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异戊二烯排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植被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on-methane hydrocarbon,NMHC)排放对大气环境变化有重要的影响,异戊二烯是对流层最主要的NMHC之一.本文应用Guenther的光温影响模型,对199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异戊二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异戊二烯总的排放量约为0.03~8.6Tg/a,对全球碳的贡献量以碳计为0.026~7.589Tg/a,年最大可能排放量约占全球年排放总量的1.5%~4.3%;排放有较大的空间(地域)差异,年排放大值区分布在南方多林区和东北地区,以云南和黑龙江2省最大,对全国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22%和11%;不同植被对总排放量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异,贡献率较大的杨树和栎类分别达到52.28%和44.29%.  相似文献   
102.
重庆市路面降雨径流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2010年雨季对重庆市3场降雨时段的地表径流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重庆市路面降雨径流过程特征与降雨强度和降雨间隔时间对不同水质参数初始冲刷的影响,运用多元统计技术区分出路面径流的潜在污染源.结果表明,3场降雨径流的COD、TP和TN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分别为60.83~208.03、0.47~1.01和2.07~5.00 mg.L-1,超出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是主要污染物;3次降雨事件中,污染物浓度的峰值均提前或同步于径流量的峰值,并且污染物浓度的峰值多数出现在产流10 min内;重金属Zn、Cu、Pb和Cd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呈锯齿状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区分出路面径流水质的2种潜在污染源:①机动车交通损耗和大气干湿沉降;②城市垃圾.  相似文献   
103.
为掌握重庆市主城区次级河流水环境状况,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重庆市主城区选取6条典型次级河流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开展水体总氮(TN)、总磷(TP)污染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6条河流TN、TP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季节TN、TP均超过国际认可的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季节所有河流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盘溪河清水溪跳蹬河花溪河伏牛溪朝阳河.2各次级河流TN、TP季节变化情况较为显著,为春、冬季TN、TP质量浓度高,夏、秋季TN、TP质量浓度低;3河流在各季节TN、TP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趋势比较明显,污染物沿河流不断聚集,污染物质量浓度递增率最大达到1.25 mg·(L·km)-1.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次级河流污染特征对城市水体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库对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在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层面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应用当地实测结果进行模型验证,然后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现行农业耕作管理特点等建立GIS区域数据库,并在数据库的支持下进行区域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密云水库上游地区214 920 hm~2农田土壤(0~25 cm)的总有机碳储量为7 646×10~6 kg,其中位于河北省境内的该地区63.1%的农田储存了全区68.1%的SOC;平均每公顷农田SOC储量为35 576.1 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化肥和有机肥投入的增加,经过1 a耕种后,2006年该地区农田SOC储量增加142.5×10~6 kg,整个地区及各区县农田土壤碳收支均为正,是大气CO_2的一个汇.情景分析表明,气温升高对该地区农田SOC积累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提高秸秆还田比例、适量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增加灌溉和采取免耕方式等措施均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地面臭氧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地面臭氧是一种重要的二次大气污染物.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臭氧前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地面臭氧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在高速发展的城市群区域,地面臭氧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文章论述了我国地面臭氧的来源、特性、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地面臭氧污染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可能的经济损失,包括人体健康危害、建筑材料腐蚀老化、农作物减产以及树木生长抑制等方面.此外,从研究对象与研究区域两方而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当前我国地面臭氧污染研究的瓶颈是缺乏全国范围的臭氧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地而臭氧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奥运前期与奥运期间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对北京市奥运前后(2008年6~9月)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进行连续监测,获得不同阶段PM2.5日平均浓度的动态特征,分析气象因素、人为控制管理措施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北五环的生态中心站点(RCEES)颗粒物日均浓度平均值为0.067 mg.m-3,奥运期间的颗粒物浓度(0.060 mg.m-3)比奥运前期(0.081 mg.m-3)减少了约26%.而位于南二环市中心的教学植物园站点(JX)颗粒物浓度平均含量为0.078 mg.m-3.JX站点奥运期间的颗粒物浓度(0.069 mg.m-3)比奥运前期(0.095 mg.m-3)减少了约27%.各个阶段PM2.5的日变化都基本呈现双峰态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08:00~10:00左右,RCEES站点颗粒物浓度为0.068 mg.m-3,JX站点浓度值为0.089 mg.m-3;另一个峰值出现在晚20:00~22:00左右,RCEES和JX站点颗粒物浓度为0.079 mg.m-3和0.083 mg.m-3,这主要与上班交通高峰导致的尾气排放污染和道路扬尘污染等有关.研究气象参数发现奥运期间与奥运前期气象条件无显著差异,属于高温高湿风力不大的典型北京夏季天气条件.奥运期间颗粒物浓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风速、相对湿度及降水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连续多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和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环境效益.在自然因素相差不大的条件下,人为控制因素对奥运期间颗粒物的下降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北京市室外空气真菌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北京市空气真菌的种类组成,浓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空气真菌平均浓度为(1164.8±73.2)CFU.m-3,浓度变异很大,变化范围为23.6~13959.5CFU.m-3.空气中优势真菌为枝孢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和无孢菌(non-sporing),其中枝孢属是绝对优势真菌,浓度约占真菌总浓度的1/3以上.文教区和公园绿地空气真菌浓度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秋季较低,而交通干线空气真菌浓度4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文教区和公园绿地空气真菌浓度明显高于交通干线(p<0.05),文教区和公园绿地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