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桥梁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并探索了桥梁震害的预测方法,包括经验统计法,规范校核法、Pushover法和大跨度桥梁震害预测方法,通过引入的桥梁分类标准,建立了桥梁震害预测的一般流程,最后,结合福州市区重要桥梁震害预测,简要介绍了各类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2.
为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解决传统安全监测手段的空间局限性问题,结合高分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区域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并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重点管控范围;基于高分遥感影像提出适用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的变化检测方法,动态监测安全防护范围内的建筑、道路等人工构筑物的变化情况,严控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工构筑物密度;以内江市隆桥化工为实例开展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高分遥感技术能够高效监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情况,有助于危险化学品企业保持足够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降低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63.
Al_(13)([AlO_4Al_(12)(OH)_(24)(H_2O)_(12)]~(7+))是Al(Ⅲ)水解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尺寸介于纳米级别的簇合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物化特性,Al_(13)制品在工业生产和环境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Al_(13)的基础理论性研究,包括形态转化与微观界面机制等分子学行为的解析,可以揭示其水解生成的过程以及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等重要的物化性质,为制备高纯Al_(13)试剂以及优化实际工程应用条件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研究Al_(13)转化生成Al30和Al_(13)聚集体等形态的微观机制,可以进一步开发新型多功能环境工程应用材料,提升Al系试剂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在全面阐述Al_(13)的分子学行为的基础上,论述分析了Al_(13)制品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水处理中混凝过程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污泥处理中的调理脱水效果等,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4.
文章综述了具有纳米结构的粘土矿物(高岭土、蒙脱土和海泡石)、硫化物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从水中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比较了多种可应用于重金属源头阻控的技术方案,讨论了适用于农业灌溉重金属阻控的装置组成和净化材料类型等.最后对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阻控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5.
强化混凝与优化混凝:必要性、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混凝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一个引人人胜的课题,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水质的急剧恶化与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对混凝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同时也给研究以一定的发展机遇.在简略地回顾混凝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水体颗粒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混凝作用机理以及混凝工艺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概括性介绍.重点论述了强化混凝/优化混凝的必要性与目标.并进一步对若干主要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66.
Ca(II)在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4个平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进水Ca2+浓度对活性污泥絮体表面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来确定Ca2+在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a2+浓度的增加,污泥中的Ca含量逐渐增大。进水中Ca2+的加入,增大了污泥絮体的粒径和密度,进而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Ca2+的加入,使可供结合的蛋白质数量最高增至近1倍,污泥表面疏水性也相应增强;污泥絮凝性能的改善,主要和可供Ca2+结合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有关,而非多糖;EDTA通过络合污泥絮体中的Ca2+,破坏了由Ca2+架桥形成的污泥絮体结构,这说明Ca2+可通过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中的负电官能团架桥来促进污泥絮体的形成并维持絮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7.
Al13形态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SO^2-4/Ba^2+法分离提纯Al13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铝浓度、SO4/Al比、Ba/SO4摩尔比、以及超声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浓度的聚合铝利于沉淀的形成与分离。同时选用1:1的SO4/Al与Ba^2+的共存对形态分析不产生影响,形态鉴定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分离条件所得产物形态为Al13。  相似文献   
168.
絮体分形结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统计力学和无标度网络框架分析了絮凝过程,并从物理角度导出了絮体的分形结构,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外界控制条件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能量守恒对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发现在湍流条件或外界能量交换强烈的情况下,分形维数较高;反之,若在层流条件或能量交换较弱的条件下,则分形维数较低.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9.
李政剑  石宝友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13,34(11):4319-4324
以吸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为目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在10~100μm内的粒径变化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PAC粒径变化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NOM组分的分级吸附特性.3种不同粒径的PAC由市售PAC经过研磨筛分获得,按照中值粒径(d50)从小到大依次为:PAC-1(19μm)、PAC-2(46μm)和PAC-3(76μm).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对模拟水样还是实际微污染水体中的NOM,随着PAC粒径的减小,PAC对NOM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都显著提高.小粒径PAC吸附速率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粒径减小导致的有效吸附位点的增加,另一方面粒径减小也使得吸附质分子到达活性炭表面吸附位点的距离减小;而吸附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较小的PAC具有更大的外层比表面积和中孔孔容,有效减弱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NOM对活性炭的孔阻塞效应.此外,PAC粒径减小能显著增强其对天然水体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 000的有机物组分的吸附,而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800的有机物组分的吸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0.
钛盐混凝剂调理对活性污泥絮体理化性质的影响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预制的不同形态钛盐混凝剂对污泥的调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碱化度[B值,即n(OH)/n(Ti)]聚合氯化钛(PTC)单一调理污泥时,在相同投加量时,PTC_(0.5)调理后污泥比阻、可压缩性以及EPS中有机物含量均低于其他形态钛盐,其最佳投加量以TSS计,为0.005 g·g~(-1),该投加量远低于传统的铁盐和铝盐混凝剂.不同B值PTC调理污泥脱水能力的强弱顺序为:PTC_(0.5)PTC_(1.5)Ti Cl_4PTC_(2.5).同时分析了调理过程中污泥絮体粒径(d_(0.5))和分形维数(D_F)的变化特征.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解析了钛盐混凝剂对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分布和组成的影响,EPS蛋白峰的荧光强度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峰分布变化规律与污泥比阻、可压缩性和脱水能力变化规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