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可持续基础上发展的非洲工业部门对克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态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工业部门对非洲经济的贡献和可持续工业发展最突出的主要的挑战.讨论了在非洲促进清洁生产对面对挑战的可能贡献.  相似文献   
22.
王坚  汪洋 《交通环保》1997,(6):24-26
阐述了A/O系统处理含油综合污水试验原理.工艺流程和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含油综合污水中的高浓度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同时对试验工艺中一些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3.
浅谈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污染预防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无公害蔬菜的来由和环境污染对蔬菜生产的危害,国家为规范其生产所制订的规定和办法,并指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通过目前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问题,结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永丰县为例,提出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净化产地环境建立示范基地、发展多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制新型农业生产资料等预防措施,并对生产产品的检测推行速测技术,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4.
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巫山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PM10年均浓度为95.0μg/m3;日均浓度呈偏态(左偏)分布;污染程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夏季分别在上午9点和中午12点达到全天最大值,而秋、冬季则出现在晚上19点;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对PM10浓度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于2020年夏季和秋冬季在厦门港海天码头和嵩屿码头进行大气PM2.5的采集,并对20种元素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港大气PM2.5浓度较低,且两个站点的PM2.5浓度并无显著性差异,也不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异.地壳元素中以Ca和Si的含量最高,而痕量元素中以Zn和Mn的含量为最高.与标准值相比,重金属元素中只有Cr(Ⅵ)出现超标.受风向和吞吐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部分元素浓度在夏季高于秋冬季. Cu、 Zn、 SO2和NO2有较一致的明显昼夜变化,但来自重油燃烧排放的V和Ni并无明显昼夜差异.PMF源解析确定码头PM2.5的4个污染因子为工业源、船舶排放、交通源和海盐+建筑尘混合源,其中工业源对PM2.5浓度的贡献率最大(55.2%~59.4%),远高于船舶排放的贡献率(7.1%~7.7%).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厦门港大气PM2.5中重金属对人群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1×10-5...  相似文献   
26.
沈军富  王坚 《安防科技》2006,(7):29-30,16
结合黄岩区人民政府行政大楼工程设计特点,介绍计算机在消防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本市海陆风特征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海陆风环流方向产生较大变化,环流途径由1986年的台湾海峡→厦门岛→工业区→厦门西海域→台湾海峡,转变为2013年的台湾海峡→厦门岛→工业区→鼓浪屿→厦门岛→台湾海峡.统计了1989年-2015年鼓浪屿测点SO2、NO2、PM10浓度占市区平均浓度的比例,结果发现该比例随环流途径的变化而不断升高,海陆风环流特征的变化使得鼓浪屿环境空气质量受工业污染影响的程度加大,治理工业污染对改善鼓浪屿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油田污染土壤残油组成与特征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坚  张旭  李广贺 《环境科学》2012,33(4):1352-1360
为揭示石油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残油组分特征,筛选土壤残油的生物降解性评价参数,选取大庆、胜利、百色3个油田区共18个深度降解的石油污染土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土壤残油中链烷烃(正烷烃+姥鲛烷+植烷)、多环芳烃(PAHs)、萜烷、甾烷及三芳甾烃等5类超过100种石油烃单体.结果表明,经长期降解后残留在土壤残油中总烷烃残留率低于10%,总PAHs残留率低于30%,而萜烷、甾烷及三芳甾烃等生物标志物较难降解.正烷烃降解性随碳数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但碳数<37的正烷烃降解率平均值>80%;PAHs中2~4环PAHs降解率平均值>70%,5~6环PAHs较难生物降解;萘系列、菲系列、系列及苯并[e]芘系列中随烷基取代数增多而残留率增高.残油中可被GC-MS识别的组分<3%,主要为碳数高于20的正烷烃、烷基取代萘和菲、萜烷、甾烷及三芳甾烃等生物标志物.基于烷烃及多环芳烃组成特征,筛选出6个由易降解组分含量与总油或难降解组分含量的比值构成的标准残油的特征参数,可用于判断污染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29.
场地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对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化工、制药等场地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作为研究重点,探究场地土壤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氯苯类、氯代烃类)主要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危害熵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室内空气入侵或经口摄入,通过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挥发性气体的贡献率大于75%,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大于20%(1,2,3-三氯丙烷除外,其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达98%)。半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有机氯农药类、多氯联苯类)的主要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通过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大于70%,通过皮肤接触吸收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均大于25%。  相似文献   
30.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当渗滤液CODCr为1491~2965mg/L,该组合工艺对CODCr、BOD5、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98.3%和61.7%。文中还对渗滤液CODCr的降解性能、厌氧-好氧工艺的合理组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