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1.
陆源有机污染对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4月对舟山海域进行了25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调查,结合同期进行初级生产力、海水水质等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初级生产力、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对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共获得84种,多毛类是主要优势类群。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1.62g/m2,平均丰度为208.5个/平方米,多样性指数(H')为1.64。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应用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海水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DIN)、磷酸盐(DIP)、富营养化指数和底层溶解氧(DO)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初级生产力、盐度和透明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陆源有机污染、盐度、透明度、初级生产力和底层溶解氧是影响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陆源有机污染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31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调查,结合同期进行的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对大型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生物129种,多毛类为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丰度、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分别为11.55 g/m2、220.74 ind/m2、1.64。表层沉积物中Cu、Pb、Zn、As、Cd和Hg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0.36×10-6、25.75×10-6、100.44×10-6、11.85×10-6、0.18×10-6、0.03×10-6。除Cu的含量有37.03%样品超出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外,其它Pb、Zn、As、Cd和Hg均未有样品超标。应用Bivariate和BIOENV分析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Cd的含量已对大型底栖生物产生显著的影响,但重金属含量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2005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长江口及毗邻海域(29°30'32°00'N,123°E以西)进行了2个航次的综合调查.2个航次共鉴定浮游植物345种,包括赤潮种类43种,其中,赤潮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海域绝对的优势种.浮游植物细胞平均丰度7月(5.48×104cells·L-1)低于11月(2.70×105 cells·L-1),而叶绿素a平均浓度7月(2.34 mg·m-3)高于11月(1.32 mg·m-3).多样性指数(H)均值7月(1.51)高于11月(0.86),均匀度(J)均值7月(0.59)也高于11月(0.34).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块状区域特征,其季节变化主要受海区的流系特征、季风、营养盐、悬浮物等因素的制约,周日变化主要与潮汐、温盐跃层等密切相关.同时,结合历史监测数据(1996~2005年)分析表明,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长期氮磷比失衡导致甲藻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所占比例大幅攀升,甲藻类赤潮频繁发生.要改善海域环境现状,相对于控制西部陆源污染物的输入量,控制输入的营养盐比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浙江近岸海域春季表层溶解氧饱和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春季对浙江省近岸海域溶解氧的调查结果,结合现场的温度和盐度,得出溶解氧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饱和度与温度、盐度、化学需氧量、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浙江省近岸海域溶解氧饱和度范围为92.1%~120%,均值为100%。总体呈西部沿岸低,东部外海高的平面分布趋势。溶解氧饱和度高值区与浮游植物丰度的高值区一致。低饱和区域化学需氧量含量基本高于1 mg/L。陆源径流和有机物质耗氧分解是沿岸低饱和区域主要控制因素,外海水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高饱和区域主要控制因素。径流和外海水对有机物质分解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