质及不同基质、相同植物条件下,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启动期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对COD去除率,砾石>炉渣>沸石,美人蕉>鸢尾>香蒲>麦冬;对TN去除率,沸石>砾石>炉渣,美人蕉>香蒲>麦冬>鸢尾;对NH4+-N去除率,沸石>砾石>炉渣,香蒲>美人蕉>麦冬>鸢尾;对TP去除率,炉渣>砾石>沸石,香蒲>美人蕉>鸢尾>麦冬。植物种植前,炉渣、沸石和砾石不同基质湿地的COD去除率没有明显差异;在TN和NH4+-N的去除上,沸石远优于炉渣和砾石。植物种植后,3种基质的TP去除率在10.75%左右。鸢尾、麦冬和美人蕉3种植物湿地的COD去除率随运行历程呈上升趋势,而香蒲由于生长状况不佳,去除率呈下降趋势。美人蕉湿地TN去除率较其它3种植物湿地高,各植物湿地NH4+-N去除率差异不显著。4种植物湿地TP去除率在9.24%左右。  相似文献   
65.
潜流型人工湿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黄娟  王世和  鄢璐  刘洋  王峰 《环境科学》2007,28(9):1965-1969
对芦苇、美人蕉、空白潜流型人工湿地中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潜流型湿地硝化作用强度受温度影响显著, 且与总氮、氨氮去除率显著相关. 各湿地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湿地表层高于深层. 芦苇湿地表层硝化作用强度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变化趋势; 深层则沿程递减; 反硝化作用强度沿程变化不明显. 垂直流湿地平均硝化作用强度高于水平流湿地; 有植物湿地高于空白湿地; 芦苇湿地高于美人蕉湿地. 植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影响硝化作用强度, 根际硝化作用强度由根面至非根区递减. 潜流湿地具有较强的反硝化潜力, 反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高于硝化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66.
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和  何炜 《环境科学》1999,20(4):33-3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反应器理论,建立了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在测定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基础上,以大量实验资料验证了模型及其假设的可靠性,并对反应器效率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颗粒污泥粒径为0.82mm,反应器最佳生物浓度为50g/L。  相似文献   
67.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预处理有机氯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机氯农药废水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研究了采用厌氧膨胀床颗粒活性炭反应器对其预处理以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未经处理的有机氯农药废水及经混凝、Fenton氧化处理后的有机氯农药废水分别进入厌氧反应器,在进水pH为6.8~7.2,水力停留时间为48 h,有机物容积负荷为1.41~3.19 kg COD/m3.d时,3种废水的出水B/C值分别为0.35、0.41和0.42;出水COD分别为1280、1050和659 mg/L;出水色度分别为50倍(灰白)、20倍(灰白)和20倍(灰白).从运行稳定、经济的角度,选择混凝-厌氧组合作为该农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研究提出采用单位表面面积生物膜底物降解速率LW作为厌氧膨胀床反应器的设计指标,并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厌氧膨胀床颗粒活性炭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为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为开发新型除磷脱氮工艺,研制了将MBR和A2/O工艺相结合的新型MB(A2/O)反应器。研究了MB(A2/O)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厌氧富磷上清液的化学除磷,并分析了过程机理及特性。结果表明:对于TP在30~45 mg/L的富磷上清液,采用含20% Ca(OH)2的工业石灰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22.5;纯Ca(OH)2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5.6(摩尔比为2.5);FeSO4·7H2O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10.7(Fe2+与P的摩尔比为1.3);Al2(SO4)3·12H2O与P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12(Al3+与P的摩尔比为1.3)时,均可使出水TP稳定在0.3 mg/L以下;以石灰、NaOH的联合投加方式可大幅减少石灰投加量。  相似文献   
69.
膜生物反应器是通过膜技术强化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新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少和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它存在膜污染和能耗高的缺陷;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大、传质速度快等优点,但它同样也存在出水悬浮物浓度高和载体易流失的缺陷,将膜分离技术和三相生物流化床有机结合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讨论膜生物反应器和生物流化床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结合后的膜生物流化床在膜污染、能耗、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70.
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湿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成  王世和  杨春生 《环境科学》2006,27(7):1383-1387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平衡规律和土柱中的迁移特性,同时分析了某造纸废水长期灌溉湿地土壤的可提取有机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附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且在未受灌溉土壤和已灌溉2a土壤中的吸附常数分别为7.341 0和4.950 1,非线性程度常数分别为0.502 4和0.610 8;经漂白废水淋溶的土柱渗滤液中有较多的可吸附有机氯(AOCl)检出,废水中的有机氯被土壤大量的吸附,且在表层中含量最高.经过造纸废水灌溉1、2和3a后的土壤表层可提取有机氯(EOCl)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8、10.35和10.07μg/g,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