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水稻种植对黑土微生物生物量和碳源代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实验区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水稻种植对黑土微生物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地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田间土,根际土中有机质含量最低;在夏季的样品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中全氮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比较相似.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夏季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春、秋两季差异不明显,冬季最低,空地中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田间和根际.全部样品微生物生长步入稳定期时间和碳源的颜色平均变化率变化范围不同,时间分别为216、192、216、120 h,范围分别为0.52~0.84、0.82~1.28、0.40~0.84、0.05~0.48,表明春秋季微生物步入稳定期和对碳源的代谢量比较相似,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典型水稻种植黑土区土壤生境质量退化与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呼吸防护用品的分类方法、常见类别呼吸防护用品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及呼吸防护用品选择、使用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对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围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再制造的基本商业模式浓出我国发展再制造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府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4.
以浮游藻类制成的生物吸附剂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液相起始pH、吸附剂用量Cm和不同吸附时间t等因素对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吸附前后藻类吸附剂进行了FTIR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在起始pH=1.0,吸附剂用量Cm=6.0 g/L,吸附时间t=180 min,吸附温度T=30℃时吸附效率达到了92.10%;藻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ΔG0均为负值,说明实验条件下藻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红外图谱显示在1 261~1 537 cm-1和1 034~1 053 cm-1区域峰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其为细胞上的多糖、蛋白质等成分更多地参与了对Cr(Ⅵ)的吸附过程。由此可见,利用中水里生长的藻类制成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具有可行性,吸附速率较高,吸附平衡时间较快。  相似文献   
55.
采用包埋法制备出一种复合生物填料,测其各项理化性质,并以NOx模拟废气验证其脱硝性能。填料主要由碳酸钙、牛粪堆肥腐殖质、菌剂载体、水泥、轻质珍珠岩、立体网状纤维及脱硝功能微生物等复合而成,粒径12 mm×20 mm,自然堆积密度(471±0.8)kg/m3,持水量(49±1.3)%,比表面积3.91 m2/g,平均机械强度(427.3±0.2)N,pH为10.5±0.2。填料能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粘结强度,并具有营养缓释及pH缓冲能力。包埋脱硝功能微生物复合填料中初期微生物数量5.3 ×105 CFU/g,运行60 d后微生物数量达到8.6×108 CFU/g,闲置停运30 d微生物有所减少,但重启后净化效率基本不变。当进气负荷低于1 878 mg/(m3·h),气体停留时间为14.47 s时,BF1的去除率高达93.15%。  相似文献   
56.
河北曹妃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曹妃甸项目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和Zn、Cu、Pb、Cd含量,并依据有关标准和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总体偏碱性,属壤质和黏壤质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Cu的污染指数最大,Zn、Pb次之,Cd虽没超过国家标准但已出现污染累积现象。在单因子评价中,有76%的土样中Cd元素呈中等或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余元素均无潜在生态风险;在多因子评价中,有95%的土样属于无生态危害或一般生态危害,只有5%是强生态危害。项目区农田土壤质量虽总体良好,但个别区域存在严重生态危害问题,尤其是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十分突出。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和污染修复工程中,应注意保护清洁农田,防止污染交叉转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7.
微波辅助双氧水氧化降解水中磺胺二甲嘧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方  张从良  王岩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4074-4078
采用微波辐照技术辅助双氧水氧化降解水中磺胺二甲嘧啶(SM2),研究了微波辅助双氧水氧化降解水中SM2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纯使用微波辐照并不能显著降解SM2,而微波辐照可显著促进双氧水对SM2的氧化作用,提高SM2的降解率。在初始浓度为50 mg/L,微波功率为900 W,加入0.25 mL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pH值为4的条件下辐照6 min,SM2的降解率可达96.5%,COD去除率为72%。  相似文献   
58.
抗生素菌渣堆肥进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青霉素菌渣、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等原料分别进行好氧堆肥实验,以考察堆肥过程中不同菌渣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堆制的41d里,根据温度变化分阶段采集堆肥样品,采用稀释倒平板法测定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菌渣不同,其堆肥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趋势不同。青霉素菌渣堆肥中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为高一低,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为高一低.高,放线菌数量为逐渐增加;林可霉素菌渣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为低一高一低,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为高.低.高。依据真菌菌落形态观察,菌渣堆肥中的真菌种类比对照牛粪堆肥单一,表明两种菌渣对堆肥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均产生了不利影响。林可霉素菌渣堆肥初始时的细菌数量比对照低1个数量级,放线菌数量在整个堆肥进程中都明显低于对照,堆肥结束时,随着菌渣含量的增加,放线菌数量逐渐下降,高温期真菌数量下降幅度随着菌渣含量增加而加大,表明林可霉素菌渣对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堆肥化后菌渣中林可霉素残留量的减少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堆肥处理可以将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59.
水葫芦对滇池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葫芦对富营养湖泊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通过原位采集滇池柱状底泥,以蒸馏水为上覆水,进行了25d的室内静态模拟实验。实验比较了水葫芦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底泥氨氮(NH4-N)、硝态氮(NO3^-N)、溶解性总氮(DTN)、正磷酸盐(PO4^3--P)等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水葫芦处理组上覆水溶解氧、pH显著性降低,而PO4^3-P浓度显著性升高;在实验前2d,水葫芦处理组上覆水NH4^+N和DTN浓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而在5~25d时,其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根据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水葫芦植株吸收营养盐总量,推算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平均速率,表明水葫芦加速了滇池底泥氮、磷营养盐的释放速率,处理组氮、磷释放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5.3~170.2和1.5~21.6倍。  相似文献   
60.
Pd/N共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纳米管钛酸浸入含尿素和金属(Pd)硝酸盐的乙醇溶液中,乙醇超声挥发后所得样品先在空气气氛、600℃下煅烧,再在H2气氛、400℃下热还原制备得到Pd/N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Pd/N-TiO2)。利用光电子能谱(XPS)仪研究了催化剂表面N、Pd元素的化学态。结果表明,N元素以Ti—O—N形式存在,Pd元素以单质金属状态存在。考察了Pd/N-TiO2的紫外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活性,与单纯TiO2光催化剂和N掺杂TiO2光催化剂相比,Pd/N-TiO2活性明显提高。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苯酚初始浓度和pH、O2流量以及外加双氧水等条件对紫外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活性的影响,得到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催化剂用量为0.10g/L,苯酚溶液初始pH为8,O2流量为80mL/min,加入适量双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