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公路隧道实验调查交通来源空气污染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公路隧道实验方法来调查交通来源空气的污染,笔者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公路隧道内进行了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为多点位同步监测,气态污染物包括CO,SO2,NOx和VOCs等,大气颗粒物包括TSP,PM10,PM2.5和粒径浓度谱分布等.同时,还调查和分析了隧道内机动车流量、能见度和气象因子.利用上述分析和测定结果,可以综合地研究交通来源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荣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80 hm2,处理规模2.0万m3.d-1,1998年10月开始投入运行。对1999年1月到2004年12月荣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效果以及净化效果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SS、BOD5、CODC r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浓度分别为(27.6±6.6)、(22.7±4.3)和(90.0±12.5)mg.L-1,去除率分别为73.9%、72.5%和63.8%。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去除率分别为99.7%和99.6%。对NH4 -N和TP去除效果较差,出水浓度分别为(11.2±2.7)和(2.03±0.29)mg.L-1,去除率分别为45.1%和30.2%。BOD5、CODC r、NH4 -N和TP的去除效果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NH4 -N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TP,BOD5和CODC r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分析BOD5、CODC r、NH4 -N和TP去除效果的年际变化发现,BOD5、CODC r和NH4 -N去除率有增加的趋势。TP去除率在2001年和2002年基本相同,从2003年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43.
为阐明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中污泥胞外聚合物对脱水和流变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某再生水厂中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泥为对象,通过测量污泥粒径、三维荧光及各层EPS含量研究了EPS去除对污泥流变和含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水解预处理后的污泥,粒径相较混合污泥下降66.79%;混合污泥荧光波峰集中出现在酪氨酸类蛋白质区和色氨酸类蛋白质区,经过热水解后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荧光响应值升高,再经过厌氧消化后提升了腐殖酸区域荧光响应值;EPS的去除对于污泥流动性有重要影响。热水解污泥和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去除EPS后表观黏度下降幅度较大;此外,不同的脱水方法对污泥含固率的影响也不同。混合污泥和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去除S-EPS层后含固率提升366.67%和148.92%,而热水解污泥去除S-EPS层后提升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从污泥组分和流变学角度为污泥脱水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4.
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4  
近10余年来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和清洁地区进行了 PM2.5的采集和分析,其中包括PM2.5的质量浓度、离子和元素成分、酸度和酸化缓冲 能力以及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PM2.5的污染较重,不论是质量浓度,还是各种主要成分浓度,在TSP和PM10中都占有很 高的比重,而PM2.5的酸度也远远高于TSP和PM10,特别是近年来PM2.5污染还有相对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5.
硫酸盐还原菌的污染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硫酸盐还原菌 ( 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简称SRB)是一群严格厌氧的异养型微生物 ,其分布遍及全球 ,主要存在于水体的深部和浅部、下水道和油田等处 ,它们与石油、煤炭矿藏有关 ;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及其特殊的代谢活动对人类环境和国民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人们对此越来越重视 ,对 SRB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 ,SRB在水处理 (特别是厌氧处理工艺 )中的应用已有报道[1 ] ,而对 SBR引起的污染与防治办法却鲜见报道。本文拟对此进行介绍。1 对水体的污染与防治1 .1 对水体的污染SRB对水体的污染是由有机…  相似文献   
146.
从新疆荒漠土壤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36-1,根据菌株的Biolog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一株欧文氏菌属(Erwinia)新种。该菌絮凝产物的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属于II型发酵,即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部分偶联;在发酵48 h后絮凝活性最高,产量可达到6 g/L;絮凝特性研究表明,在20~100℃范围内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在酸性环境条件下有较高的絮凝活性,pH值大于7,絮凝活性迅速下降;一些金属阳离子对絮凝有促进作用,其中,Ca2+的助凝效果最好,Mg2+次之,Al3+和Fe3+的助凝效果最差。该絮凝剂对水中各种重金属离子和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作用,显示出其在环境工程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7.
为了控制微生物繁殖对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造成的危害,研究了脉冲电源发生器与线圈绕组相连产生的脉冲磁场对循环水中异养菌的灭活影响,并对灭活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对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的异养菌有灭活作用;灭活率对频率和输出电压有选择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扫频范围100~1000 Hz、输出电压3 V、单次作用时间为15 s,温度45℃时,异养菌灭活率达到78.8%。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城市中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系统的微生物进行试验检测与分析,发现循环水进行前期处理后水中大肠菌群、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分别为5个/ml、110个/ml和0.7个/ml以下,均在安全限度之内。对循环水中的异养菌检测分析发现其值在105~106个/mL范围内波动,形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主要危害,提出影响火电厂循环冷却系统的主要影响菌类为异养菌的结论,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微生物的控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9.
基于人口视角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的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担,最终都会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不同社会成员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各自所承担的公共服务提供成本也有着较大的差距.本文立足于"人"这一基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形成的原因:①长期存在的对"人"身份进行区分的传统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体现是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形成的根源;②人口流动性的缺乏为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某种便利;③巨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农村人口占多数的人口结构等也加剧了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的程度.从"人"的角度看,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彻底消除身份传统在公共服务体制中的影响,建立起无差别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和公平的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努力提高人口的流动性,并使社会经济改革与不新提高的人口流动性相适应;通过大力发展中小城镇等方式来适当调整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50.
结合电网在运GIS内置特高频传感器运行现状,汇总分析了内置特高频传感器的漏气及悬浮放电缺陷典型案例,重点对内置特高频传感器悬浮放电缺陷的检测方法和缺陷原因进行讨论分析,针对现有的典型缺陷提出预防措施,为GIS内置特高频传感器安全运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