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高浓度J酸废液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探讨了N253-煤油-H2SO4-NaOH化学萃取-反萃取体系提取浓缩J酸废母液中间体的工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萃取工艺,J酸废液中的CODcr去除率可达95%,萃余液CODcr在500 ̄2000mg/L之间,色度去除率可达95%,该工艺可使废母液中的回收物浓缩5-10倍,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而不改变性质,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22.
H酸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萘的衍生物,对生物具有毒性,是目前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本研究采用亚铁-过氧化氢氧化法对该废液进行处理,以改善它的可生化性能,降低水中有机物的溶解性,提高混凝处理效率。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2~4,亚铁的适宜投加量为200mg/L,当H2O2投加量为30g/L时,COD去除率为50%,废水已具有可生化性。经亚铁-过氧化氢氧化处理(H2O2的投加量为3g/L)后的废液,再用FeCl3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3的量分别为15和5g/L),COD的去除率达90%,H酸氧化过程中,HO先和萘环上的钝化基团发生置换反应,使萘环活化,进一步氧化,萘环裂解,最终转化为无机物。研究结果对提高该种废水生物处理效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3.
氨氮在饱水粉砂土和亚砂土层中吸附过程及其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在土地处理中选择合适保护土层厚度,防止NH4对地下水污染,通过动态土柱试验,了NH4在饱和粉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的吸附和Cameron平衡=动态吸附模型模拟了NH4在土层中的迁移过程,求得了不同土层和不同浓度条件下模型的各参数值,并求解出不同时刻,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的沿程NH4浓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在条件下,粉砂土和砂土的从向弥散系数分别为0.175和0.0093cm^2/min;当水中氨氮浓度  相似文献   
24.
凝胶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联用分析饮用水中铝的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凝胶层析与荧光分光光度法相结合进行饮用水中铝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凝胶层析对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依据衍生试剂8-羟基喹啉(8-HQ)和铬蓝黑R(EBBR)与不同铝形态结合强度的差异,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可分析饮用水中的单核铝、无机单核铝,再结合硝酸消解可测定饮用水中的总铝、溶胶态铝和胶体态铝.对饮用水中铝形态的分析表明:清华大学地区的地下水和北京市给水管网末端水的总铝含量均在50μg·l-1以下,无机单核铝为饮用水中铝的主要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25.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相似文献   
26.
颗粒Ru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乙酸和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湿式成型法制备了Ru/ZrO2-CeO2颗粒催化剂,对乙酸和苯酚进行湿式氧化,研究反应条件对苯酚氧化过程中COD去除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向CeO2中添加Zr能提高催化剂抗热性能,使用湿式成型法能降低焙烧温度,两者都可以提高比表面积和催化剂活性.Ru/ZrO2-CeO2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COD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大和催化剂使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150℃,压力3MPa,催化剂用量35g/L.在110h的动态试验中,COD和苯酚的去除率高于90%,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分别选用NF90、NF270和NF-型号的纳滤膜测定了20种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截留率®,并分析了纳滤膜截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R受到分子结构和膜特性的影响:对于同分异构体,分枝结构越多,R越高;环状有机物与分子量相近的直链有机物相比,R明显偏高;孔径越小的纳滤膜R越高.利用遗传算法(G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脂肪族及杂环物质的R与其结构的定量关系模型,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可分别达到0.8809和0.9944,通过2种模型进一步分析了R的影响规律,并对几种物质的R进行了有效的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GA-ANN模型的预测精度要好于GA-PLS模型.  相似文献   
28.
磁场对静态纳滤过程的膜通量及CaCO3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NF270型和NF型纳滤膜研究了经磁化预处理的钙溶液的静态纳滤过程,并与未经磁化预处理钙溶液的静态纳滤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当水样中Ca2+ 浓度为3.6 mmol/L,硬度等于碱度,初始水样体积为300 mL,体积浓缩倍数为2时,普通溶液的膜通量随滤出液体积呈现单调递减趋势;但处理磁化溶液时,膜通量随滤出液的体积先下降后上升,然后才下降,且平均膜通量比普通溶液的高,表明磁化预处理可以改善纳滤膜的部分操作性能.对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处理磁化溶液的纳滤膜膜面上生成的晶体相对较多.综合纳滤膜通量和膜面晶体生成量的观察,认为磁场的引入可使膜表面结晶速率增加,致使膜面溶质浓度降低,通量上升,同时因生成的晶体全部留在膜面上,运行一段时间后有效膜面积减少,又导致通量下降.晶体生成量较多的膜,通量却相对较高,这与平常对膜污染的认识相矛盾.通过对结晶过程的理论分析,认为一定程度的结晶对膜操作性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9.
低浓度甲苯的气相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较低浓度的甲苯在较短停留时间时(17s~83s)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甲苯初始浓度、停留时间、湿度、光源和催化剂载体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光催化处理降解能力随甲苯负荷的变化.研究表明,在较短停留时间时,甲苯降解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且停留时间越短,随进口浓度增大而下降的越快;在某一停留时间范围内,甲苯的降解近似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常数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低浓度时甲苯的光催化降解受湿度影响较小;低压汞灯为光源时甲苯的光催化降解率显著高于黑光灯为光源时的降解率;涂覆在不锈钢网状上的光催化剂性能随载体目数的增加而提高,但不及涂覆在铝板上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30.
改性膨润土对J酸溶液和废母液处理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改性膨润土对J酸溶液和J酸废母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J酸溶液的处理效果比J酸废母液要好,对J酸废母液的去除效果与pH和硫酸钠含量有关,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硫酸钠含量越低。对J酸废母液的去除率越高,最高可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