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47篇 |
综合类 | 263篇 |
基础理论 | 76篇 |
污染及防治 | 48篇 |
评价与监测 | 26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01年全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 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2000年全省环保任务全面完成,"九五"环保目标基本实现,为实现新世纪和"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打下了基础.今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国家和省有关会议精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强化法制、投入、科技、宣教、监测等支撑能力建设,不断落实和完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全面启动"1231"工程和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五"环保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2.
33.
四川盆地为中国灰霾形势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对四川盆地大气灰霾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环境一号卫星数据,对能表征大气污染程度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了反演。提出了用EVI植被指数判定暗像元精细化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去除部分大气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与CE318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结果相关性较高,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精度,反演结果满足精细化要求。反演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内有德阳、成都、眉山和乐山4个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该高值区呈带状分布且与四川盆地的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辽宁阜新两类变质地区的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古宙地壳在后寒武纪被改造的特点,可以将研究区──阜新地区划分为西部稳定区和东部线性杂岩带。而西部稳定区又可依据变质作用强度进一步划分为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用闪岩相区。本文通过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角闪岩相区岩石组合特征、变质作用演化的动力学以及发育于其中的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麻粒岩相区为历闪岩相区的根部带,后期构造运动的右行拉伸作用,使上部的角闪岩相区与下部的麻粒岩相区发生分离,而后一起抬升剥蚀,从而处于平行位置。 相似文献
35.
大气污染对石灰质文物的风化影响及防护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气污染对石灰质文物风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涉及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大气中酸性降水、大气中的气溶胶。文章介绍了目前开发的防护新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氟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并指出开发未来新型防护材料的方向是寻找安全生物钙化菌和开发与石灰质文物相匹配的新型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农业灌区夏、秋浇的氮磷流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引黄灌溉的2次主要大规模灌溉(夏浇、秋浇)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农业灌区的氮磷流失情况.分析了2次灌溉期的各引水渠和排水渠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溶解性无机磷(DIP)、溶解性有机磷(DOP)、颗粒磷(PP)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夏浇时,由于植物吸收、灌水量小等因素,基本不产生污染.而秋浇期间,由于灌水量大、土地裸露成为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时期.在对第8排域的TN、TP的连续监测中发现,排干沟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基本维持在4.16mg.L^-1和0.1725mg.L^-1,且氮为主要的污染控制因子;排干沟中的N/P为24,排入乌梁素海中极易引起水华发生.结合河套农业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了河套灌区在夏浇及秋浇时期的非点源污染产生过程及污染特点.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39.
结合宁波市水源涵养林2010—2014的造林试验,观测了宁波市两块试验地不同苗木生长、保存情况,重点分析苗木成活率与高程、淹没天数、淹没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木成活率与淹没天数、栽植高程极显著关系,与淹没水深相关性不明显;淹没天数是决定苗木成活率的最关键因素,淹没天数不宜超过10 d;起种高程不宜为平均水位,应至少提高2~5 m,并结合汛限水位综合考虑;苗龄不宜太大,苗龄小比苗龄大苗木易成活;早期养护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有重要作用;苗木支撑的牢固性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40.
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