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机酸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有机酸的施加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对土壤中Cu的活化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吸收Cu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向土壤中施加质量摩尔浓度为2 mmol·kg-1的EDTA时,土壤中Cu质量分数为220.16 mg·kg-1与空白土壤中500.31 mg·kg-1相比明显减少,说明EDTA可以极显著的降低土壤中的铜质量分数,使其转化成水提取态的Cu浮于土壤表面,并大部分聚集在根部周围,同时向土壤中施加EDTA不但促进了对Cu的活化而且显著提高了李氏禾对Cu的吸收,叶中最高质量分数达到336.54 mg·kg-1是对照中80.34 mg·kg-1的四倍;而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则抑制了Cu的活化,但对李氏禾地上部分的Cu质量分数影响不大.有机酸对Cu的影响相对较弱,除EDTA显著降低了土壤中Cu质量分数外,其他有机酸对Cu的活化和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与对照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阿特拉津作为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具有致癌风险的2B组类别,这意味着阿特拉津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极大的影响.为实现对水中阿特拉津的高效去除,该研究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EI)将钴改性活性炭粉末(Co@AC)进行包埋固定,制备新型环境功能材料“EI-Co@AC”.当海藻酸钠为2.5%、氯化钙为4.0%、Co@AC为1.0%、膨润土为2.0%时,制备的EI-Co@AC小球具有最优的机械强度和传质性能,且小球内部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致密的网状结构以及大量的官能团.当EI-Co@AC投加量为16 g·L-1、溶液pH为3.0、温度为25℃时,10 h内小球对50 mL、5.0 mg·L-1的阿特拉津去除率可达92.3%,机理研究表明小球对阿特拉津的去除主要是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此外,经过5次重复实验后,EI-Co@AC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仍在75%以上,且小球结构完整,表明EI-Co@AC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综上,该研究制备的EI-Co@AC是一种无毒、经济、可重复利用的环境功能材料,可用于水环境中的阿特拉津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3.
以桂林市上窑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车间剩余污泥、上窑堆肥厂的堆肥堆料和桂林雁山镇森林土壤为菌源进行驯化,分离纯化并筛选得到2株能分别以壬基酚(NP)和双酚A(BP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株N-1和B-1。通过对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N-1和B-1菌分别为Cupriavidus(贪铜菌属)、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通过两菌株分别降解NP和BPA的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降解动力学以及时间、温度、p H值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菌N-1,B-1的最佳初始目标污染物质量浓度为5~10 mg/L,降解40 h,N-1去除率可达49.63%,B-1去除率可达62.34%。细菌N-1对NP的去除半衰期t1/2为41.44~48.02 h;B-1对BPA的去除半衰期t1/2为35.23~37.33 h。细菌N-1,B-1的最佳降解温度均为30℃,最佳p H值均在6.5~7.5之间,即两种细菌在中温、中性条件下对NP和BPA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烟道气生物脱硫厌氧段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UASB对烟道气生物脱硫厌氧段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浓度和温度进行实验研究。分别从亚硫酸根去除效果和硫化物生成情况两方面考查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36h时,SRB对SO32-的还原效果良好;进水SO32-浓度范围在500~800mg/L时,SO32-还原率在88%左右;在实验考察的温度范围内,反应温度为33℃时SO32-还原速率和硫化物产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砷酸盐的溶解度及其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了铁、钙和钡的砷酸盐在水环境中的溶解度与稳定性,着重分析了砷酸盐在水中发生不一致性溶解与稳定性的关系。同时藉助PHREEQC程序,探讨了砷酸铁溶解时,其溶解度、砷的存在形式与pH值的关系,以及共存的氢氧化铁对稳定性的影响,并作出了Ca-As-水和Ba-As-水体系的Ig[As]-pH相图。  相似文献   
16.
将Tween-80,Span-60和甜菜碱,分别添加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进行序批式生物沥滤,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类型对污泥中Cu,Zn沥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的适宜投加量范围依次为:0.5%~0.7%、3.0~6.0 g/L和1.5~3.0 g/L。在此条件下沥滤10 d,Cu和Zn的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相比,硫的氧化利用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铁氧体法处理电解锌厂生产废水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对广西某电解锌厂的金属废水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铁氧体法对其产生的含铜、锌废水进行工程实际处理 ,运行结果表明 ,处理效果十分稳定。进水Cu2 +、Zn2 +浓度为 2 5mg/L ,1 2 0 0mg/L左右 ,pH为 2 .0 ,出水pH为 8.0左右 ,Cu2 +,Zn2 +浓度为 0 .1mg/L ,1 .0mg/L ,并对运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盐度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广西涠洲石油终端处理厂污水Cl 浓度在 110 0 0~ 12 0 0 0mg L ,平均为 113480mg L ,CODCr约为 15 0~ 4 0 0mg L ,属高盐度污水。通过对微生物进行驯化 ,仍可以用生化法处理。研究表明 :单一的厌氧生化法和好氧生化法处理污水均不能达标 ,而厌氧 好氧联合处理效果良好 ,出水水质稳定 ,出水CODCr为 14~ 6 7mg L ,可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施加Fe3O4/桑树杆生物炭对土壤砷形态和水稻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树杆为生物炭原料,制备Fe3 O4/桑树杆生物炭(Fe-MBC).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的Fe-MBC对土壤有效态As含量的钝化效果,筛选出钝化效果好的Fe-MBC-800(800℃下炭化制备)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Fe-MBC-800添加比例为1%~7%(质量分数)时,其对种植水稻后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EC)、土壤As形态、水稻生物量和水稻总A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Fe-MBC-800成功负载了Fe3 O4,其主要官能团有C=O双键、O-H键、C-O键和Fe-O键; Fe-MBC-800、MBC-800和Fe3 O4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09.659、517.714和68.025 m2 ·g-1.②添加Fe-MBC-800可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EC值,提高土壤残渣态As含量,降低土壤水溶态As含量和土壤有效态As含量; 土壤中添加7%的Fe-MBC-800后,水溶态As含量和土壤有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81.6%和56.33%.③土壤中Fe-MBC-800的添加比例为5%~7%时,能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提高水稻生物量,使水稻植株As的累积降低了62.5%~68.75%.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溶解性有机物在生态修复系统中的降解与残留,构建石英砂、焦炭及曝气焦炭系统的人工湿地,比较填料及强化曝气对DOM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充焦炭的反应器处理COD、NH~+_4-N、DOC、蛋白质、多糖和UV_(254)的效果明显优于填充石英砂的反应器;表层连续曝气能有效地提高对COD和NH~+_4-N的去除效果,平均最优去除率分别为89.58%和51.15%,与未曝气组相比分别平均提高了4.22%和14.79%,COD和NH~+_4-N的去除与DOC中HPI组分的降解成相关性;系统表层进行曝气大大提高了系统对TPI-A中溶解性蛋白质的降解,降解率为65.9%,而对多糖中TPI-A组分的降解与未曝气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