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2006至2010年监测结果和统计资料,评价广西茅尾海近5年富营养化状况,分析富营养化变化与钦州市人口、地区生产总值(GDP)、入海污染物结构、河流入海污染物之间的关系,探讨近年来茅尾海富营养化不断加重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该海域富营养化的综合防治对策。结果表明近5年茅尾海富营养化程度显逐渐加重的趋势,到2010年茅尾海富营养化程度很严重,河口附近富营养化明显。近5年钦州市人口和经济急剧增长引起的入海污染物不断增加是茅尾海富营养化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尤其以磷酸盐的增加对海湾富营养化及赤潮现象的影响最为显著。因而茅尾海富营养化的综合防治应注重对钦江和茅岭江流域的综合整治以及海湾周边入海污染源的管理,加强污水的脱磷处理等。  相似文献   
32.
被动采样监测珠江三角洲NOx、SO2和O3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获得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特征,采用被动扩散采样技术,在珠江三角洲200 km×200 km网格区域内测量11月两周暴露的NO2、SO2和O3浓度水平,采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Kriging)获取NOx、SO2和O3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源清单和已有模型结果比对.采用反向轨迹方法模拟了O3的输送途径.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珠江三...  相似文献   
33.
于2010年1月在茅尾海采集了7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不同深度沉积物的基本理化性质及w(As)、w(Cd)、w(Cu)、w(Fe)、w(Hg)、w(Mn)、w(Ni)、w(Pb)和w(Zn),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元素的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总体上呈湾内大于湾外,其中w(Cd)和w(Hg)平均值分别为1.1、0.3 mg/kg,污染最为严重并有加重的趋势;Cd污染可能与周边农田磷肥使用及磷矿开采有关,而Hg污染可能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致.重金属(除As外)质量分数与w(OM)、w(Fe)和w(TN)密切相关,其中w(Cd)与w(TP)密切相关,说明生物和化学过程都显著影响这些元素的空间分布.w(Cu)、w(Hg)、w(Ni)、w(Pb)和w(Z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这几种重金属可能具有同源性;而沉积物中w(Cd)与w(Zn)、w(Pb)、w(Ni)和w(Cu)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暗示Cd的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其他元素不同.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CdHgPbZnCuAs,其中Cd与Hg属于中等生态危害;靠近茅岭江汇入区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高,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采样点的综合污染也已接近中等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34.
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下SPAC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艳  胡阳  马祖陆  朱鑫  梁晓 《地球与环境》2014,42(2):213-220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对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系统中的水势日变化、气象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大气水势降低,大气水势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反应敏感。岩溶区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和土壤水势较低,不同石漠化条件下的植物叶水势在-7.79±0.43~-2.68±0.11 Mpa之间,土壤水势在-4.00±0~-0.08±0.04 Mpa之间,重度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处于萎蔫状态。植物在正午受到的水分亏缺程度为: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水分在SPAC系统中运移,其能量消耗主要集中在叶片-大气的过程。叶-气水势差差值大小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SPAC水势梯度提高,各介质层水势差的增大,提高了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强度。  相似文献   
35.
中国磷石膏资源化管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工艺过程中的伴生物,产生量巨大,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正在国内悄悄兴起,对磷石膏的规范管理也势在必行.阐述了美国磷石膏的产生以及管理的现状,对比中国现有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及管理的现状,为中国磷石膏的资源化管理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6.
采集广东某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WI-A)和二期(WI-B)的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底渣和烟气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砷、镉、钴、铬、铜、汞、镍、铅、锌共9种重金属含量,研究重金属的迁移特征。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呈现4类不同的迁移特征,钴、铜、镍、铬主要迁移至底渣中,锌、砷、铅主要迁移至底渣和飞灰中,镉主要迁移至飞灰中,汞主要迁移至飞灰和烟气中。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对除汞以外的重金属治理效果明显。WI-A和WI-B垃圾中的汞分别约有28%、37%随烟气排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37.
采用铁镁改性粉煤灰絮凝剂絮凝沉淀得到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颗粒,然后通过颗粒化菌藻系统进行了缓流微污染水体原水净化处理,优化了絮凝剂投加量,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菌、藻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藻液)中絮凝剂质量浓度达到500 mg/L以上即可使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率均超过94%;光合细菌、小球藻絮体颗粒总投加量为0.5%(体积比),HRT为48 h,菌/藻比(体积比)为1:1时,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86%~62.16%、61.35%~63.72%、76.98%~79.42%和65.48%~68.32%,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1.75~4.31 mg/L、0.18~0.59 mg/L、0.30~0.96 mg/L和0.05~0.09 mg/L,系统具有稳定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8.
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我国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自然保护区或总体规划没有按规定审批,或保护区内存在违禁开发资源、违法开展旅游与生产经营活动等现象.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问题突出,与一些地方政府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建设和管理机构能力薄弱、管理体制不顺,环境执法与监管严重不到位密切相关.加强我国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必须充分行使环保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对自然保护区强化统一监管、加强环境执法,落实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惩处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9.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城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是美丽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呈现。面对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整体部署及美丽城市建设现实需求,本文明确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的工作背景及重大意义,评估我国美丽城市建设的进展、成效,分析识别当前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从重点任务、工作机制、政策支撑、带动示范等层面提出开展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思路与任务建议,为推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在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中,柴油车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文通过测试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97组与柴油车排放颗粒物无机元素排放有关的数据,采用k-means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柴油车无机元素排放占颗粒物比例的大致区间为:Si(0—4.62%)、Al(0—1.53%)、Ca(0—4.09%)、Na(0—2.61%)、Mg(0—2.68%)、K(0—0.85%)、Fe(0—3.4%)、Zn(0—0.54%)、Cu(0—1.49%)、Ni(0—0.06%),且所得无机元素的排放区间的置信水平均大于94%.同时得到的柴油车排放颗粒物无机元素分析结果,可以为后续柴油车排放颗粒物无机元素数据分析以及相关污染治理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更好地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