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高效利用水陆两栖植物鸢尾修复污染水体,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鸢尾构建共生体系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光合作用指标,探讨不同AMF对水生植物鸢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AMF对鸢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地上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下部分通过利用其庞大的菌丝网络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而促进了鸢尾的生长,其中对比无菌剂侵染的空白植物,摩西球囊霉作用的鸢尾对氮元素的吸收率提高71.75%,磷元素的吸收率提高8.36%,而根内球囊霉作用的鸢尾对氮元素的吸收率提高42.55%,磷元素的吸收率提高9.5%;而地上部分则是通过加强叶片气孔导度的开启来调控植物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平衡,进而提高了鸢尾的最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植物的新陈代谢,最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对于鸢尾光合作用的调节摩西球囊霉的促进效果显著好于(P<0.05)根内球囊霉。  相似文献   
22.
铁炭-混凝沉淀-生化处理强酸性染料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炭-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强酸性染料废水进行中试处理研究。在铁炭微电解单元主要考察了铁炭比、HRT和曝气量大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水解酸化单元主要考察了进水pH和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铁炭微电解和水解酸化,在大幅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去除废水的色度、削减有机负荷,以保证后续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主要考察了进水浓度、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过组合工艺的处理,最终的出水COD〈75 mg/L,出水色度〈40倍。  相似文献   
23.
天津市典型河网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天津市典型河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u、Mn、Ni、Pb和Zn)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重金属的来源,进而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是58.18、23.52、524.60、22.93、25.24和49.51 mg/kg,其中Cr、Mn和Ni含量均低于天津市土壤背景值,而Cu、Pb和Zn含量在部分样点高于背景值;在垂直分布上,沉积物中Cr和Ni的含量相对稳定,而Cu、Mn、Pb和Zn的含量从底层到表层均先增加后降低。重金属富集系数(EF)分析显示,河网区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在个别样点以及Pb在近一半样点存在人为输入过程(EF1.5),与接纳上游及区域的生活污水、农田退水有关,而Cr、Mn和Ni均来自自然源。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评价表明,整个河网区表层沉积物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对区域的水环境质量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4.
王立  王继宗 《环境科学》1999,20(4):89-92
用膜萃取-微脯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分别测定环境地表水,工厂排污水,饮用水和汽油等样品中痕量苯,甲苯和甲苯等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膜萃取,微捕集回收率为89%-99%,相对标准偏差为1.16-3.60%。  相似文献   
25.
模糊物元模型在湿地水体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元分析是用来处理在某些条件下用通常的方法无法解释的不相容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文章以扎龙湿地水体中重金属污染评估为例,针对8个监测断面的5种重金属指标(锰、锌、铜、铬、砷)污染现状,用熵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模糊物元模型,用以实现水质的等级评价和监测样点排序,结果表明:扎龙湿地不同监测位点污染程度从重到轻递减顺序如下:东升水库>林甸排污口>核心区仙鹤湖>翁海排干>克钦湖>龙湖>特勒桥>龙安桥。湿地水源入口和核心区污染重金属污染严重,湿地的功能分区未能起到实质效果,湿地核心区未得到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26.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发展历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流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给出了参考范例,并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在方法和技术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统一、生态过程价值的理解、计量参数修正、标准和体系的选择、对生态服务功能状态好坏分级评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还存在某些问题及有待今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菌根作为植物根系和真菌所建立的共生体,是生物界最为广泛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这一系统的形成能够有效增强植物的物质生产和抗病能力,全面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在新兴生态农业生产领域受到广泛重视。与此同时,菌根系统的形成可有效促进植物对污染或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并能联合其它根际微生物共同发挥效能,在受损和污染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正成为环境工作者关注的新兴方向,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菌根技术在重要的环境修复领域,如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领域、污染场地生物修复领域、受损和胁迫环境恢复重建中的试验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其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应用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出应在菌根真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性、菌根系统的复杂性解析、以及内生菌根真菌分离纯化等关键理论与技术方面加大力度,尽早实现广适性功能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多元"生物制剂"的开发,从而在环境修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考查内江市城区降雨酸度状况,内江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于一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二年九月在站内设点收集降雨样品61个,其中PH值低于5.6的样品有32个。在统计的22次降雨过程中有16次出现了酸雨。  相似文献   
29.
SHL6.5-25-A型锅炉顶棚管变形事故产生原因及预防王宝树,王立芳,毕金超苇河林业局人造板厂有两台为纤维板生产线及厂房采暖用的SHL6.5-25-A型蒸汽锅炉。过去生产和采暖用汽量都很平稳,锅炉运行安全可靠。但是,近几年来厂区不断扩大,产品的品种...  相似文献   
30.
隔音值班室是减少噪声危害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炼油是连续性自动化生产,其操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主要是在值班室通过监视仪表来控制装置.为了防止设备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应修建隔音值班室.经过对炼油厂内的30个隔音值班室实际运行的调查、分析,认为隔音室是减少噪声危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