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01.
以开滦矿区某矿8#孤岛煤柱回采为工程背景,针对孤岛工作面长度对底板垂直应力的分布影响及下伏大巷围岩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孤岛工作面在倾向方向上的底板受力模型,采用半无限体空间理论,推导出底板垂直应力计算公式,将该孤岛工作面实际地质参数带入公式,得出了孤岛工作面长度与底板应力之间的函数曲线。研究表明:当该孤岛工作面长60 m时,对下方-480 m水平大巷产生的垂直应力最小。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8#孤岛工作面合理尺寸(60 m)比实际孤岛工作面长度(100 m)对下方水平大巷的采动影响小,便于维护。  相似文献   
102.
通过野外观测实验探讨了戈壁地表风沙运动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戈壁地表风沙活动层主要集中在距地表60 cm高度内;不同粒径沙粒输沙强度的垂向分布不同,以0.25~0.5mm为过渡区,0.25mm颗粒输沙强度随高度增大先增加而后按指数规律递减,0.5mm颗粒则随高度增加呈线性递减,且粒径越大,递减的梯度越小;风沙流中颗粒的粒度组成不仅受风速和颗粒起动风速影响,而且还与地表粒度组成直接相关;输沙率与风速之间关系服从指数规律,公式形式为q=α.eβ.u,其中α、β为相关系数,u为地面2m高处风速。  相似文献   
103.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反应器的关键部件对系统压力损失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针对某电厂1×300 MW锅炉机组的SCR脱硝反应器,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各关键部件对系统压力损失特性影响.通过研究确定了SCR反应器的最优设计方案,即关键部件1设计为...  相似文献   
104.
跃移层风沙输运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软件,选用欧拉-欧拉法对跃移层风沙输运进行模拟,分析了粒径、风速对沙粒体积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流发育分为增长、回落和稳定3个阶段;风沙流稳定后沙粒体积浓度沿高度按层分布;输运层主要集中于地表30 cm以下;同一粒径沙粒,随着风速的增大,沙粒体积浓度最大值与最大值出现的高度增大;同一种风速下,粒径增大,体积浓度最大值减小,最大值出现的高度则增高。  相似文献   
105.
贵州省天柱县某钡盐厂污染排放导致周边土壤遭受污染,为此对钡盐厂周边污染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钡盐厂周边土壤存在严重的钡富集,钡盐厂周边2km范围内土壤钡的浓度范围为760.4~3196mg.kg-1;污染区土壤表层钡的分布受污染源的距离关系及所在风向的控制,各形态钡占总钡平均比例大小关系为残渣态>Fe/Mn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弱酸结合态;土壤剖面钡的分布规律为表层土壤中的总钡及各形态钡的含量远高于下层,总体呈垂直递减规律;钡及形态钡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受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总氮以及碱解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天津陈塘热电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对发电锅炉设备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分析论证,进一步证实了企业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结合本企业的特点有重点地开展技术改造,才能不断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把企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环保型企业。  相似文献   
107.
车辆蒸发排放是城市地区大气环境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要人为源.选取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采用满足国Ⅵ(A)汽油标准的汽油,在密闭舱内设定两种不同温度,研究蒸发排放特征及温度对蒸发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6辆车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01~0.10 g/h,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09~1.49 g/d,低于已有研究中国四或国三车辆的蒸发排放水平.②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水平远超过热浸VOCs蒸发排放水平.③热浸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近似线性增长,昼间损失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先快后缓的增长特征.④温度升高后,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明显增加.温度由25℃升至38℃后,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36.0%~533.9%;温度从18~33℃升至23~38℃后,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16.7%~106.2%.研究显示,温度变化对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特殊的历史沿革、资源禀赋、产业承接等原因,新疆成为石化、煤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接替区,以化石为主的能源消费不断增加,逐步形成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区域碳锁定问题日益突出。新疆区域碳锁定形成机制以技术-制度锁定为基本途径,经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产生资源禀赋锁定、产业锁定、技术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嵌入锁定,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的综合系统,导致新疆区域碳锁定固化。通过建立碳承载力、碳超载率的计算模型,运用供需平衡法对新疆碳锁定状态进行判定和预测发现:新疆初次碳锁定现象发生在2005年,2006-2014年区域碳锁定趋势愈来愈严重。地方政府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健全政绩考核体系、提升碳承载能力等路径减缓区域碳锁定趋势,逐步实现区域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空间网格化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森林生物量是核算森林碳储量的主要因子,其数量及空间分布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重要参数。论文以中国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基础,以影响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气候(气温、降水)、地形(高程、坡度)和植被因子(NDVI)为辅助,利用降尺度方法估算了1 km×1 km格网分辨率下的中国森林生物量,并从不同空间尺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生物量总量约为13.56 Pg,平均生物量密度为65.3 t/hm2,各省森林生物量总量差异较大,总量较高省份主要集中于西南和东北内蒙古地区,其中西南地区(西藏、四川、云南)最高,为4.5 Pg,占总量的33%;东北内蒙古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次之,为3.58 Pg,占总量的26%;2)在省级尺度构建的森林生物量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回归关系可用于栅格尺度下森林生物量的降尺度估算,多尺度验证分析表明网格化估算结果基本合理;3)中国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区域分异规律明显,大致以东北至西南为界,与水热条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生物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西南地区(横断山脉)、新疆山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秦岭和东南武夷山等地区。  相似文献   
110.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比较,论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机理及特点。分析了实现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溶解氧浓度、pH值、分子态游离NH3浓度和泥龄。结合典型工艺,提出了目前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